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這一年,通過圈地盤、圈企業、出海…云服務的戰爭正逐漸靠價格戰和資源擠壓掉眾多傳統廠商和創業公司。頭部阿里云遙遙領先,騰訊云也在較勁。
2018財年阿里云收入達到21億美元,約為133億元人民幣。阿里巴巴過去九年對云計算的長期投入,正在對公司和投資者都形成價值回報。
無獨有偶,在2018財年第一季度的財報中,騰訊也史無前例的提到了騰訊云的運營情況,“受游戲、視頻、電子商務及O2O行業的增長所推動,騰訊的云服務收入同比增長逾100%。”
要知道,在以往,受制于阿里云的市場規模,騰訊向來對自己云業務的營收情況諱莫如深。此次公布,不難看出騰訊云在追趕阿里云路上開始越來越有底氣。
馬化騰在5月的騰訊云大會上就表示:“云平臺的快速發展得益于各行各業對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積極擁抱,云平臺是大數據、人工智能的天然載體,也是經濟社會進行數字化升級的基礎設施和核心的工具。”
云服務市場是一個高技術、高投入、回報周期較長的領域,科技巨頭顯然更有優勢。云服務是重要的基礎設施,可以說拿下云服務就相當于拿到了物聯網和人工智能的重要門票。
根據Gartner預測,在2020年云服務市場的規模將達到3830億美元。嗅覺靈敏的科技巨頭公司,理所當然的成為了推進云服務的市場主角。
雖然國外有亞馬遜云、微軟云服務拔得頭籌,但是到了中國紛紛水土不服。反觀國內,阿里云一直表現強勢,目前唯一能夠與阿里云抗衡的只有騰訊云。在云服務領域,巨頭與巨頭的較量中,一批中小創業公司將不得不面對行業洗牌。洗牌最簡單粗暴的方法就是價格戰。
伴隨著小米上市,BAT的格局很可能變成ATM。小米大力扶植的金山云也極有可能成為后起之秀,在完成D輪系列融資后,金山云估值23.73億美金。
據IDC發布的《2017年上半年中國公有云服務市場追蹤報告》,金山云在中國公有云IaaS市場份額超過6.5%,收入位列前三位。
毫無疑問,中國公有云市場第一梯隊已經形成,除了國有的中國電信外,阿里云、騰訊云、金山云依次排開。
但擁有硬件和軟件護城河的華為云也在開始發力。華為在私有云領域更具話語權。2013 年,華為先后發布了針對虛擬化和大數據的 FusionSphere 和 FusionInsight。
根據 IDC 的報告,FusionSphere 虛擬化解決方案在中國OpenStack軟件市場和中國服務器虛擬化市場中國廠商雙雙排名第一。
以政務云領域,在 IDC 報告中,華為云政務云位居中國政務云市場廠商領導者區間。政務云目前才剛剛在發達省市落地,未來還有巨大的增長空間。
阿里云進入私有云市場與華為成立 Cloud BU,其目的是一樣的,那就是搶占整個云計算領域。
總之,國內的云混戰極有可能演變出一場新的巨頭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