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一级在线观看,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亚洲,免费一级欧美大片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云計算行業動態 → 正文

中國云計算:2025年展望

責任編輯:cres 作者:Kai Shen |來源:企業網D1Net  2022-07-15 13:52:00 原創文章 企業網D1Net

在起步相對緩慢之后,中國在向云計算遷移方面取得了快速的進展,現在擁有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市場。未來幾年,中國的公有云規模預計將增長一倍以上,即從 2021 年的 320 億美元增長到 2025 年的 900 億美元。
 
迄今為止,中國的云應用領域主要由面向消費者的企業所引領,這些企業需要彈性、按需獲得無限的計算能力,以幫助他們應對客戶需求的巨大波動。例如,在中國雙十一購物節期間,電子商務的流量、交易量和商品交易總額可達到正常每日水平的 30 倍??蓪崟r購買和能與觀眾互動的流行電商直播節目也對計算機基礎設施提出了巨大的要求。頂級網紅的流媒體房間在一天內可擁有高達 1 億的觀看次數和超過 10 億美元的預售額。
 
消費者驅動的增長仍將是云應用的重要驅動力,但我們認為,下一波云遷移可能由中國的關鍵工業和制造業引領。為了更好地了解正在發展的中國云格局,我們對來自各行業的企業 IT、數字和云領域的 278 位決策者進行了調查,并就未來幾年可能在哪些領域會創造商業價值給出了見解。
 
在未來中國的混合云和多云格局中,私有云仍占主導地位
 
未來幾年,中國云遷移的步伐將與世界其他國家大體同步,預計 2021 年至 2025 年間,IT 工作負載遷移到云端的比例將增加 19%。但與其他國家不同的是,中國的私有云比例很高,預計到 2025 年將達到 42%,公有云為 36%。
 
在我們的調查中,只有 11% 的公司打算主要使用公有云。其余公司將繼續同時使用私有云和傳統服務器或使用混合云,49% 的公司打算成為云原生公司。中國對私有云定制服務的需求非常高,這限制了可擴展性和盈利能力。我們的分析表明,企業通常會選擇私有云,因為他們懷疑自己是否有能力安全地配置公有云、在金融服務等受監管的領域進行運營,或者更愿意將數據保存在內部。
 
大多數中國企業并不熱衷于企業 IT 和軟件支出的經常性成本模式,而是更傾向于一次性或預付款以為 IT 和軟件成本提供資金(并用完所有剩余的年度 IT 預算)。因此,想在中國尋求發展的云服務提供商 (CSP) 將需要在私有云和公有云方面都有強有力的價值主張,并能夠支持企業管理混合云基礎設施。這些提供商還將面臨尋找一種可擴展經濟模式的挑戰,以及面臨管理一種可能不如成熟市場具有吸引力的中短期經濟狀況的挑戰。
 
在選擇云服務提供商時,只有 19% 的企業打算使用單一提供商,而 76% 的企業打算與多個云服務提供商合作。只有 5% 的企業認為,他們可以自己構建云環境而無需外部幫助。
 
在云應用方面,兩個最重要的行業在經濟上處于落后位置
 
盡管擁有眾多精通技術和數字原生公司(例如電子商務和教育公司)的行業已將其大部分 IT 工作負載轉移到云端,但其他行業并未做到這一點——尤其是勞動密集型工業和制造業,它們貢獻了中國超過四分之一的 GDP。但鑒于最新的國家政策指導方針,這種情況可能會迅速改變。
 
在 2021-2025 年的第十四個五年計劃中,中國想通過提高數字化和生產率來實現工業和制造業的轉型,以抵消勞動力成本上升和人口增長放緩的影響。該五年計劃要求工業互聯網平臺的應用比例從 15% 提高到 45%,在產品研發(R&D)、生產執行、內部運營、維護服務和類似流程中,管理和運營的數字化比例從 55% 提高到 68%。因此,工業部門正在準備轉型,到 2025 年,32% 的本地 IT 工作負載預計將遷移到(主要是私有云)云端。旅游、運輸和物流行業預計將有26% 的工作負載遷移到云端,是第二高的產業。
 
