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預見,政策加碼下,加上愈發增多的用戶需求以及新興產業架構應運而生等因素影響,云計算產業有望實現騰飛。而從長遠來看,巨頭在云計算領域的表現還是未來決定其在產業鏈地位的重要因素,絕不能忽視。
在互聯網+背景下,云計算行業將步入黃金發展期。向著第一個百年目標邁進,“十三五”成為十八屆五中全會的一大看點,信息化從支撐經濟發展向引領經濟發展轉變,將成為“十三五”規劃的戰略推動力,大數據、云計算則被視作政策利好行業。在此之前,工信部信息化和軟件服務業司司長陳偉曾表示,工信部正在制定《大數據產業“十三五”發展規劃》,支持大數據技術和產業創新發展,提升大產業支撐能力,培育新業態新模式。中信建投證券還預計,“十三五”期間,我國網絡建設投資規模預計將在1.75萬億元左右;其中,大數據、云計算、IPv6網絡將呈現爆發式增長,可能使“十三五”期間我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投資額突破2萬億元。
基于此,業界對于云計算和大數據產業有了更多期待,地方政府、科技巨頭、運營商紛紛豪擲重金布局云計算,云計算也逐漸顯露出成為科技巨頭營收主力的潛力。可以預見,政策加碼下,加上愈發增多的用戶需求以及新興產業架構應運而生等因素影響,云計算產業有望實現騰飛。而從長遠來看,巨頭在云計算領域的表現還是未來決定其在產業鏈地位的重要因素,絕不能忽視。
IT巨頭搶灘云計算
前瞻產業研究院提供的《2015-2020年中國云計算產業發展前景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我國云計算產業在2010年為350億元,2013年達900億元,2014年產業規模突破1000億元,年均發展速度高達37%。同時,有證券機構分析指出,“十三五”期間我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投資額有望突破兩萬億元,光纖、高速寬帶、云計算中心等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將是重點扶持領域。此外,有機構人士表示,部分相關概念股行情已悄然開啟,本月初甚至有高達20%的漲幅出現。在這樣的市場背景下,地方政府、國內科技巨頭、運營商等都在大手筆布局云計算領域。
發力互聯網+,云計算與大數據成為地方政府落實轉型的重要手段。如廣東省政府日前與中國電信簽署“十三五”信息化建設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共同推進高速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攜手提升“互聯網+”在現代農業、智能制造、商貿流通、政務服務、惠民服務、創業創新等領域的應用水平,積極打造全國信息化先導區。在此之前,全球首個云計算應用平臺已落戶四川,在創新技術的同時創新經營模式,把廣告分類乃至網絡作為新媒體運作引入全新概念,目前還在打造6萬個創業機會。寶信軟件則發布公告稱與中國電信上海公司簽訂定制化數據中心服務合同,投資建設寶之云 IDC 三期(1 號樓)項目,定制化數據中心資源約4000個機柜。
BAT“燒錢”圈地互聯網+爭風口。在日前召開的騰訊全球合作伙伴大會云端峰會上,騰訊云發布“云+計劃”生態圈最新舉措:未來5年投入100億打造云平臺及建設生態體系,發展2000家云計算生態服務商,其中包括500家核心合作伙伴,合作伙伴最高可獲90%的業務分成。阿里巴巴則在7月公布消息,計劃向云計算領域投資10億美元。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云和CEO張勇在年報致投資者的公開信中表示,全球化、農村經濟和大數據云計算將成為阿里未來十年的發展大方向。除此之外,網易、金山、浪潮等元老也在云計算領域奮起追趕。
