阿里云提出了去“IOE”的概念,并用自己的實踐證明在某種程度上全國產化的IT平臺是可能的。去“IOE”在業界引起了廣泛的IT基礎設施國產化的爭辯,掀起國際IT巨頭和國產廠商的先鋒對決,更讓阿里云置于風口浪尖,爭議重重。
其實,阿里云的高調是雙刃劍,雖然賺足了風頭但是也暴露出不少問題。想要在保守和謹慎的企業IT市場占領一席之地,勢必需要過硬的技術和巧妙的市場戰略戰術。近日,《中國電子報》記者專訪阿里云總裁王文彬時,他非常明確地指出阿里云是當前中國市場唯一真正做云計算的企業,正計劃通過建生態圈的方式做大云服務。王文彬的說法能否成立,在業界仍是眾說紛紜。
唯一真正的云計算?
阿里云的IT架構當初是為了滿足電商業務需求而研發出來的,不可避免帶有電商烙印。
當記者問到現在的云計算公司遍地都是,實力強的競爭對手也不少,有運營商的、有BAT的、有傳統IT企業的,阿里云雖然背靠阿里巴巴,但是一路走來也不容易。為什么現在市場上提云計算都會提到阿里云公司?王文彬表示,因為阿里云是“在中國唯一一家真正提供云計算的公司”,也就是說用戶如果購買了云服務,自己就不需要再建機房、不用再買軟件或硬件、不用花費人力運維IT設施和信息中心。真正的云服務能做到讓用戶完全不用再投資在這三樣東西上。
而檢驗是不是真正的云服務,另外一個標準就是看云服務的價格能否持續下降。王文彬舉例,阿里云今年已經宣布了幾次降價,平均降價幅度在40%以上。“如果他們覺得自己是云計算,是不是也能夠跟著一起來降價,把這個成本還給用戶。假如今天做的是云計算,就應該能持續降價。”
對于云計算能夠持續降價的原因,王文彬解釋,因為硬件成本一直在降,而云計算是可以做到將節省下來的硬件成本作為紅利回饋給客戶的。傳統IT架構下,服務器的平均利用率不高于10%;而在云計算架構下,彈性計算、資源池、虛擬技術等,能夠讓硬件資源的利用率成倍提高。當云計算基礎設施搭建完成之后,隨著用戶量規模的增加,云服務增加的邊際成本幾乎為零,而且硬件成本又是在不斷下降的,所以,云服務不斷降價的邏輯便成立了。反過來說,如果打著云計算的旗號,實際上賣的是傳統的IDC、服務器資源,那么用戶量增加,只會帶來硬件投入的不斷追加,不可能實現持續大幅度降價。
阿里云現在的客戶主要是中小客戶,而且很多面向電商服務。對于阿里云的云計算是不是真的有它宣傳得那么強,記者曾經采訪過Gartner研究總監曾邵清,他認為,正如業界對阿里云的普遍印象,阿里云的IT架構當初是為了滿足電商業務需求而研發出來的,不可避免會帶有電商烙印。而電子商務的IT需求相對簡單,如果將這套架構搬到大型企業的大型關鍵業務應用中,很可能會適應不了。例如,阿里巴巴的支付寶業務,其核心IT支撐并不是阿里云。
電商云能否移植其他垂直行業?