業務增長是云遷移的最大原因
 
我們的調查發現,遷移到云端的三個最主要原因是需要快速擴大規模以支持業務增長(60% 的高管認為這是最重要的兩個原因之一)、需要提高 IT 效率(43% 的高管)、以及需要高可用性和彈性(36% 的高管)。
 
值得注意的是,只有 17% 的高管表示,他們進行云遷移的主要原因是可以使用軟件即服務 (SaaS)。考慮到中國 SaaS 市場的規模,這是可以理解的,2020 年中國 SaaS 市場的價值僅為 52 億美元,與美國 1200 億美元的市場價值相比只占很小一部分。SaaS 應用程序和工具的廣泛應用將為創新和創造價值帶來巨大的機遇,但這需要中國企業在購買軟件的意愿方面進行根本性的轉變。
 
云遷移的最大障礙是明顯的困難和成本
 
當被問及他們對云應用的兩大擔憂時,94% 的受訪者提到了云遷移的成本和困難、安全性和法規遵從性。相比之下,只有 16% 的受訪者擔心缺乏令人信服的商業案例。
 
這表明企業尚未充分認識到云計算的能力,它可以提高效率、提高生產力和收獲商業價值。關于如何通過利用云來提高營收和利潤的明確信息,可有助于云服務提供商和技術提供商來說服企業做出轉變。
 
云應用的領跑者已將超過 70% 的 IT 工作負載遷至云端
 
各公司在云應用方面出現了明顯差異:
 
— 領跑企業在 2021 年將超過 70% 的 IT 工作負載放在云端,預計到 2025 年這一比例將達到 90%。我們將這些企業細分為兩個部分:公有云領域的領跑企業(占調查樣本的 16%)通常是面向消費者的企業,他們主要依賴云服務提供商來提供技術性能和為關鍵客戶提供支持。私有云領域的領跑企業(占調查樣本的 21%)通常是國有企業、金融和房地產公司,或傳統的制造業和工業公司;由于一些安全性、監管方面或數據合規性約束要求或潛在要求,這些公司傾向使用私有云和混合解決方案,因此不太可能遷移到公有云。
 
— 2021 年,追隨企業(占調查樣本的 34%)已將 50% 到 70% 的 IT 工作負載托管在云端,而使用公有云和私有云的比例大致相等。大多數追隨企業是跨國公司或對價格相對敏感的企業。他們開始加快自己的云遷移步伐,但許多企業在向新的云運營模式轉變中舉步維艱。
 
— 在 2021 年,落后企業(占調查樣本的 29%)只有 31% 的 IT 工作負載托管在云端——這一比例不到領跑企業的一半。平均而言,他們有三分之二的工作負載仍托管在傳統服務器上,這通常是因為他們開始數字化轉型較晚,缺乏明確的路線圖和對云端的業務支持。他們在云端的 IT 工作負載比例預計將急劇上升,到 2025 年將達到 60%,但這仍將遠遠落后于領跑企業的 90%。值得注意的是,未來三年云應用的最大相對增長預計將來自落后企業(增長 29 個百分點)和追隨企業(增長 20 個百分點)。
 
在公有云應用方面,落后企業之間存在巨大的差距,到 2021 年,他們的 IT 工作負載只有 13% 位于公有云上,而使用公有云的領跑企業的這一比例則為 58%。這一差距應該會持續到 2025 年,屆時領跑企業在公有云上的 IT 工作負載比例預計將達到 72%,而落后企業則只有 24%。
 
面向業務的內部職能部門在云應用方面存在最大的差距
 
中國基于云端的 IT 工作負載的總量(2021 年約為 60%,到 2025 年將上升到 78%)掩蓋了不同職能部門之間以及職能部門內領跑者和落后者之間的使用率的巨大差異。面向消費者的職能部門(如營銷銷售和服務運營部門)的平均使用率最高,分別為 69% 和 64%,而物流、制造和風險管理等更多內部職能部門的平均使用率最低。一個職能部門內最大的差距之一是戰略和公司財務,其中領跑者的平均使用率為 47%,落后者只有 11%。
 
