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買了一手騰訊股票的小股民,我是為騰訊點贊的,在現金奶牛游戲面臨不確定后,布局產業互聯網,又給騰訊提供了一個新的增長極——當然,在2B市場,騰訊作為后來者,現在還不好判斷,新增長極的體量未來到底有多大。
為何巨頭們都要闖入B端市場?領航者阿里系和螞蟻金服是如何布局的?對于接踵而至的入場者來說,先到場的阿里系的“先發動作”,具有標桿價值。
2B為何成為巨頭主賽道?
2B業務,一直是阿里的大本營。
2C 起家的騰訊轉型來搶2B的蛋糕,則是一個分水嶺,說明移動紅利釋放殆盡后,下一波紅利就在產業互聯網。
得出這個判斷,主要基于以下原因。
第一,移動紅利殆盡。
互聯網巨頭用戶增長接近天花板,平緩增長代替了爆發增長;而垂直公司,拉新成本已成不可承受之重,電商APP人均數百元,互金APP更是高達上千元,如此稀缺昂貴的流量,標志者2C的移動互聯網紅利釋放殆盡。
第二,從業務邊界來看,互聯網公司早就下探到了原子世界。
隨著移動支付、二維碼、新零售、外賣、自動駕駛等業態的逐漸落地、普及,完全固守線上的互聯網巨頭已經不存在了。
電商是和B端企業結合最為緊密的,毋需多言。
再來看看百度,百度要all in AI,要做自動駕駛,但百度開汽車制造廠嗎?不開,本質上來說,百度是把自動駕駛的一整套操作系統,共享、賦能給汽車廠商,也是2B模式。
騰訊,原本是固守C端的,但最近兩年開始推廣移動支付,布局新零售等等,也是通過2B,賦能、助力傳統零售等。
所以,BATM等巨頭集體2B,已是既成事實,唯一不同的是,2B到底在企業里排到了什么座次——在阿里,一直是絕對主力隊員,在騰訊,則是從過去的候補位置,也上場成主力了。
第三,從消費端來看,過剩時代的個性化需求,倒逼按需定制,個性化設計,柔性化生產。
從無到有,從有到好,從好到過剩——過剩時代,上有消費升級,下有消費降級。
但不管是升級還是降級,在過剩時代貼身搏殺,能取勝的只有兩條路,第一,價格戰,典型如拼多多,但法律風險、道德風險越來越多。
其次,比拼個性化,今年淘寶的造物節,四天里馬云去了兩次,就是為個性化、小眾化時代站臺。淘寶當然還是性價比最高的平臺,但這兩年,淘寶已經不再大肆宣揚低價這一標簽了,主打的是創造性、個性化、千人千面。
千人千面的目標要靠淘寶平臺數百萬家大小商戶來落地,而小B們也必須調用S (阿里平臺)提供的某種服務,這就是阿里參謀長曾鳴定義的S2B2C模式,“S不能僅僅提供某種 SaaS 化工具,它還必須基于對上游供應鏈的整合,提供某些增值服務,才能幫助 B 更好地服務 C 。”
第四,從產業鏈上下游融合來看,互聯網上溯到了生產環節、制造環節等實體經濟領域,智能化、精細化制造轉型引而待發。
全世界最成功的新能源電動汽車,是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互聯網行業出身;
在中國,跑步入場智能電動汽車的玩家,分為兩波,一波類似何曉鵬的小鵬汽車、李斌的蔚來等等,都是互聯網精英跳過柵欄,搶食汽車圈;另一波是互聯網巨頭和傳統汽車企業一塊玩,比如百度和北汽、金龍等,阿里和上汽等等。
而在零售業,阿里重塑重構了大潤發、銀泰;在制造業,阿里云幫助生產企業提高良品率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成本等等;在餐飲行業,剛上市的美團可不光是幫小飯店做銷售配送,還深入到餐廳管理系統改造、餐廳食材供應鏈等。
實體經濟的升級轉型,離不開互聯網巨頭的助力。
第五,從市場體量來看,產業互聯網雖然是苦活累活臟活,但整體市場規模更大。
2C市場是蛋糕,口感松軟,好吃好消化;2B市場是硬骨頭,難啃累牙口。但2B的產業互聯網,市場潛力更大。
我只舉倆數字,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7-2022年中國移動互聯網行業市場前景及投資機會研究報告》,預計2018年中國移動互聯網市場規模有望達到8.42萬億元。
產業互聯網的規模有多大呢?普華永道6月份發過一個報告,名為《科技賦能B端新趨勢白皮書》,預計T2B2C模式到2025年,“該模式給科技企業帶來的整體市值將達到人民幣40至50 萬億元 ”。
骨頭再硬,只要肉多,還是能引得饕餮食客的。
第六,從政策層面來看,“虛實并舉”成導向,互聯網助力供給側改革。
說實話,BATM們集體2B,宏觀政策的走向,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互聯網巨頭們可以不親近政治,但不能不重視、不呼應大政方針。
中美貿易大戰要持續20年,怎么迎戰?光靠互聯網企業不夠,馬云給的解藥是“新制造”,這個提法,其實呼應了高層思路。
“新制造”和“互聯網+”二者不是割裂的,虛實要結合,就是“互聯網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這個思路,無論核心領導講話,還是各類政策文件中,都貫徹始終。
所以,2B是天時地利政通人和,還有大錢賺,何樂而不為呢?