金融行業對于IT的要求是非常高的,阿里云想進入銀行的核心IT業務,現在其實還沒有成功。
盡管外界質疑,阿里云仍然在向企業級云服務布局。王文彬向《中國電子報》記者透露,現在阿里云是在加快云服務的多樣化,除了云主機、云存儲等服務外,阿里云還在做中間件等PaaS平臺的服務。另外,對于垂直行業,政府、金融、電商是阿里云下半年重點做的3個市場,
電商云是阿里云的優勢,如何將電商云移植到其他垂直行業?王文彬表示,電商云雖然主要解決的是賣家的IT系統問題,但是其中的經驗可以移植到政府的IT系統中。對于金融行業,阿里云入手的業務是如何幫助銀行快速搭建一個互聯網的金融解決方案,另外阿里云也在和阿里小微金融一起合作。
金融行業對于IT的要求是非常高的,阿里云想進入銀行的核心IT業務,現在其實還沒有成功?!吨袊娮訄蟆酚浾咴洸稍L與阿里云有合作的恒生電子的一位IT產品經理,如何看待阿里云的作用。他認為,在幫助一些創新型的金融產品,例如互聯網金融產品,快速落地上,云計算具有優勢,因為云計算的IT資源隨需取用,所以金融證券企業不需要為了某個新生的金融產品而重新采購大批IT硬件和軟件,只需要租用云服務商的云服務即可。恒生電子在金融軟件和網絡服務市場有非常突出的優勢,恒生電子借助阿里云解決了一部分內部業務的IT資源瓶頸,也正在用阿里云的資源幫助恒生電子的客戶構建新的金融產品。
其實,從阿里云與恒生電子的合作可以看出,為了拓展企業級市場,阿里云正在與各個垂直行業的IT企業深入合作。王文彬告訴《中國電子報》記者,阿里云正在建立自己的生態圈。一部分合作對象是獨立軟件開發商(ISV),他們直接在阿里云上開發應用,這些應用將以SaaS方式提供給所有的用戶,另一部分合作對象是系統集成商(SI),特別是大型SI,他們不僅有垂直行業大客戶的資源,而且一般還包攬了運維服務,這樣呈現給客戶的將是更加簡潔易用的云服務。
阿里云與其合作伙伴構成的生態圈的商業邏輯是:合作伙伴用阿里云開發或集成解決方案,整體出售給客戶,阿里云構成解決方案里的底層,合作伙伴需要研發增值產品,而合作伙伴的價值回報在于如何將自己創造的增值產品價值最大化。
現在,阿里云為了快速推廣,已經宣布所有的用戶可以免費使用6個月的阿里云服務。
阿里云生態圈能否建成?
阿里云將自己放在IT底層的位置上,借助深耕在各領域的合作伙伴力量,方式雖巧,但是成功和失敗的案例皆有。
生態圈的模式,能否給阿里云帶來比負能量更多的正能量?
最近阿里云在垂直行業做了兩個項目引起外界關注:一個是阿里云中標北京市海淀區政務云一期工程,另一個是與中國氣象局合作,氣象局將有部分網站遷移到阿里云。對于這兩個項目,外界議論難見落地,尤其是與氣象局的合作毫無意義。
但是阿里云解釋,海淀區政務云項目是浪潮牽頭,阿里云配合,關鍵需要看浪潮的行動。這個項目,其實是阿里云借助了浪潮在政府垂直行業的深遠影響力,王文彬也透露浪潮是阿里云的生態圈合作伙伴之一。而與氣象局的合作,阿里云表示需要時間來證明是否有意義。
事實上,在2年前阿里云就提出建立合作伙伴體系的路線并加以實施,只不過之前重點在中小開發者,而現在是企業。中間件是阿里云重點合作的產品之一,普元軟件的代表性產品就是中間件。《中國電子報》記者向普元軟件CEO劉亞東核實去年底阿里云與普元軟件的中間件合作進展情況,劉亞東坦言,基本沒有進展,現在來看阿里云平臺并沒有給普元的中間件業務帶來收益。
相反,中軟國際的中間件產品也在阿里云平臺上使用。中軟國際某市場經理向《中國電子報》記者透露,中軟國際將自己的中間件平臺產品和阿里云的IaaS服務結合在一起,構建了中軟國際第一個基于云計算平臺的電子政務項目。
從這來看,阿里云將自己放在IT底層的位置上,借助深耕在各領域的合作伙伴力量,方式雖巧,但是成功和失敗的案例皆有。這種商業模式今后能否經得起市場考驗,還有待時間來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