我們將這 9 個職能部門分為 40 個“領域”或業務用例組,發現每個領域的平均云使用率差異很大,從不到 5% 到 60%。然后,我們將這 40 個領域細分為 12 個行業部門,發現按領域和行業劃分的平均使用率低于 25%。這進一步表明,中國企業仍有巨大的機遇來開發、使用和擴大那些對營收和利潤有直接影響的用例。
 
低使用率但有前景領域的例子包括:
 
— 營銷和銷售:客戶維系管理、定價和促銷、個性化、實現全渠道體驗
 
— 服務運營:呼叫中心自動化、聊天機器人、資產跟蹤和維護
 
— 產品開發:工藝設計研發
 
— 供應鏈:銷售和零件預測、店鋪運營、庫存和零件優化、采購、支出分析
 
— 制造:數字孿生和 3-D 建模仿真、產量和吞吐量優化、預測性維護
 
— 人力資源:績效管理、人員配置優化、銷售人員執行力
 
具有直接業務影響的特定關鍵行業用例可為云應用提供最大潛力
 
講述通過特定行業用例來提高營收或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 (EBITDA),這將是說服落后行業和企業使用云的最有力因素。我們的經驗是,僅僅使用云還不足以帶來商業價值。相反,企業需要重新構想如何通過那些可使用云的應用程序和解決方案來改進業務模式和流程。這些用例很可能是通過云服務提供商、技術提供商和企業本身之間的合作關系來開發和實施。
 
一個例子是數字孿生,用于模擬、測試和驗證新的制造工藝,然后將其投入全面生產。通過使用數字孿生,機械、機器人或自動化系統的供應商通??蓪a品制造上的研發成本降低 5% 到 10%,可將工藝設計上的研發成本降低 40% 到 50%。然而,在我們的調查中,只有大約五分之一的制造企業和汽車企業(沒有一家工業企業)在產品開發中采用了數字孿生或其他形式的基于云的仿真。
 
中國頂級云服務提供商引領著市場,但全球云服務提供商仍有巨大的價值可以挖掘
 
在我們的調查中,70% 的受訪企業表示很傾向于中國云服務提供商。而剩下 30% 的市場實際上可以由全球云服務提供商來解決,其中包括 10% 的受訪企業非常傾向于全球云服務提供商,還有 20% 的受訪企業可接受來自任何地區的云服務提供商。
 
在對云服務提供商進行評估時,中國企業的三大購買因素是網絡安全和數據合規性、性能和技術要求、對大客戶和運營的支持。其他重要因素包括特定領域的解決方案和物有所值。在幾乎所有關鍵購買因素方面,人們認為中國主流的云服務提供商至少是其他競爭對手的兩倍。
 
盡管全球云服務提供商并非是大多數中國企業的首選,但仍有約 30% 的企業對使用全球供應商持開放態度,這意味著到 2025 年,潛在的云市場總額將達到 300 億至 700 億美元。我們的調查表明,公有云可占整個潛在市場的 45%,其規模與德國的整個公有云市場相當——全球第五大市場,市場規模為 250 億美元。
 
企業和云服務提供商可做些什么來加快云計算的發展進程
 
那些希望加快向云端遷移和想要從超過 1 萬億美元的潛在市場中分一杯羹的企業,需要確保自己采取正確的方法,并將關鍵推動因素落實到位。以下是一些最重要的步驟:
 
• 將投資目標放在云可以提高營收和利潤的業務領域。根據我們的經驗,仔細選擇特定領域中的應用程序以遷移到云端,并對這些工作進行周密地排序,將會比旨在削減 IT 成本而進行大規模“直接遷移”方法帶來更多的商業利益。應用程序應與特定的業務案例和可量化的業務價值相符,以便可對其進行優先排序和跟蹤。
 
• 建立一個有利于 IT 和業務部門之間進行協作的管理模式。為了管理其云遷移的策略和治理工作,成功的企業會設立一個由業務、財務和技術領導組成的工作執行辦公室,他們共同負責完成遷移工作,以及界定業務價值、關鍵績效指標 (KPI)、遷移路徑、經濟模式和優先級標準。該工作執行辦公室通常由組成云端卓越中心的工程師、架構師和產品設計師來做人員補充。他們的職責是設計基礎參考架構,將遷移場景轉化為可部署的原型,將現??代工作方式整合到云原生運營模式中,促進整個業務部門的快速采用,并支持現場可靠性工程以優化云端的運行效率。
 
