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易云當天發布了單集群可支持5000物理節點的“瀚海”私有云,以及完整的微服務解決方案“輕舟”、工業智能平臺等最新產品,并聯合浪潮推出首款云計算全棧一體機。網易杭州研究院執行院長汪源透露,目前網易云服務了45萬家企業,通過各類企業應用連接了超過8億互聯網用戶。他表示,“網易云已經成為一個巨大的互聯網聯接基礎設施,在幾乎所有企業都在數字化的當下,我們希望通過開放技術幫助到企業轉型,促進數字經濟的發展。”
“開放不等于拿來主義,開放更能自主可控”
“數字經濟已經成為中國經濟創新發展的主流模式。可以說,未來只有一種企業,就是‘數字企業’。要成為數字企業,第一步即是要采用云計算、大數據的技術”,網易杭州研究院執行院長汪源在云創大會上發表主題演講,認為當前“上云已經成為共識”,“但并不是所有的云計算都能適用于具體企業的轉型”。
在汪源看來,企業上云,就像選擇一個人結婚,必須考慮長遠,要保證系統平滑演進、自主可控而不被云廠商鎖死、以及有源源不斷的生態人才。“滿足這三個要求,這朵云一定是開放的云,基于開源技術,并采用最主流的開放標準。唯有如此,企業的未來才有保障”。
此前,國內云計算領域關于自研與開源一度引發爭論,有廠商基于自身立場鼓吹“自研等于自主可控”。看汪源看來,這種說法混淆視聽,導致市場出現不少偏激的認知。“事實上,軟件的代碼世界完全不同于硬件領域,飛機、發動機、芯片,確實需要自研,買過來的無法掌控”。“但在軟件方面,只要它的代碼是開源的,就是全世界的共同資產。就像牛頓,發現了三大定律并且公開發表出來,他就是開源了物理學的源代碼。這個時候,我們還需要去自研一套與眾不同的物理學嗎?”
同樣,針對“自主可控”的話題,汪源表示,個別自研廠商鼓吹的“自主可控”,是屬于廠商自己的“自主可控”。而從企業客戶立場出發,“自研云”恰恰是企業所不能掌控的,且難以尋找匹配自研技術的人才。“所以,我們才說,開放才是未來,開放不等于拿來主義,開放更能自主可控。這個自主可控,對于廠商,對于客戶,對于國家層面,都是完全的。”
融合微服務+私有云:“一體機”迎來航母模式
在本屆云創大會上,網易云繼場景化云服務、專屬云等產品體系之后,發布了解決企業技術架構演進問題的“輕舟”微服務,和目前開源領域性能超強的“瀚海”私有云。
據了解,微服務可以把系統劃分成多個小模塊,通過標準的服務接口協作,類似人類世界的法律、文化基礎,但目前業界尚無完整的解決方案,支持架構更靈活地持續發展。“網易云輕舟微服務整合了所有主流開源技術,支持DevOps,配備單個集群可支持3萬節點、45萬容器的容器云平臺,允許企業輕松構建、治理和管控,應該說是業界非常完整的微服務解決方案”,汪源現場介紹。“瀚海”私有云同樣支持OpenStack等主流開源技術,“但跟其他OpenStack云不同的地方在于,其單個集群就可以支持5000個物理節點、3萬臺云主機,據我所知,這個數字是第二名的2倍”,汪源說。
根據OpenStack基金會調研,目前全球財富100強的公司超過60%部署了OpenStack云平臺,OpenStack已經成為主流IaaS云平臺,而且這一數字有著越來越快的增長趨勢。業界也普遍認為,在云計算大時代來臨之際,中國技術人員完成了從技術采納者到技術貢獻者的轉變。在OpenStack開源技術上,中國工程師和世界頂尖的工程師已經站在同一起跑線上,這帶給了中國企業變道超車的機遇。
