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周,Verizon做出了一項相當有意思的收購,我說的不是那家深陷泥潭無法翻身的雅虎,我說的是Fleetmatics——一家正快速發展的車隊管理SaaS公司。有報道稱,Verizon計劃對這家公司出價24億美元。在Primary Venture Partners,這筆收購迅速吸引了我們的眼球。因為這將是在過去幾個月中,第10家被收購的SaaS領域上市公司。如此強勁的潮流趨勢,讓風投和科技界心中產生了說不清道不明的感覺。一方面,數十億的收購價代表了大多數投資人夢寐以求的企業退出方式;然而,從另一方面——也就是宏觀層面來講,大規模的SaaS上市公司萎縮也讓人心驚肉跳。
作為投資人,我們對SaaS公司展現出來的機遇總是興奮不已,然而,看著獨立、成功的SaaS生態系統一步步萎縮,我們似乎又站在了機遇的對立面。同樣令人擔心的是,SaaS上市企業相對較少意味著,將來能夠收購下一代“破壞性”SaaS創企的機會也相對較少。鑒于這些行業恐慌存在,我們決定對近幾年的此類收購進行一次研究,并借以闡明,為什么我們認為SaaS行業生態系統從大體上來說會受惠于此。
首先,我們想要找出推動這一波SaaS企業收購的背后因素。資金充裕的大型企業收購威脅其生存的初創企業這一趨勢已經不是新聞了,不久前沃爾瑪收購Jet就是最好的例子之一,這也證明,這一趨勢絕不僅僅是SaaS行業的專屬。但是,為什么SaaS公司的收購能夠掀起一股浪潮?我們大抵可以將其歸因于今年2月,數家高估值的SaaS公司突然遭遇估值重置,這使得他們在收購方眼里更具誘惑力。與此同時,估值重置也給SaaS公司敲了一記警鐘,他們迅速認識到,上市并不一定意味著能搭上快車。再沒有什么比一夜之間股價暴跌40%,不得不重新考慮收購方的提議更令人糟心的了。
盡管估值下跌是一時的,但它有效推動了SaaS行業的大范圍收購潮。公司之間的互相引薦越來越多,各項分析有序進行,幾個月后,這樣的情況出現了:
上述10次收購后,我們就到了今天這個局面。正常情況下,我們這會兒應該在喝酒慶祝。然而,2016年對于上市的科技公司來說是挺奇怪的一年,科技IPO市場幾乎銷聲匿跡;IPO市場的低迷帶來了SaaS公司的萎縮,投資人也開始重新審視SaaS市場的總體健康狀況。
在剖析這些收購案的時候,我們發現SaaS市場整體比較健康,這也給了我們更多理由對企業SaaS的機遇保持樂觀。從我們在紐約——這個企業SaaS活動的聚集地的優勢地位來看,我們有三大保持樂觀的理由:
私募股權投資人證明了SaaS模式的可行性
近期3件SaaS交易都是由私募股權投資人完成的。從許多角度來說,一家已經盈利的SaaS公司對于私募股權來說會是較為理想的收購目標,因為前者有著穩定的經常性收入,以及SaaS商業模式所特有的可預測的現金流。私募股權公司可以用這些現金流作抵押,以較高的估值完成交易。
這些收購案向我們證明,盡管風投界存在泡沫(指投資人優先考慮盈利與可預測的現金流,而不是某公司的高成長),一家成熟的SaaS公司于精明的投資人來說還是非常有吸引力的。伴隨著私募股權對SaaS公司逐漸增加的期待,我們可以看到SaaS商業模式創造的長期價值正逐漸被認可,并為SaaS創始人和早期投資人提供了一種絕佳的資產折現方式。
一切都在于你是否有市場匹配產品
在Primary,我們的投資過程的中心信條是:評估和理解產品與市場匹配,即是說我們也參與SaaS公司最早期的投資。歸根結底,一家SaaS公司的價值潛能就在于找到市場匹配產品。一款市場匹配產品,加之高效的用戶獲取戰略,能讓你最大化地挖掘出潛在價值。
近期Oracle、微軟和Verizon對SaaS企業的收購已經清楚地說明了這一點。這些大企業比SaaS公司多出的是什么?龐大的跨國銷售團隊以及不可勝數的現有客戶(外加成堆成捆的鈔票)。只要給這些團隊一個有賣點的、光鮮亮麗的新產品,他們保證能給你賣出去、賣很多。這就是新興的SaaS公司在大型科技公司眼里更具誘惑力的原因:他們將SaaS模式拓展到一個前者永遠無法企及的高度。
除此以外,大企業的收購還會帶來另一個好處:新產品的入駐讓客戶更加開心,因而客戶流失率得以減少。SaaS收購也降低了大企業在抉擇是開發新產品還是收購其他公司時的風險:當你能買下一個已經證明匹配市場的產品時,為什么還要費錢去開發一個或許會失敗的產品呢?
硅谷之外,科技行業還有“金”可淘
作為身處紐約的投資人,我們都非常看好紐約的科技行業,尤其是企業SaaS公司。雖然近期的收購案中沒有一個是紐約公司,但是其中大部分都成立于加州以外,不斷涌現于在弗吉尼亞州、伊利諾伊州、德克薩斯州、猶他州、馬薩諸塞州和賓夕法尼亞州。創辦一家企業軟件公司不再需要傳統上僅僅在硅谷才能找到的技術專家,相反,下一代成功的SaaS公司將出自對市場匹配產品理解最深的人手中,而這種人才不只在加州才有。
在Primary,我們認為紐約多行業交叉與專業經驗垂直化的特點使其成為接近客戶的不二之地,也更利于創企開發往往難以捉摸的市場匹配產品。在紐約,問題不是是否會誕生卓越的SaaS公司,而是我們什么時候能夠為一次數十億美元的SaaS收購案而舉杯相慶。
總體上,從SaaS市場的前進方向來看,早期SaaS公司的前景還是可觀的。因此,與其因一家前景廣闊的SaaS公司被大企業收購而悶悶不樂,不如這樣想想:伴隨著每一次收購,SaaS公司的產品都會成為科技巨頭的產品組合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隨著其產品在SaaS的基礎上售出得越來越來多,Orarcle、SAP、微軟等公司本身的形式將漸漸傾向于SaaS。
因此,我們真正應當討論的,不是SaaS上市公司數量是不是萎縮了,或者還有多少收購方在觀望著SaaS創企,而是那些收購方都是什么樣的公司,他們是否能夠算得上SaaS行業發展成熟的成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