AT之外,螞蟻的第三條路徑: T2B2C
巨頭們集體入場,2B這塊硬骨頭到底怎么啃?
可以大致分為兩種思路,一種是S2B2C ,阿里、騰訊基本走得都是這條路。
AT相比,騰訊最大的優勢在于用戶、流量,月活用戶超過10億的微信,完全可以俯視中國其他所有App,然后從“人—人”,延伸到“人—商業”。不過,2B這個市場,光有流量還不夠,旁邊還有今日頭條系虎視眈眈。
流量落后的阿里,也有很多讓友商眼熱的獨特優勢。比如,內部大數據通路的流暢性,比如完整的技術儲備,比如在2B能力、產品、業務儲備上的優勢;整合了阿里云、螞蟻金服、高德地圖、菜鳥網絡、釘釘、共享單車等全生態公司,形成了緊密的生態聯合體等。
關于阿里和騰訊布局2B的角力分析,實在太多了,不再贅述。我今天準備聚焦下同樣讓2B行業玩家畏懼的螞蟻金服T2B2C 模式。
什么是T2B2C 模式,和S2B2C 以及B2B2C 模式有什么區別呢?
B2B2C 其實是初級形態,平臺輸出給小B的價值更多是流量、渠道、連接、匹配,比如最早的淘寶,現在的拼多多;S2B2C模式,則是進化一步,這里的S更強調的供應鏈(supply)平臺,匹配的是正在轉型中的淘寶模式,強大的供應鏈平臺支持前端數百萬小B的創造性、多元性。
但同樣2B,螞蟻金服、阿里云、亞馬遜AWS等,走得不是S2B2C 模式,而是T2B2C 模式,以“科技+技術”的模式,通過服務、助力、賦能B端,間接為更多C端客戶提供服務,這一模式,需要三大要素。
第一要素,就是全面的先進的底層技術。
物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云計算、大數據(“iABCD”)是科技賦能B端的五大工具,整個大阿里系,基本對上述領域都有相當積累,比如螞蟻金服的區塊鏈更是申請專利全球第一,比如阿里云在國內的市場份額,超過了第二名到第五名之和等。
第二要素,是落地細分場景的垂直能力。
普華永道的報告認為,T2B2C呈現平民化(普及化)、縱深化、生態化三大特征,這意味著2B的科技巨頭,能力不能是單一的,必須是廣泛涉獵的,比如螞蟻的能力,包含支付、財富管理、融資、保險、信用等等。
別以為金融狹隘,沒有任何一種商業,能脫離支付和交易,
第三,龐大用戶群和多元業務場景。
相對于C端用戶,B端企業入場前極為謹慎,入場后極為忠誠。所以,大T要賦能B端企業之前,其能力必須通過大批量用戶、大規模場景的廣泛的、反復的驗證,才能說服B端企業埋單。
在云計算領域,亞馬遜和阿里云,其彈性計算能力,都在兄弟系的電商平臺得到過充分驗證,再比如螞蟻,本來就是全球最大的第三方支付企業等等,都是同理。
這意味著,螞蟻、阿里云在2B領域的先發優勢,后來者要撼動并不容易。
分析完了T2B2C 模式的要件,接下來,再拆解下,螞蟻金服是如何成就中國第一大T2B2C 企業巨頭的?
第一,在供應端,不斷提升技術實力。
很多人可能想不到,在全球區塊鏈專利申請榜上,螞蟻金服已經連續兩年排名全球第一了。
區塊鏈就是未來可以賦能給各行各業的底層能力,6月底,螞蟻金服上線了全球首個基于區塊鏈的電子錢包跨境匯款服務,跨國轉賬耗時僅3秒,以及全球首例區塊鏈審案等等。
第二,在場景端,要覆蓋多元化場景,盡量開拓更多領域的小B們,最大化釋放技術能力的價值。
比如,螞蟻金服對B端企業的助力,不止于金融領域,還覆蓋到了醫院、出行、機酒、娛樂、公共服務等等非金融領域。
第三,盡量降低使用門檻,這個B端客戶,既有大型的銀行,保險機構,也有路邊攤。
比如,螞蟻金服為數千萬小微商戶、個體戶等提供了收錢碼。
不擇細流,才能成其大。
第四,在覆蓋的廣度上,拓展海外市場。
2017年一年,螞蟻金服對外投資額就超過了200億人民幣,累計投資項目已經超過100個,很大一部分在海外市場。通過投資海外本地錢包項目,然后把螞蟻的能力注入,復制一個個國際版支付寶,其實也是開放能力、2B賦能的過程。
典型如印度版支付寶Paytm,最早就在2015年拿到了阿里系的投資,然后螞蟻金服把其一攬子的能力注入,目前在行業里位居全球前三。一個月前,多年不碰科技股的巴菲特旗下投資公司,也入股了Paytm。
綜上,螞蟻成就的T2B2C之路,不是一蹴而就的運氣,而是謀劃多年的一場陽謀。
考慮到整個T2B2C 未來帶來的40-50萬億的市值,作為T2B2C 標桿的螞蟻,在這個模式上已經大步前進,市場空間巨大,市值應該還有很大提升空間,也成為了產業互聯網領域,AT之外的第三極力量。
在2B這場世紀大牌局上,不缺頂級玩家,不管是先入場者還是后來者,都想占C位演主角,無人甘當配角,你更看好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