• 構建云原生運營模式,以統一和規范化基礎設施管理和技術交付。為防止遺留 IT 流程、人工干預和多次交接影響遷移速度和質量,成功的企業會重新設計整個技術交付流程。他們會重新設計每一步——從架構設計和基礎設施資源配置,到應用程序開發、測試和部署,再到生產、監控和事故處理。他們還會確保新流程具有高度自動化,同時具有眾多的自助服務功能,以提供無縫的開發人員體驗。
 
對于那些想在中國市場取得成功的全球云服務提供商,他們可將目標鎖定在那些采用全球最佳實踐能產生影響的領域,以及可提供一系列技術解決方案來加快創造商業價值的領域。全球云服務提供商可以幫助客戶定義他們的云端目標狀態,可側重于如何創造價值,規劃清晰的遷移路線,為遺留和現代的應用程序提供不同的遷移路徑,在過渡期間管理混合運營模式,并在后期為私有云和公有云運營提供支持。全球云服務提供商還將與本土云服務提供商、系統集成商、生態系統技術提供商以及培訓和變革管理公司一起參與云生態系統建設,以為提升中國企業的成果來設計技術解決方案。
 
中國的云遷移正在進入第二波浪潮。未來幾年的使用量將通過采用一系列特定行業解決方案來改善經營績效而推動。
 
版權聲明:本文為企業網D1Net編譯,轉載需注明出處為:企業網D1Net,如果不注明出處,企業網D1Net將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關鍵字:云計算

原創文章 企業網D1Net

x 中國云計算:2025年展望 掃一掃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當前位置:云計算行業動態 → 正文

中國云計算:2025年展望

責任編輯:cres 作者:Kai Shen |來源:企業網D1Net  2022-07-15 13:52:00 原創文章 企業網D1Net

在起步相對緩慢之后,中國在向云計算遷移方面取得了快速的進展,現在擁有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市場。未來幾年,中國的公有云規模預計將增長一倍以上,即從 2021 年的 320 億美元增長到 2025 年的 900 億美元。
 
迄今為止,中國的云應用領域主要由面向消費者的企業所引領,這些企業需要彈性、按需獲得無限的計算能力,以幫助他們應對客戶需求的巨大波動。例如,在中國雙十一購物節期間,電子商務的流量、交易量和商品交易總額可達到正常每日水平的 30 倍。可實時購買和能與觀眾互動的流行電商直播節目也對計算機基礎設施提出了巨大的要求。頂級網紅的流媒體房間在一天內可擁有高達 1 億的觀看次數和超過 10 億美元的預售額。
 
消費者驅動的增長仍將是云應用的重要驅動力,但我們認為,下一波云遷移可能由中國的關鍵工業和制造業引領。為了更好地了解正在發展的中國云格局,我們對來自各行業的企業 IT、數字和云領域的 278 位決策者進行了調查,并就未來幾年可能在哪些領域會創造商業價值給出了見解。
 
在未來中國的混合云和多云格局中,私有云仍占主導地位
 
未來幾年,中國云遷移的步伐將與世界其他國家大體同步,預計 2021 年至 2025 年間,IT 工作負載遷移到云端的比例將增加 19%。但與其他國家不同的是,中國的私有云比例很高,預計到 2025 年將達到 42%,公有云為 36%。
 
在我們的調查中,只有 11% 的公司打算主要使用公有云。其余公司將繼續同時使用私有云和傳統服務器或使用混合云,49% 的公司打算成為云原生公司。中國對私有云定制服務的需求非常高,這限制了可擴展性和盈利能力。我們的分析表明,企業通常會選擇私有云,因為他們懷疑自己是否有能力安全地配置公有云、在金融服務等受監管的領域進行運營,或者更愿意將數據保存在內部。
 
大多數中國企業并不熱衷于企業 IT 和軟件支出的經常性成本模式,而是更傾向于一次性或預付款以為 IT 和軟件成本提供資金(并用完所有剩余的年度 IT 預算)。因此,想在中國尋求發展的云服務提供商 (CSP) 將需要在私有云和公有云方面都有強有力的價值主張,并能夠支持企業管理混合云基礎設施。這些提供商還將面臨尋找一種可擴展經濟模式的挑戰,以及面臨管理一種可能不如成熟市場具有吸引力的中短期經濟狀況的挑戰。
 
