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我國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載體,國家高新區怎樣在新時代更好地以創新為第一動力、更加注重“質”的提升,是推動新時代國家高新區建設所需解決的重要問題。本版特推出文章,站在全新的歷史方位思考國家高新區的新目標導向,建言新時代國家高新區的建設新任務。
今年是我國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簡稱“國家高新區”)建設30周年。自1988年國務院批復北京市新技術產業開發試驗區率先設立后,迄今,經國務院批復建設的國家高新區數量已達169家,其隊伍數量、經濟體量、創新能力和空間范圍都得到很大發展。在經歷了30年高速發展之后,國家高新區完成了初始設定的“示范、引領、輻射、帶動”的政策目標。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如何續寫輝煌,更好地承擔新時代國家創新發展的時代使命,需要認真思考并積極探索。
新的目標導向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高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的必然要求和戰略舉措。”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創新的性質和范疇正在發生改變。作為創新驅動發展的主力軍和主陣地,國家高新區在新時代需要更好地肩負創新發展和引領發展的使命,必須著眼于一切有利于創新的要素,致力于全面營造有利于創新的環境,積極開展自主創新。這實際上就提出了創新經濟生態的建設目標。伴隨高新區普遍的產城融合發展和作為新型城市(區)的形態存在,高新區更需要向局域創新經濟體的特征和形態全面轉型,以創新經濟體的姿態融入中國的新型城市化過程并承載起支撐城市發展的使命。
本質上,創新經濟體是創新經濟生態成熟和發達的表現。創新經濟生態大致可按創新創業、產業、市場、社會和城區5個基本方面劃分構成要素,政府的作用就是營造條件和出臺政策,促進這5個構成要素的發展以及相互間的互動發展。這樣,5個基本構成要素+政策要素就構成了一般意義上園區創新經濟生態構成的要素模型。
創新創業。創新創業是園區發展的動力源,只有源源不斷地創新創業才能支撐園區創新經濟生態的不斷發展演化,創新創業的活躍也是園區創新經濟生態繁榮的標志。
產業發展。產業發展是創新經濟生態的重要依托。產業不斷向高端目標發展并形成持續的拉動力,是園區經濟生態日趨強盛的標志。
市場發展。市場關系到“生態”的吸納和擴展能力。新時代國家高新區的內容和邊界充分擴展,園區生態的發育越來越多地受到市場因素的影響。尤其在新技術經濟范式下,知識、資本、人才等創新要素的市場狀況直接關乎園區興衰。特別是知識市場,通過知識交易市場促進知識和技術的交流交易、人才的交流交易以及凝結資本的知識權力交易是新時代高新區市場建設的重要方面,高新區需要營造知識市場,促進知識、技術、人才、新知識群體和新消費人口的聚集,增強高新區響應變化、創造變化和引領變化的能力。
社會發展。在新時代,高新區建設已深度融入城市社會生活,新技術經濟范式的發展轉變也帶來了創新的社會化,使得園區社會成員的知識層級、社會群體的精神氣質、社會的知識交流網絡和創新的人脈關系等都對形成根植性的創新生態有至關重要的影響。
尤其是知識和技術的新舊更替加快,園區的生態活力和對變革的響應能力需要園區社會不斷提升自身的知識和文化層級。就高新區面臨的新舊范式交替狀況而言,當前階段尤其要在園區加快新知識人口的聚集,補充新鮮血液,為園區注入應對新變革的能力和活力。
城區環境支撐。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要營造園區創新生態的競爭優勢必須打造好自身的城市化環境,這直接影響外部對園區創新經濟生態的感官印象和體驗,對人才會集和創新資源聚集影響顯著。
通過對以上要素的培育,發展創新經濟生態,推動國家高新區實現向創新經濟體順利轉型。
新的建設任務
著眼于創新經濟生態的內涵建設和創新經濟體的發展目標,新時代國家高新區建設面臨新任務和新議題。
創新創業的平臺化組織助推國家創新體系建設
近年來以新型研發機構和眾創空間為代表,各國家高新區都發展出了多種創新創業的平臺化組織(雙創平臺)。這種創新創業的平臺化組織是新生事物,也是科技組織和創新模式響應新技術經濟范式的表現,其組織方式展示出了新時代科技體制改革重要的演進方向,具有推進新時代國家科技體制改革和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的意義。就國家創新體系而言,從基礎研究到應用研究到創新創業的現實場景,平臺化和網絡化的組織構造是發展趨勢。近年來,圍繞新時代國家創新體系建設,我國在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領域都開始向這樣的建設方向積極探索,如基礎研究領域的國家實驗室建設和應用研究領域的國家產業技術創新中心建設。高新區的新型雙創平臺建設,既是對這種新組織模式變革的引領,也把國家創新體系延伸到現實經濟活動場景下的地方“末梢”神經。新時代高新區建設需要大力發展新型雙創平臺,推動雙創平臺不斷邁向高質量發展。結合實際觀察,現階段雙創平臺建設重要的是要強調“四位一體”的平臺組織功能。即:開放吸納全球創新創業人才的空間場景;為科技研發和創新過程搭建的資源鏈接及條件配置;可以實現高端賦能的集成服務;滿足創新創業者開啟新事業的資金支持或創新投資。互聯網和智能技術的發展為“四位一體”的雙創平臺建設提供了多樣化的實現形式,而高質量的雙創平臺建設也是新時代高新區謀求競爭優勢的重要舉措。
