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輪的全球云計算競賽早已鳴槍,無論是IBM、微軟等老牌IT企業,還是亞馬遜、Salesforce等云計算新貴,均不斷加強自己在云計算市場的優勢地位,并向全球擴張。例如,近期IBM宣布將在澳大利亞、法國、日本、新加坡、荷蘭和美國再建9處云計算數據中心,同時將啟動在德國、日本和墨西哥自建的3處云計算數據中心的運營。
與此同時,國內的云市場同樣風起云涌。國內阿里巴巴、騰訊、百度等互聯網企業開始打造自己的云平臺,技術供應商華為、浪潮等云戰略逐漸明晰,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三大運營商也借云計算實現企業轉型。而受全球云擴張影響,微軟、IBM、亞馬遜云也先后落地中國,更是激活了國內的云計算市場。
市場初開 群雄并起
目前業內人士已普遍認同,云計算將在中國催生出下一個億萬級市場,所以各路企業均積極拓展云技術發展及面向客戶的云服務。
互聯網企業算是國內云計算領域最活躍一股勢力。作為國內云計算最先起步者之一,阿里云目前直接服務的客戶覆蓋兩岸三地等各個地區。數據顯示,至 2014年6月,阿里云服務的客戶已達140萬。同時,571億元的“雙11”等購物節狂歡,也離不開阿里云的支撐。據悉,阿里云ODPS可在6小時內處理100PB數據,相當于1億部高清電影。
騰訊云繼續完善其產品策略,在今年10月,騰訊集團高級執行副總裁湯道生公布騰訊云的連接計劃,計劃打造龐大的騰訊云生態環境。同時,今年騰訊云還和IBM聯合,共同在“行業SaaS應用公有云”領域展開合作。
百度方面表示,百度云總用戶數已突破兩億,云數據存儲量達5EB,目前百度云月活躍總用戶數達8000萬,其中移動端月活占比達6成。百度副總裁李明遠表示,百度云已走過存儲時代、分享時代,未來將計劃邁入“智能化”時代。
除互聯網企業外,三大運營商也早已布局云計算,以期借助云計算將服務向產業鏈高端延伸。目前,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中國移動已相繼發布“天翼云”、“沃云”、“移動云”等云計算品牌,并在今年或從個人市場入手,或加碼行業市場,推出了多樣的公有云服務,推動國內云計算發展。
傳統軟硬件企業代表,華為在2014年便很自豪地宣布其云業務實現盈利。目前華為云已構建從云操作系統到服務器的軟硬件產品線。華為輪值CEO徐直軍在今年華為云計算大會上,更是詮釋了以云計算為中心的IT戰略。
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陣營便是微軟、IBM、亞馬遜等云入華企業。微軟Azure在今年3月正式開始商用后,已吸引康佳、上海家化、華龍證券、凡客誠品、用友、SAP、錘子科技、等本土客戶,積累了2萬多付費用戶,以及眾多中小型企業和初創者。
培育龍頭企業為產業重點
各類企業在中國云計算市場上的開疆拓土,在激活國內市場活力的同時,也帶來了一絲火藥氣息,但整體來看,國內市場格局還未完全確立,各企業也期待在未來兩年進一步鞏固自己的優勢,確立自己的行業地位。
產業方面,IaaS領域是當前各類企業的重點規劃,也是競爭較為激烈的領域;PaaS領域正逐漸壯大,但SaaS領域仍是無巨頭的情形。
從政府部門對云計算工作推進上,也可窺視一二。此前,工信部軟件服務業司長陳偉曾表示,工信部針對云計算的“十三五”規劃已經啟動,2014年我國云計算產業的發展思路和工作重點是:培育龍頭企業,打造完整的產業鏈;鼓勵有實力的大型企業兼并重組、集中資源;發揮龍頭企業對產業發展的帶動輻射作用,打造云計算產業鏈。
下一站:混合云
當云服務從業者逐漸增多,云計算生態鏈日益完善,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走向并深入云計算,而混合云則是其中可能最真實的路徑。Gartner預計到2017年,50%的企業將會部署混合云。
對于企業,其在轉移到云計算的需求與管理內部資源之間尋找平衡,特別是出于數據安全性顧慮,混合云則提供了一個答案,其既可以保存敏感數據在私有云上,同時又可以利用公共云的成本和可擴展性優勢。
Orange Business Services大中華區總經理Eric Jean Haissaguerre對此持贊同態度。他表示,混合云在亞洲的采用率有望最高,并將成為企業IT的支柱。它將公共云和私有云的特點結合在一起,能夠實現各種所需的安全水平(首席安全官的優先考慮事項)、敏捷性和可擴展性(企業和首席信息官的優先考慮事項)、成本效率(首席財務官的優先考慮事項)以及靈活性(最終用戶的優先考慮事項)。
但與此同時,值得注意的是混合云正處于成熟周期的早期階段,包括一些關鍵的應用程序,還需要時間來發展。
目前市場上相關供應商已開始推動混合云的落地。2014年,VMware攜手中國電信在中國落地混合云服務。近期,IBM和微軟宣布合作,將各自的應用和基礎架構軟件提供到對方的云平臺中,以加速混合云的廣泛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