網易公司自2012年起融入OpenStack,是國內最早采用OpenStack的企業之一。此次網易云發布的瀚海私有云在網易內部服務了眾多產品線,已經歷過大規模實際驗證。“強互聯網級IT能力、高度兼容所有主流公有云、將開放做到極致,這不僅是網易瀚海私有云的特點,也應該是其他私有云努力的目標。”
此外,網易云聯合浪潮集團發布了首款云計算全棧一體機,融合浪潮在計算基礎架構的技術與網易云的互聯網級IT能力,為傳統企業用戶提供一站式云基礎設施解決方案。
“傳統企業數字化轉型挑戰很大程度上來自于業務的互聯網化,浪潮與網易云合作開發的全棧一體機,可以為用戶搭建互聯網化的IT基礎架構,幫助企業應對互聯網業務在高并發、高彈性等方面的挑戰。同時,這種軟硬一體化的交付方式,能顯著降低基礎設施運維難度和交付效率問題,能快速幫助企業上云,構建互聯網化的云基礎設施。”浪潮集團副總裁李金介紹。
“相對于此前一體機單個戰艦一樣的存在,全棧一體機就相當于一艘裝備齊全的航母,可以海空一體作戰,其支撐業務的研發效率,遠超以往產品”,汪源表示。
IDC報告:制造業數字化程度低,云計算加持在提速
全球知名信息技術咨詢公司IDC在網易云創大會上發布了《2018中國企業數字化發展報告》。報告顯示,近幾年數字經濟占GDP比重逐年增加,至2017年已經達到32.9%,規模達27.2萬億元。但相對于發達國家(美、德、英)數字經濟占GDP比重超過50%,仍有很大提升空間。目前我國數字經濟增速將近20%,已超過上述發達國家。
IDC通過對六大重點行業的100家大型企業調研顯示,在整體數字化水平方面,行業間差距較大,靠近消費者的行業(零售、文娛、金融)數字化程度較高,很多已經接近或成為數字化原生企業;信息化投入較大、創新動力強的行業,如教育,數字化程度有一定積累,但也面臨較集中的問題;依賴資源和行政推動力的行業,如政府機構和制造業,數字化程度相對較低。其中,超過50%的中國制造企業的數字化尚處于單點試驗和局部推廣階段,未來發展空間巨大。
制造業歷來是我國的核心產業,數據顯示,2017年制造業產值占中國GDP的29.3%。IDC認為,在全球制造業邁向新一輪發展的趨勢下,加快建設制造強國,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推動智能制造,成為當前中國制造行業的數字化重點。
“在所有的產業里面,我們認為數字經濟能產生最大價值的就是制造業。我們國家互聯網很發達,但在線買點東西、外賣、叫車等等,好像不能說我們就變成了強國。只有制造強,中國才能成為強國”,網易杭州研究院執行院長汪源表示。他分享了網易云在工業智能平臺方面的發展,“通過集合云計算、大數據、機器學習、物聯網能力的整合解決方案,網易云幫助制造業企業實現了架構云化,并通過物聯網實現數字化,通過大數據和機器學習實現智能化,以服務中臺技術實現服務化”。
目前吉利汽車、數鏈科技、萬向集團、中國電子等制造業企業已經與網易云建立合作,共同推進智能制造的落地,其中萬向集團還被作為案例寫進了IDC《2018中國企業數字化發展報告》。
在產業數字化方面,網易云的探索還包括在各地建立網易聯合創新中心,和網易科創小鎮,幫助地方推動、培育產業集群。據了解,目前,網易聯合創新中心已經在全國10個城市落地,覆蓋東北、華東、西南,以及海南省等地,總面積超過了8萬平方米,累計扶持超過1500家企業。
I DC預測,到2021年,全球至少50%的GDP將以數字化的方式實現,數字技術將全面滲透各個行業,并實現跨界融合和倍增創新。在這方面,網易云和浙江省云計算產業的集群發展、浙江省推動企業上云的戰略計劃,不僅發揮了重要作用,而且占領了先機,為其他地區提供了示范和有益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