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國“共享經濟”市場規模達39,450億元,增長率為76.4%;2017年持續攀升,預計到2018年,市場規模將達到75,130億元,但增速有所放緩。涉及行業主要有共享交通、共享單車、共享房屋、共享餐飲、共享物流、共享金融、共享充電寶等6大方面。
從行業發展階段來看,中國共享經濟上屬于基本起步階段,部分細分行業有望進入高速成長期。從行業生命周期理論來看,行業發展可以分為幼稚期、成長期、成熟期、衰退期。從中外共享經濟發展對比來看,共享經濟在國外發展起步比國內早,目前發展比國內相對更加成熟。從Uber、Airbnb為代表國外共享經濟近期的發展和增長速度來看,當前國外在租車、房屋共享等細分領域已進入高速成長期。然而,我國共享經濟從發展形態、用戶習慣、平臺建設、供需雙方認知等方面,目前都尚處于起步階段,有待市場進一步培育。
如果說技術創新推動了互聯網產品的創新升級,那么模式創新則強力的推動著商業價值。以共享經濟為藍本的商業模式在深刻改變人們生活方式的同時也不斷顛覆著傳統產業形態。遍布街頭的共享單車、共享巴士在公共出行領域激戰正酣,而在另一個公共服務領域,共享經濟正醞釀著一次新的產業革命,那就是云計算。
共享經濟化解計算需求和計算能力的矛盾
摩爾定律認為,每一單位電路芯片上集成的電路數目每隔18個月就翻一倍,相應的處理器的計算能力也呈現指數式提升。然而這一"定律"在今天已經走向失效。原因一方面來自處理器技術的停滯,另一方面是因為計算需求的爆發式增長,已經與計算能力的提升遠遠不成正比。
仍然高速增長的計算需求與計算能力之間的矛盾是云計算產業發展面臨的巨大挑戰。數據顯示,目前互聯網上每天所產生的網絡流量高達23億GB之多,僅谷歌每日產生的搜索量達42億次,企業對大數據的需求,個人對云存儲的空間需求,以及人工智能技術發展所需要獲取的大數據資源,都讓帶寬等計算資源變得捉襟見肘。如何化解計算需求與計算能力之間的矛盾某種程度上要比提升計算能力這件事本身更為緊迫。
云計算的彈性伸縮,本質上也就是一種共享經濟,是對于計算資源的共享。因各行業業務高低峰的影響,業務高峰的時候就需要大量的計算能力、帶寬需求等,而業務高峰過去后,大量的資源又不能得到有效的利用。亞馬遜的AWS于2006年推出,以Web服務的形式向企業提供IT基礎設施服務。國內的阿里云創立之初,也是用以支撐淘寶網的電商業務,后來也啟用亞馬遜的模式,將自有IT資源租賃給IT企業,其主要優勢之一是能夠以根據業務發展來擴展的較低可變成本來替代前期資本基礎設施費用。以小鳥云計算為例,旗下的彈性伸縮依托自主研發的精準資源監控應用,同時基于用戶的預設值,根據用戶的業務需求和策略進行自動、無縫調配,例如當某個指標達到預設值的時候,通過小鳥云API中心無縫增加產品附件當某個指標低于預設值的時候,則會通過小鳥云API中心自動釋放多余的產品以節省成本,簡而言之,小鳥云彈性伸縮功能能夠經濟地自動調整彈性計算資源的管理服務。而此前,也推出了在線PUSH功能,用戶可將閑置的計算資源在線轉讓,二次節約企業IT成本。
云計算產業進入共享經濟時代是大趨勢
在單純依靠硬件無法提升計算能力的情況下,共享經濟模式成為滿足計算需求增長的可行之路。云計算產業進入共享經濟時代不只是產業發展大趨勢,也是正在發生的事實。任何行業被共享經濟模式所顛覆,一個基本前提是傳統模式中存在的種種問題讓供與需兩端出現錯位和偏離。綜上所述,云計算產業進入共享經濟時代既是大勢所趨也是正在發生的產業模式變革。據研究機構Forrester Research估計,在宏觀層面上,全球云計算市場整體以每年復合增長率22%的速度增長,預計到2017年年底將達到1460億美元。基礎設施和云平臺市場規模從2000年的236億美元上升到2015年的870億美元,預計2017年的市場規模將達到320億美元,并以35%的年復合增長率增長。共享經濟在交通出行領域大展拳腳的同時也即將在云計算市場迎來一個新的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