以數字化和智能化實現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前30年國家高新區建設助推中國形成了全球最大和最完整的工業體系,使我國快速跟上了世界工業的發展步伐。當前,新技術革命帶來的產業變革正全面展開,高新區的產業發展已經不再是單純謀求規模和體系優勢,不是僅局限于提升產品的質量、規模和品質,而是要在數字化和智能經濟時代加快發展新產業和升級現有產業的生產方式,形成新的全球競爭力。這其中,要把握好新動能、新興產業和新生產方式三個方面。
新動能。新時代新動能的主要來源是新技術,最核心的就是那些已經顯現并正在帶來產業變革的數字化和智能化技術,比如新的IT技術,互聯網、物聯網和區塊鏈等技術,云計算、大數據和存儲等技術。
新興產業。從當前的發展看到,新的數字化和智能化技術普遍可以拓展出四種新的產業范圍,即硬件、軟件、內容和服務:硬件是新的基于物理科學的硬科技產品;軟件主要是新的基于數學的數字技術產品;內容主要是新技術條件下經濟活動的數字化或數據表現;服務主要是基于這些新技術衍生的關聯應用和服務。其中,硬件和軟件是最為重點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因為其可以作為中間品和基礎設施被使用。發展新興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是當前國際競爭的焦點,也是國家能否在新的全球經濟格局演變中制勝未來的關鍵,這是新時代國家高新區推動產業發展的一大要務。
新生產方式。新生產方式問題也是產業轉型升級問題。新技術革命正帶來產業生產方式的全新轉變。當前制造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就是能否快速建立數字化和智能化的生產方式。就國家高新區的發展現狀而言,占園區經濟主體地位的制造企業距這樣的轉型尚差距較遠。在向智能生產轉變的大趨勢下,當前高新區制造企業轉型升級的優先著眼點是推動生產和制造過程的“數字化”,為后續能實質性地開展“互聯網+”和“工業4.0”奠定基礎。
營造領先市場與發展知識交易
新時代互聯網和大數據等新技術條件為經貿往來和市場交易提供了多種途徑和多元化的實現方式,新時代高新區建設應把營造新時代場景下的領先市場作為打造創新經濟體的重點任務之一。營造領先市場高新區首先是要發展依托互聯網的交易市場和交易平臺,促進商品、要素、產權和資本的市場交易,包括:結合交易市場和交易平臺建設,促進發展本地區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倉儲、物流和服務;發展線下與線上相結合的商貿市場,這些流通產業會增進地方的經濟活力;通過舉辦論壇、賽事和展會等,促進思想、觀念和新發展動態的溝通交流,提升本地區響應變革的能力。
在新技術經濟范式下,知識、資本、人才等創新要素市場在全球經貿關系中的地位日趨上升,國家高新區未來發展尤其需要促進知識經濟發育的市場環境,重視發展新時代場景下的知識交易市場。伴隨知識經濟的到來,知識要素交易有望成為新經濟市場最活躍和最具潛力的品類,而新興的眾籌、眾包、各類雙創平臺和天使投資平臺等又為這樣的市場交易提供了多樣化的實現形式。這就需要高新區加大創新探索和先行先試的力度,積極開展相關的模式創新、業態創新和體制機制創新。
發展新型教育,構建活力社區
伴隨信息和互聯網技術的廣泛普及,傳授知識和接受知識的途徑和方式發生了根本性轉變,以“培養能夠解決問題的人”為導向的新型體驗式教育廣泛興起。由于這樣的教育培訓日益契合新時代快速、持續更新知識的需求,引發了全球性傳統教育機構、社會力量和產業組織的廣泛參與。我國高新區內也有許多這樣的教育機構出現。
我國國家高新區要大力發展這樣的培訓機構和教育形式,原因在于:進入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的更新和能力的培養伴隨人的終生,要勝任工作就必須做持續終生的知識補充;當持續遞進的知識補充成為職業生涯的必須,新形式下的培訓教育必將成為未來需求增長最快和最大的經濟或產業門類,作為一種新的產業門類和新經濟業態,它的發展壯大會極大促進園區經濟發展;新型體驗式培訓教育與創新創業密切相關,體驗式培訓教育實際上也就是為創業就業提供體驗和準備。這就使新型體驗教育培訓機構的發展與創新創業平臺等的發展在目標屬性和功能屬性上有很大的一致性和互補性。
更為重要的是,國家高新區大力發展新型教育培訓可以造就持續性地吸納新生知識群體的土壤環境,這些知識群體的流動性和本地化存留可以改善原住民的人口結構和知識層級,為園區不斷注入新的活力。在更深遠的意義上,高新區發展“體驗式”新型培訓教育也是在為我國的教育模式和教育體制改革提供先行探索和試驗示范。
加快智能園區建設,推動新型城市化
歷經30年的建設和發展,國家高新區的形態、范圍、規模、內涵和數量構成已經發生了根本改變:各地國家高新區地域管轄范圍普遍擴大,占有城市的地域空間舉足輕重;高新區的建設內涵在不斷增進,從過去僅僅作為一個工業園的內涵建設,到現在已經成為經濟與社會緊密融合的城市部分;國家高新區群體數量增多,幾乎已經涉及近半數地級以上城市。
從未來發展著眼,新時代高新區要把打造“智能園區”和推動新型城市建設融為一體,主要涉及自然生態、人工環境和公共服務三大方面。保護和利用好自然生態需要檢測、監控、補給和優化等目標下的IT技術、互聯網技術和智能化手段的運用;人工環境的打造需要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和人工智能等物理的或數字化的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的開展需要信息網絡鏈接和精準、便捷、高效的大數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