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模超千億多玩家共存呈現頭部效應
這幾年,公有云IaaS市場逐年增長,表現不俗。前不久,Gartner對全球公共云服務市場的增長預測進行了調整,預計2017年將增長18.5%至2662億美元,高于2016年的2196億美元,而IaaS占最大漲幅,預計2017年將增長36.6%至347億美元。
正是在云計算良好的市場前景吸引下,各大互聯網企業比如京東、美團、百度等,以及傳統IT服務商比如華為、浪潮紛紛調整企業布局,加大對云計算的投入。而以垂直領域服務為特色的創業團隊比如七牛云、Ucloud等也加足馬力,在云計算行業中持續耕耘。
不過,雖然“云”種類繁多,市場空間巨大,但經歷這幾年的市場教育和發展后,云計算行業開始走出人人稱云的時代,并且呈現出強者愈強的局面。對比IDC發布的2016年下半年調研報告會發現,中國電信作為傳統IDC廠商,其在公有云市場的份額已經由2016年下半年的8.5%下降至6%,完全被互聯網起家、背靠巨頭的公有云企業超越。阿里云、騰訊云、金山云三家企業累計超過總市場份額60%。可以說,后來者要想進入并瓜分這個市場,會變得越來越難了。
天時地利,行業三甲非浪得虛名
雖然中國IaaS市場頭部效應明顯,但這種格局的形成也并非不偶然。
首先,公有云企業資源優勢明顯,并且隨著對行業應用的深入理解,會具備越來越強的資源整合和行業解決方案能力。而這些,顯然是過去只能提供單一數據存儲、節點分發業務的傳統廠商短期內無法實現的。從這個角度說,傳統IDC還是CDN廠商的失守,也成就了云計算實力企業今天的市場份額。
以CDN 方面為例,目前阿里云、騰訊云、金山云各自在國內的CDN節點都超過了500個。這種在云計算企業在短時間集中的資源投入也給CDN廠商帶來不小的沖擊,不僅如此,云計算通過資源整合能夠為客戶提供一體化解決方案,在提升服務的同時還能降低成本。這種無論是資源、服務方式還是價格上的優勢,都讓曾經的CDN巨頭網宿疲于招架,僅半年時間股價就被腰斬。
其次,從云計算服務模式來看,IaaS主要解決數據的底層存儲問題,并在此基礎上提供算法和應用服務,但這一切需要有強大的資源投入。以人工智能來說,要想真正把數據變成可以應用的人工智能,需要有深厚底層數據和超強的算法技術能力支持,經過反復的模型構建和實驗才可能實現,這就到導致公有云廠商必須要投入巨大的資金。一般來說,IaaS領域動輒需要數十億元投資,這都不是一般人吃得消的。
事實上,在美國公有云早期市場上,除了亞馬遜,還有惠普、AT&T、Verizon等多家知名IT廠商參與。可經過10余年發展,他們都紛紛宣布退出,最終形成了亞馬遜占45%以上市場份額,微軟、谷歌、IBM等跟上的局面。對比國內目前IaaS市場上阿里云領先,騰訊云、金山云緊跟的格局,我國IaaS市場發展軌跡呈現出類似的特點。如果說美國公有云市場上,這種未來不再有新的公司加入的格局是多輪市場選擇的結果,那我們公有云市場上的后來跟進者,將會面臨同樣的結局,還是會有不一樣的表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