在選擇云服務提供商時,只有 19% 的企業打算使用單一提供商,而 76% 的企業打算與多個云服務提供商合作。只有 5% 的企業認為,他們可以自己構建云環境而無需外部幫助。
 
在云應用方面,兩個最重要的行業在經濟上處于落后位置
 
盡管擁有眾多精通技術和數字原生公司(例如電子商務和教育公司)的行業已將其大部分 IT 工作負載轉移到云端,但其他行業并未做到這一點——尤其是勞動密集型工業和制造業,它們貢獻了中國超過四分之一的 GDP。但鑒于最新的國家政策指導方針,這種情況可能會迅速改變。
 
在 2021-2025 年的第十四個五年計劃中,中國想通過提高數字化和生產率來實現工業和制造業的轉型,以抵消勞動力成本上升和人口增長放緩的影響。該五年計劃要求工業互聯網平臺的應用比例從 15% 提高到 45%,在產品研發(R&D)、生產執行、內部運營、維護服務和類似流程中,管理和運營的數字化比例從 55% 提高到 68%。因此,工業部門正在準備轉型,到 2025 年,32% 的本地 IT 工作負載預計將遷移到(主要是私有云)云端。旅游、運輸和物流行業預計將有26% 的工作負載遷移到云端,是第二高的產業。
 
業務增長是云遷移的最大原因
 
我們的調查發現,遷移到云端的三個最主要原因是需要快速擴大規模以支持業務增長(60% 的高管認為這是最重要的兩個原因之一)、需要提高 IT 效率(43% 的高管)、以及需要高可用性和彈性(36% 的高管)。
 
值得注意的是,只有 17% 的高管表示,他們進行云遷移的主要原因是可以使用軟件即服務 (SaaS)??紤]到中國 SaaS 市場的規模,這是可以理解的,2020 年中國 SaaS 市場的價值僅為 52 億美元,與美國 1200 億美元的市場價值相比只占很小一部分。SaaS 應用程序和工具的廣泛應用將為創新和創造價值帶來巨大的機遇,但這需要中國企業在購買軟件的意愿方面進行根本性的轉變。
 
云遷移的最大障礙是明顯的困難和成本
 
當被問及他們對云應用的兩大擔憂時,94% 的受訪者提到了云遷移的成本和困難、安全性和法規遵從性。相比之下,只有 16% 的受訪者擔心缺乏令人信服的商業案例。
 
這表明企業尚未充分認識到云計算的能力,它可以提高效率、提高生產力和收獲商業價值。關于如何通過利用云來提高營收和利潤的明確信息,可有助于云服務提供商和技術提供商來說服企業做出轉變。
 
云應用的領跑者已將超過 70% 的 IT 工作負載遷至云端
 
各公司在云應用方面出現了明顯差異:
 
— 領跑企業在 2021 年將超過 70% 的 IT 工作負載放在云端,預計到 2025 年這一比例將達到 90%。我們將這些企業細分為兩個部分:公有云領域的領跑企業(占調查樣本的 16%)通常是面向消費者的企業,他們主要依賴云服務提供商來提供技術性能和為關鍵客戶提供支持。私有云領域的領跑企業(占調查樣本的 21%)通常是國有企業、金融和房地產公司,或傳統的制造業和工業公司;由于一些安全性、監管方面或數據合規性約束要求或潛在要求,這些公司傾向使用私有云和混合解決方案,因此不太可能遷移到公有云。
 
— 2021 年,追隨企業(占調查樣本的 34%)已將 50% 到 70% 的 IT 工作負載托管在云端,而使用公有云和私有云的比例大致相等。大多數追隨企業是跨國公司或對價格相對敏感的企業。他們開始加快自己的云遷移步伐,但許多企業在向新的云運營模式轉變中舉步維艱。
 
