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入探討混合云計算之前,要想在企業內部高效使用混合云,規劃師們需要先理解一些知識。
本文探討云規劃師必須牢牢記住的核心思想和策略,有關混合云工作流管理和集成,包括理解混合化的四大主要驅動力。
幾乎所有企業都堅信他們會成為公有云計算的客戶,至少在小規模下,而且很多企業已經開始使用了。他們也堅信在未來還是會自己搭建本地內部的數據中心。于是,混合云,與其說是云方案選擇之一,不如說是云方案的必然結果。云規劃師必須理解混合化的驅動力,制定出能夠集成混合云所隔離開資源的混合云策略,并且在日益動態的未來管理好工作流。
如果我們接受(也應該接受)企業長期需要數據中心的需求,由于公有云服務能夠以各種方式輔助到這些數據中心,那么混合云的需求就自然而然出現了。目前混合化的四大驅動因素是:
服務器整合,這也是驅動虛擬化的趨勢,如果低使用率的應用特定服務器能夠托管在公有云上,這一趨勢將會繼續向前推進。基于非常低的使用級別,以及相同的應用運行在多個、廣泛隔離的衛星式分布的環境里,云環境無疑是最佳選擇。
云爆發所需的擴展能力來匹配需求并且替換故障組件。企業意識到如果應用設計上考慮到支持這一場景,那么公有云能夠在極端情況下作為內部IT資源的有力補充。
生產部門購買的作為服務的應用。盡管很少有生產企業真正準備好將其應用部署到IaaS上并且管理它們,但是大多數企業都認為他們很高興能夠至少以服務的模式購買一些應用程序。這是創建通常稱為“影子IT”的趨勢,企業有著一些CIO不知道的應用程序,直到有人提出這些應用程序需要集成。
核心應用里日益增長的敏捷需求。如果沒有影子IT,不需要服務器整合,那么企業會毫無疑問得選用公有云服務。移動工作的能力以及為競爭問題,機遇或者公開政策變化來創建快速業務響應的需求,所有這些都鼓勵企業至少將核心應用分解成前端/后端架構,前端托管在云上,后端放在自己的數據中心里。
對于云規劃師或CIO而言,這些驅動因素帶來的問題是他們幾乎無法為之計劃的特殊情況。影子IT,究其根本是私密性。敏捷性是解決意料之外的問題或者機遇的有效方法。混合化從而意味著構建混合云架構,能夠在問題出現時快速適應。
混合架構必須集成單獨的應用和數據元素。要想使之能夠工作,必須定義混合模型,以及在支持該模型的混合云中所需的工具和技術。如果這些都完成了,那么新的混合元素就能適應該模型,也就能夠按照計劃工作。
混合云架構先要了解支持終端用戶的應用所特有的前端/后端特性。應用可以分為和信息展示相關的部分、GUI,以及用戶通知和支持,這些部分天然云友好。這部分必須被清晰得隔離出來,前端后端之間的工作流必須設計成能夠高效通過云邊界。后臺組件,設計為駐留在數據中心里,也必須“分層”,這樣被設計用來更新敏感和業務至關重要的數據庫的部分,數據編輯以及分析流程能夠松耦合。這樣能夠創建出應用程序的三層架構,最上層是UI,最下層是數據庫更新。
第二步是將云邊界可視化,能夠展現成從上到下的部分。在每個部分,邊界需要穿透為混合云使用做過優化的應用連接,并且也能夠改變費用和風險。比如,將云邊界推到堆棧的底部會導致巨大的數據庫風險以及托管費用,因此似乎只在大規模IT故障的時候才需要這么做。在從上至下的每一步里,云邊界位置預示著一系列的將邊界設置于此的條件,以及一系列在這個點云邊界所需的強制策略。
第三步是選擇一種云工作流管理和集成策略,盡可能在所有層都能夠統一,并且使用工作隊列在各層之間實現松耦合。這一步的目標是確保如果在云和數據中心的給定應用層里移動組件,流程在技術組件連接的級別上是一致的。沒有這一步的話,每個組件的移動都需要自定義。
當已經擁有混合架構映射的時候,針對改變的動態驅動來測試已有方案至關重要。敏捷業務支持的基準線標準是優秀的企業架構模型,使用現代框架(比如 TOGAF),以及通過業務流程執行語言驅動的服務總線工作流。雖然這樣的方案從技術角度而言很重量級,但是它能幫助實現通過連接組件成一個業務流程來 “組合”出一個應用。不管你怎么做,在三層混合架構的任何一層,都必須實現同樣的目標。
上述所有的混合驅動因素會導致云邊界的移動,邊界也會由于內部或云上的花費,云鏈接的性能以及是否有足夠技能的員工團隊維護內部應用程序等因素的改變而變化。混合化的敏捷架構可能無法防止所有這些問題(通常是激烈的沖突)的發生,但是它能夠確保你對這些問題的響應能夠足夠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