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將工作負載遷移到云端之前,管理員通常需要解決大量相關的問題,包括從軟件即服務應用程序到災難恢復以及容量規劃,下文將介紹一些相關技巧。
不少企業進行云端遷移的工作,是因為希望擁有更高性價比和更加靈活的IT基礎設施。通過對諸如軟件即服務和基礎設施即服務等不同模式的云進行檢查,IT團隊能夠理解云計算的通常用途,以及云端所需的必要管理技能。
無論您使用云進行擴充、災難恢復還是一系列其他功能,云計算部署都會影響從IT容量規劃到工作負載管理的方方面面。下文會介紹一些適合數據中心團隊將工作負載遷移到云的技巧,以及部分未來的云端使用所需的注意事項。
為災難恢復權衡公有云和托管的利與弊
在為災難恢復權衡公有云和托管選項的利弊之前,理清公司的需求。快速的響應時間對公共云或托管都很關鍵,但在兩種選擇之間也存在差異。采用非受管的托管服務,公司將出租或租賃設施的空間,與IT團隊控制所有的災難恢復策略。受管理的托管服務不僅提供IT設備和設施空間,還有監控、管理和災難恢復服務。
當選擇公有云進行災難恢復,靈活性往往更大。主流的云提供商如亞馬遜的Web服務,能夠支持你的團隊所設置的大量的災難恢復策略,并允許把它們整合到更高級別的計劃中。遷移到云的災難恢復往往是更便宜,因為公司只為他們所消耗的資源進行付費。
較小規模的公司會發現云模式更具吸引力,因為其具備一定的靈活性以及不與長期計劃相綁定的快速變更的能力。
了解軟件即服務對IT的意義在使用軟件即服務模式將服遷移到云端之前,權衡此舉的利弊。作為最常見的云計算模式之一,軟件即服務提供機會來完成運行維護,自定義和控制基礎設施上軟件即服務供應商擁有和運營的軟件。
軟件即服務的主要優勢在于訪問的便利性以及能夠降低資本和運營費用。軟件即服務將IT的角色從運營轉變為設施,從而減少運行軟件的預算和需要的人員必要性。此外,軟件即服務提升了服務從購買到對公司業務產生實際影響的速度。軟件即服務能提供冗余、修復和基礎設施的擴展。
除了上述這些優勢,軟件即服務還有一些缺陷如其應用程序是隔離的。其他瓶頸和問題還包括性能的不確定性,也影響著軟件即服務的利用效率。
軟件即服務的部分最佳案例在應用在商品銷售程序領域,如電子郵件、文件共享和成本報告。并不推薦高度定制化的新應用程序使用軟件即服務,因為成本效益可能會在實施過程中消失。
探索IaaS扮演的角色另一種流行的云模式,是基礎設施即服務(IaaS),它允許企業購買虛擬基礎設施,包括服務器、存儲、網絡服務和數據庫,通常交由云提供商托管。用基礎設施即服務方式遷移到云,將可以利用托管組件取代公司內部數據中心的基礎設施。
最適用于基礎設施即服務方式進行托管的,是那些運行在內部的已經過時,需要升級的系統。同樣,具有廣泛的用戶需求的應用可以很好地通過基礎設施即服務方式處理。
對于考慮遷移到云端的企業來說,部分現實的基礎設施即服務案例,包括面向應用程序的大規模擴充,面向客戶的內容改進,災難備份和應用程序開發及測試。
基礎設施即服務有時會更具性價比,有時則不會。例如對高度依賴于傳統流程的應用程序來說,進行檢修和運行是件很頭疼的事兒。
考慮云爆發架構混合云為公司提供開發云爆發架構的機會,但遷移到云端后,缺少能夠有效管理云爆發的網絡帶寬就成為一個棘手的問題。
為了避免云爆發問題,企業可以選擇完全在公共云運行所有IT,使用由托管提供商提供的更快的廣域網,構建內部的云爆發架構,或進行區域劃分,將一些數據始終保持在公共云運行,余下部分則以采用另一種形式的云存儲。
安全和成本的考慮影響對于云爆發架構的潛在部署抉擇。外包工作負載的相關信息會使IT、甚至是反威脅措施和補充的安全功能復雜化。因為數據存儲在外部,對成本和性能的擔憂也很容易發生,盡管成本通常很低,需要更長的時間來運行以及影響業務決定。
為云端開發IT容量規劃數據中心的未來將持續提升,向云端的遷移將影響未來的IT容量規劃。未來將看到傳統的架構與云端接口的結合,將迫使公司處理具有更高數據傳輸速度和效率的需求。混合云的出現改變了IT界的觀點和性能容量規劃,并且隨著數據中心硬件的不斷改善,公司不得不決定是否要把信息存在企業內部或者干脆把數據移出到外部。
內部私有云將所有信息都置于內部IT,然而此種方式的學習曲線和維護的最終成本對于中小規模企業來說,可能會有較大的差別。
相反,由于較低的成本和易用性,這些業務將很有可能轉到公共云,這意味著企業內部需要管理的服務器越來越少。其他技術,如容器和內存內處理,也將減少公司所需要的服務器的數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