— 在 2021 年,落后企業(占調查樣本的 29%)只有 31% 的 IT 工作負載托管在云端——這一比例不到領跑企業的一半。平均而言,他們有三分之二的工作負載仍托管在傳統服務器上,這通常是因為他們開始數字化轉型較晚,缺乏明確的路線圖和對云端的業務支持。他們在云端的 IT 工作負載比例預計將急劇上升,到 2025 年將達到 60%,但這仍將遠遠落后于領跑企業的 90%。值得注意的是,未來三年云應用的最大相對增長預計將來自落后企業(增長 29 個百分點)和追隨企業(增長 20 個百分點)。
 
在公有云應用方面,落后企業之間存在巨大的差距,到 2021 年,他們的 IT 工作負載只有 13% 位于公有云上,而使用公有云的領跑企業的這一比例則為 58%。這一差距應該會持續到 2025 年,屆時領跑企業在公有云上的 IT 工作負載比例預計將達到 72%,而落后企業則只有 24%。
 
面向業務的內部職能部門在云應用方面存在最大的差距
 
中國基于云端的 IT 工作負載的總量(2021 年約為 60%,到 2025 年將上升到 78%)掩蓋了不同職能部門之間以及職能部門內領跑者和落后者之間的使用率的巨大差異。面向消費者的職能部門(如營銷銷售和服務運營部門)的平均使用率最高,分別為 69% 和 64%,而物流、制造和風險管理等更多內部職能部門的平均使用率最低。一個職能部門內最大的差距之一是戰略和公司財務,其中領跑者的平均使用率為 47%,落后者只有 11%。
 
我們將這 9 個職能部門分為 40 個“領域”或業務用例組,發現每個領域的平均云使用率差異很大,從不到 5% 到 60%。然后,我們將這 40 個領域細分為 12 個行業部門,發現按領域和行業劃分的平均使用率低于 25%。這進一步表明,中國企業仍有巨大的機遇來開發、使用和擴大那些對營收和利潤有直接影響的用例。
 
低使用率但有前景領域的例子包括:
 
— 營銷和銷售:客戶維系管理、定價和促銷、個性化、實現全渠道體驗
 
— 服務運營:呼叫中心自動化、聊天機器人、資產跟蹤和維護
 
— 產品開發:工藝設計研發
 
— 供應鏈:銷售和零件預測、店鋪運營、庫存和零件優化、采購、支出分析
 
— 制造:數字孿生和 3-D 建模仿真、產量和吞吐量優化、預測性維護
 
— 人力資源:績效管理、人員配置優化、銷售人員執行力
 
具有直接業務影響的特定關鍵行業用例可為云應用提供最大潛力
 
講述通過特定行業用例來提高營收或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 (EBITDA),這將是說服落后行業和企業使用云的最有力因素。我們的經驗是,僅僅使用云還不足以帶來商業價值。相反,企業需要重新構想如何通過那些可使用云的應用程序和解決方案來改進業務模式和流程。這些用例很可能是通過云服務提供商、技術提供商和企業本身之間的合作關系來開發和實施。
 
一個例子是數字孿生,用于模擬、測試和驗證新的制造工藝,然后將其投入全面生產。通過使用數字孿生,機械、機器人或自動化系統的供應商通常可將產品制造上的研發成本降低 5% 到 10%,可將工藝設計上的研發成本降低 40% 到 50%。然而,在我們的調查中,只有大約五分之一的制造企業和汽車企業(沒有一家工業企業)在產品開發中采用了數字孿生或其他形式的基于云的仿真。
 
中國頂級云服務提供商引領著市場,但全球云服務提供商仍有巨大的價值可以挖掘
 
在我們的調查中,70% 的受訪企業表示很傾向于中國云服務提供商。而剩下 30% 的市場實際上可以由全球云服務提供商來解決,其中包括 10% 的受訪企業非常傾向于全球云服務提供商,還有 20% 的受訪企業可接受來自任何地區的云服務提供商。
 
在對云服務提供商進行評估時,中國企業的三大購買因素是網絡安全和數據合規性、性能和技術要求、對大客戶和運營的支持。其他重要因素包括特定領域的解決方案和物有所值。在幾乎所有關鍵購買因素方面,人們認為中國主流的云服務提供商至少是其他競爭對手的兩倍。
 
