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受到了中國政府的高度重視,互聯網行業也在世界上獲得了響當當的地位,但卻改變不了一個尷尬的現實。中國的互聯網公司雖然在國內呼風喚雨,可在海外往往卻是銷聲匿跡,至今,中國的互聯網企業也沒有能夠改變窩里橫的習慣。
水土不服當然是個理由,而且是很重要的理由,但并非全部理由,任何一家國家的企業想進入其他國家的市場都是困難的,越是成功的經驗越會遇到水土不服。
但是,本地化的問題對于任何跨國公司都一樣的,可來自中國的海爾、華為等都已經在海外市場取得了佳績,甚至在相關的產業領域征服了世界,即便是與互聯網淵源頗深的聯想,也在國際化的舞臺上站穩了腳跟。可是,中國最純正的互聯網公司卻沒有一家有此豐功偉績。
互聯網公司享受著國內的超國民待遇而嬌生慣養
在中國,很多人都痛恨與咒罵國有壟斷企業在各個領域的強勢,可卻很少有人對互聯網企業所獲得的超國民待遇進行抨擊,甚至還有很多人對互聯網企業受到的“不公正對待”鳴不平。就經濟領域而言,中國的互聯網企業一直享受著超國民待遇,這種待遇遠遠超過了其他行業的民營企業,更超越了國企央企。
比如,互聯網公司經常強勢的喊出各種各樣的“顛覆”口號,將傳統行業的格局打的打亂,而這種所謂的創新卻往往是其他企業原來做過卻被政府攔阻下來的。在與電信運營商的較量中,WIFI曾經被禁,可互聯網企業可以堂而皇之的將其“私下”使用,電信運營商推出的免費網絡通話很快就被有關部門封殺,可互聯網公司隨后推出的免費網絡電話卻沒有任何衙門出來制止。于是,傳統企業打擦邊球叫違規,互聯網企業打擦邊球叫創新,很多業務在傳統企業被遏制之后讓互聯網公司后來居上。
中國的互聯網企業在國內為所欲為,想合并企業就合并企業,想出售業務就出售業務,想裁員就裁員,想招聘就招聘,而大量的中國國企卻無能為力。如此,造成了嚴重的不公平競爭,以運營商、銀行等等傳統強勢企業為主體的央企都成了弱勢群體,這樣的好環境在境外根本不存在。
此外,因為墻很厚,導致競爭嚴重不充分,更是給國內互聯網公司的模仿式創新提供了獨立自主的小花園,成長起來的壓力并不大,至少斗得過身邊的小兄弟就可以,根本不用考慮外來的干擾。不過,這種嬌生慣養也帶來了嚴重的后果,中國的互聯網公司只在墻內開花,到了墻外就不香了。
中國市場龐大,發展機會眾多,粗放式經營也可以做大
作為當今世界第一的人口大國,而且還處在人口紅利期,加上人類歷史上最為壯觀的大遷移,互聯網的需求空前繁榮。以電子商務為例,中國一個國家的人口消費能力就足以撐得其數家在世界上排上名次的電商企業生存,更不要說社交軟件。
正因為中國本土資源太豐富,人口太多,互聯網企業隨便撿個漏都能用戶過億,關鍵就可誰在這塊市場競爭中做得最好,這就讓中國的互聯網企業將目光僅僅盯在自家的一畝三分地,也沒有走出去的沖動。
中國還處在市場經濟發育的初級階段,傳統企業的力量太弱,信息化程度不高,而且全國統一大市場沒有形成,互聯網公司利用超級資本的力量,可以做到集中兵力突破一個點,然后是另外一個點,將傳統勢力逐個擊破。
也正因為國內的市場空間得天獨厚,讓這些互聯網公司自覺不自覺的都采取了粗放式運營的模式,成本不考慮,未來不考慮,可以隨意的擴充人力、募集資本,高工資高福利高投入,肆無忌憚的燒錢,這些習慣一旦形成就很難改變,可到了國外成熟市場,這些套路就成為了致命傷。
中國的互聯網生存土壤世界獨有,營銷模式不可復制
看看中國的這些互聯網應用,多數都是從國外的拿來主義,在中國本土化運營的成功范例,而這種成功也會成為發展的羈絆。正是因為一些互聯網應用在中國市場太成功了,相反成了在海外不會成功的因素,因為對中國人的需求太貼近,就會離其他的市場太遠。
中國的國情非常特殊,近二十年更是與人類歷史上及全世界各國都大相徑庭,甚至與中國的過往也差異明顯。由于計劃生育政策的強制推行,中國的人口結構在短時間內出現了巨變,獨生子女的八零后和九零后成為獨具特點的兩代人,這部分人群也正是中國互聯網發展的主力,在全世界都難以找到類似的社會人口現象。
此外,中國最近二十年也處在社會大變革的時代,計劃經濟徹底轉型為市場經濟,保守傳統的農耕社會瓦解,工業和城市化興起,人口大面積的流動,導致社會思潮和人們的心理都發生巨大變化。這種社會類型下的互聯網社會基礎也在世界上絕無僅有。
也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國內的互聯網營銷適應了中國的人口結構和社會思潮,水軍泛濫,土豪砸錢為所欲為,各種突破道德底線的炒作被譽為經典,而這些成功經驗到了國外就不一定適用,而且也不敢拿來用。絕招沒有了,新招沒找到,自然不會取得好的市場成績。
當然,一味的強調融入當地社會也會造成部分互聯網企業的戰略錯誤。實際上,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民族不同的人群也有著本質上的同類需求,比如物美價廉的假貨,難道歐美東南亞市場就不需要嗎?中國的互聯網企業要想在海外生存,還是需要發揮自己的特長,充分尋找人類共性,而不是投機取巧的想快速本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