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阿里云一家獨大,騰訊云緊隨其后的市場格局下,云計算市場是否又會成為巨頭們獨大的市場格局呢?而在互聯網領域與阿里巴巴和騰訊“愛恨交集”的競爭對手們,在進入云計算市場還能有生存的空間嗎?
云計算尚屬早期階段,大多為“沖動消費”
憑借著更早的起步和大力的推進,阿里云目前在國內可以說已經近乎一枝獨秀。而在今年9月,騰訊再次完成組織架構升級,成立了新的云與智慧產業事業群(CSIG),強化了騰訊云的戰略地位。騰訊總裁劉熾平表示,“產業互聯網最初的營收機會還是來自云業務,騰訊的云服務增長非常快,市場份額一直不斷提高。”
但是在云計算市場的“對手”看來,阿里云和騰訊云這樣的競爭者固然強大,但是并不可怕。“云計算如果我們把它理解為未來數字經濟的一個基礎行業,那現在還只是處于非常非常早期。”京東集團副總裁、京東云生態業務負責人劉子豪在接受南方日報記者采訪時就表示,云計算從消費者角度來講,未來會從一個購買云計算的驅動變成使用云計算的驅動,然后也會從云計算被動的參與者成為云計算整體的效能的、賦能的受益者,而這樣的轉變將會給予云計算市場格局帶來巨大的改變。
據劉子豪介紹,在中國的公有云市場中大部分是IaaS(Infrastructure(基礎設施)-as-a- Service)基礎云的消耗,而在美國則是SaaS(Software(軟件)-as-a-Service)比IaaS大,“為什么造成這種現象?因為一個東西在早期大家理解不深刻,但是大家知道這個是未來,所以在早期消費者就容易產生一些沖動型的消費,云計算也是一樣的,現在很多的云計算的消費它是購買型。”在劉子豪看來,云計算的“消費者”需要“買的”其實不是云計算,而是云計算上面的應用,是云計算給商業帶來的改變。而隨著“消費者”對云計算的理解更為深入后,也會給更多的云計算平臺施展拳腳的機會。
云計算市場超萬億,“做得深”成生存之道
據相關數據顯示,云計算在國內市場規模超萬億,而在互聯網領域的競爭中,不同賽道的競爭者憑借著自身的積累成為賽道的領跑者,在業內人士看來,在云計算巨大的市場當中,發揮自身優勢“做深做透”將是云計算平臺未來的生存之道。
“百度云將會持續推動ABC(AI、Big Data、Cloud Computing)技術開放,推動企業智變,促進行業升級。”百度副總裁、百度云總經理尹世明表示,“作為百度技術和資源的一站式輸出窗口,百度云已經成為更易學、易用、易推廣的智能開發平臺。”在廣州舉行的2018百度云ABC Inspire企業智能大會上,尹世明就正式宣布由百度云打造的智能邊緣計算平臺OpenEdge將全面開源,據介紹,借助開源的OpenEdge,開發人員可以更靈活地開發自己的邊緣解決方案和應用,將促進邊緣計算在中國快速發展,加速更多行業人工智能應用落地。
在尹世明看來,作為面向企業級市場的智能云計算服務平臺,百度云擁有百度AI技術的優勢,可以讓百度領先的AI能力快速落地,為各行業智能化轉型提供解決方案。在業內人士看來,百度云發力AI領域的云計算能力,是在云計算領域向“深度”發展的體現。“雖然競爭對手已經占據了較大的市場份額,但是在SaaS逐漸成為主流的市場趨勢下,利用自身優勢深耕的云計算平臺依然具有強大的生命力。”
據南方日報記者了解到,雖然阿里云在國內云計算市場份額接近五成,但是在全球云計算領域中,亞馬遜云計算占據了51.8%的市場份額高居榜首,其他云計算服務提供商中,微軟的份額為13.3%,阿里巴巴為4.6%,谷歌為3.3%,均遠低于亞馬遜的市場份額,這三家的市場份額之和還不到亞馬遜的一半,這也預示著還有更為廣闊的市場有待開拓。“云計算的賦能從醫療、教育、智能營銷到智能物聯網等等,是萬億以上的市場,這個市場看起來很大,但是每個行業都很‘深’。”劉子豪表示,“未來全球至少可以容納5家以上的超級云計算廠商,這5家廠商都會有自己的優勢。”(記者 葉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