盡管全球云服務提供商并非是大多數中國企業的首選,但仍有約 30% 的企業對使用全球供應商持開放態度,這意味著到 2025 年,潛在的云市場總額將達到 300 億至 700 億美元。我們的調查表明,公有云可占整個潛在市場的 45%,其規模與德國的整個公有云市場相當——全球第五大市場,市場規模為 250 億美元。
 
企業和云服務提供商可做些什么來加快云計算的發展進程
 
那些希望加快向云端遷移和想要從超過 1 萬億美元的潛在市場中分一杯羹的企業,需要確保自己采取正確的方法,并將關鍵推動因素落實到位。以下是一些最重要的步驟:
 
• 將投資目標放在云可以提高營收和利潤的業務領域。根據我們的經驗,仔細選擇特定領域中的應用程序以遷移到云端,并對這些工作進行周密地排序,將會比旨在削減 IT 成本而進行大規模“直接遷移”方法帶來更多的商業利益。應用程序應與特定的業務案例和可量化的業務價值相符,以便可對其進行優先排序和跟蹤。
 
• 建立一個有利于 IT 和業務部門之間進行協作的管理模式。為了管理其云遷移的策略和治理工作,成功的企業會設立一個由業務、財務和技術領導組成的工作執行辦公室,他們共同負責完成遷移工作,以及界定業務價值、關鍵績效指標 (KPI)、遷移路徑、經濟模式和優先級標準。該工作執行辦公室通常由組成云端卓越中心的工程師、架構師和產品設計師來做人員補充。他們的職責是設計基礎參考架構,將遷移場景轉化為可部署的原型,將現??代工作方式整合到云原生運營模式中,促進整個業務部門的快速采用,并支持現場可靠性工程以優化云端的運行效率。
 
• 構建云原生運營模式,以統一和規范化基礎設施管理和技術交付。為防止遺留 IT 流程、人工干預和多次交接影響遷移速度和質量,成功的企業會重新設計整個技術交付流程。他們會重新設計每一步——從架構設計和基礎設施資源配置,到應用程序開發、測試和部署,再到生產、監控和事故處理。他們還會確保新流程具有高度自動化,同時具有眾多的自助服務功能,以提供無縫的開發人員體驗。
 
對于那些想在中國市場取得成功的全球云服務提供商,他們可將目標鎖定在那些采用全球最佳實踐能產生影響的領域,以及可提供一系列技術解決方案來加快創造商業價值的領域。全球云服務提供商可以幫助客戶定義他們的云端目標狀態,可側重于如何創造價值,規劃清晰的遷移路線,為遺留和現代的應用程序提供不同的遷移路徑,在過渡期間管理混合運營模式,并在后期為私有云和公有云運營提供支持。全球云服務提供商還將與本土云服務提供商、系統集成商、生態系統技術提供商以及培訓和變革管理公司一起參與云生態系統建設,以為提升中國企業的成果來設計技術解決方案。
 
中國的云遷移正在進入第二波浪潮。未來幾年的使用量將通過采用一系列特定行業解決方案來改善經營績效而推動。
 
版權聲明:本文為企業網D1Net編譯,轉載需注明出處為:企業網D1Net,如果不注明出處,企業網D1Net將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關鍵字:云計算

原創文章 企業網D1Net

電子周刊
回到頂部

關于我們聯系我們版權聲明隱私條款廣告服務友情鏈接投稿中心招賢納士

企業網版權所有 ©2010-2024 京ICP備09108050號-6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9343號

^
  • <menuitem id="jw4sk"></menuitem>

    1. <form id="jw4sk"><tbody id="jw4sk"><dfn id="jw4sk"></dfn></tbody></form>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汨罗市| 涪陵区| 舒城县| 界首市| 乐平市| 盐亭县| 闻喜县| 呼和浩特市| 贵州省| 砀山县| 汾西县| 三门峡市| 奉化市| 张北县| 淳化县| 田林县| 孝感市| 通辽市| 安顺市| 瓦房店市| 拉萨市| 铁岭市| 华容县| 洛川县| 南和县| 普陀区| 华安县| 来凤县| 化隆| 武邑县| 武乡县| 台中市| 察隅县| 望都县| 平乡县| 拜城县| 孝义市| 枣庄市| 蕉岭县| 江达县| 吉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