此外,業界最新消息顯示,華為宣布將在接下來五年投資10億美元,提升其云計算產品在使用其基礎設施的客戶眼中的吸引力。電信運營商中,中電信等頻頻與IBM、SAP等世界巨頭合作。近日,中國電信攜手SAP公司面向中國正式推出針對中小型企業(SMB)的前端信息管理系統套件SAP Anywhere,中小型企業能夠隨時隨地通過指尖獲得完善的業務管理和客戶服務功能,借助數字銷售渠道輕松創造商業價值。
企業轉型初露曙光
很顯然,中國云計算產業規模的快速增長,輻射面日益擴大,讓IT巨頭們看到了嶄新的機會,這里有商機也有企業自身轉型的契機。貝恩公司曾在一份報告中預測,到2020年,云相關的開支可能由2013年的15億美元增長至200億美元。在這背后,政策加碼,云計算產業鏈基本形成;云端強勁增長,企業轉型已初露曙光。云計算對于企業長遠競爭力、營收等的效果開始顯現,其成為科技巨頭營收主力的潛力正逐漸顯露,雖然這需要經過痛苦的轉型,雖然蝶變需要一個相對長的時間。
放眼全球,從各企業發布的2015年6月1日到9月30日的季報可以看出,云計算厚積薄發,帶動企業業務結構發生轉變,業內人士甚至給出“云計算正成為硅谷巨頭的推手”的評價。亞馬遜財報顯示其在云計算方面發展一馬當先,季度的銷售額達到20.85億,基礎穩定且應用豐富性增強。微軟財報顯示,其在服務器產品和云服務的營收增長了13%;Azure營收和計算用量同比增長了兩倍以上;企業移動客戶同比增長了一倍多,達到2萬多,安裝規模同比增長了近6倍。還有分析指出,亞馬遜、谷歌和微軟上季度的利潤均超出市場預期,市值在財報發布后的當周盤后增加逾900億美元。對比之下,IBM、惠普、EMC和甲骨文等卻因云計算供應商放棄傳統的硬件、軟件和服務而紛紛面臨增長放緩的瓶頸。
國內同樣如此,巨頭在云計算領域的表現開始影響各自的轉型成效。有如中國電信2015年上半年業績數據顯示,中國電信經營收入達到1649.53億元人民幣,其中服務收入1470.22億元,同比保持平穩,優于行業平均增幅。中國電信進一步豐富云計算產品線,在提供安全可靠的云基礎資源之外,持續拓寬云應用和服務,全球領先標桿企業客戶數量快速增加,上半年云計算產品實現收入4.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54%。還如阿里Q2財報顯示,云計算業務大增,阿里云收入4.85億元,同比去年大幅增長106%,是阿里集團收入增速最快的業務,且在未來十年愿景中占據重要地位,是核心戰略之一。
國內外IT巨頭紛紛將云計算產品收入計入財報并對外公布,凸顯云計算之于企業轉型發揮的實效顯現,從而使其戰略地位提升,企業對于云計算產業前景越發看好。從需求方面來說,正如中國宋慶齡基金會技術顧問王津表示,帶寬的增速,價格的下降,使得將數據存儲在網絡服務器上成為可能,云存儲采用各種方法提高存儲速度,復用存儲空間,降低存儲成本,極大地方便了非專業用戶的在云端存儲數據,增加了對于云存儲服務的要求。
誰將是未來王者?
不論是數年積累下來的規模發展,還是政策紅利釋放帶來的良好前景預期,抑或是資本市場的直觀反映,都顯示云計算是大勢所趨,傳統IT巨頭沒有理由視若無物,更不可能坐以待斃。從企業當前營收突破的現實來看,云計算的盈利模式具有可行性,也帶給資本市場更多想象空間。那么,各企業是共享市場蛋糕還是一家稱霸?誰將是未來王者?
關于“共享說”,有業內人士認為,云計算產業需投入高額成本,回報周期相對較長,且在數據處理、安全等方面有很高的技術要求,往往只有資金實力雄厚、技術實力占據優勢的IT巨頭具有競爭性,巨頭之間也往往通過合作發揮1+1>2的作用實現共贏。
關于誰是王者,業界則有著更多揣測。行業人士劉曠認為,阿里云在國內市場的霸主地位會進一步增強,尤其是在政務云方面,亞馬遜云和微軟云想占領中國市場并不會那么輕松;而阿里云挺進國際市場,目前已經占有一席之地,未來阿里云將與阿里電商一同加速全球化擴張,亞馬遜與微軟恐難以阻擋其迅猛勢頭。
但不論如何,巨頭在云計算領域的表現都將是未來決定其在產業鏈地位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