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計算最有價值的是其是按需取用的商業模式,將影響至IT產業之外的領域;所提倡的業務模式和涉及的核心技術,大部分步履艱難,離真正的云計算模式還有相當漫長的道路。
2014-2019年廣東物聯網云計算行業趨勢分析及投2014-2018年云計算行業招商計劃書2014年版云計算項目融資商業計劃書2014-2018年中國云計算第三方軟件行業市場深度2014-2018年中國政府云計算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2014-2018年中國云計算行業市場競爭格局分析與2014-2018中國云計算產業園區行業競爭格局分析2014-2018年中國云計算行業市場深度調研與發展 主要觀點:
云計算最有價值的是其商業模式:按需取用,按需付費,是最美麗的商業模式,也是對產業帶來最大的震撼,會被延伸至IT之外的產業,甚至是影響企業經營思維。
IT領域云服務的推廣,最大的阻力是信任,信任的解決核心不是技術,而是是對用戶服務質量的承諾。
評估云計算項目實施與否,成功與否要從商業化角度評估。
其核心理念是:
按需取用,按需付費,集中管理。用戶由傳統的自購軟硬件,煙囪式的系統部署,自行維護,到從網絡購買服務,無需運營服務,從而聚焦業務。
按照這樣的理念,可以有很大的想象空間,讓IT系統真正充分利用起來,是IT領域的共產主義社會。對中小企業而言,可以把資產性支出變為運營性支持,增加了現金流,又可以擺脫對IT的不熟悉與投入,甚至以低成本的方式享受原來需要高價值的業務服務;對大企業而言,產生了一種新的運營收入模式,變賣設備為出租設備;
把云計算的思想從IT延伸到其他領域,物流領域,交通領域,企業運營等領域,何嘗不是和IT系統現狀也一樣,都是煙囪式建設,如果能夠把這些系統或資源統一管理,平臺化運營,按需分配,確實能夠提升效率,帶來的貢獻遠大于IT系統的云計算實施。所以,個人認為把云計算的思想進一步升華,是云計算最有價值的東西,也是最容易被云計算專業人士認為是忽悠的部分。
蘇寧云商,算是業界第一個以云計算改造企業運營架構的先例,不管成敗,至少代表一種方向。是把云服務模式進一步深化,逐步探索出線上線下多渠道融合、全品類經營、開放平臺服務的業務形態,蘇寧認為未來中國的零售模式將是“店商+電商+零售服務商”,稱之為“云商”模式。其本質就是統一了后臺資源,不需要再維護兩套甚至是多套運營系統,把實體店面和互聯網作為用戶的入口,資源按需調配。
再說馬云的菜鳥物流骨干網,其目的也是把物流資源的平臺化運營,統一管理調度,實現資源的共享。通過自建、共建、合作、改造等多種模式,形成一套開放的社會化倉儲設施網絡。同時利用先進的互聯網技術,建立開放、透明、共享的數據應用平臺,為電子商務企業、物流公司、倉儲企業、第三方物流服務商、供應鏈服務商等各類企業提供按需取用的服務。
所以,云計算是一種美麗的商業模式,重構的不僅僅是IT行業,真正改變的是企業和社會的運營理念。
云服務模式實施的最大挑戰是信任,信任的背后是數據的安全性,可靠性,隱私性。信任的解決靠的不是技術,而是管理和承諾。就像支付寶一樣,解決了用戶網購的信任問題,靠的是機制。云服務模式也是一樣的。
云服務的決定性因素是網絡,只有網絡隨時可及,訪問流暢,云服務的推廣才有基礎。網絡寬帶也是物聯網,智慧城市等概念模式推廣的基礎因素。
既然云計算美麗在于其商業模式,因此評判項目實施與否,成功與否,應該從商業模式角度評估,產品技術是實現商業模式的手段。
例如,2008年IBM宣稱在無錫太湖建立中國第一個云計算,結果交付的是IBM一大堆傳統昂貴的軟硬件,運營收入不足以支付保安費用。IBM后來認為,從技術上說是成功的,這樣就不好了。
例如,有些企業想利用云計算技術提升IT系統的利用率和管理效率,而現實的情況是,設備利用率是提升了,可以都要換成新設備,還要購買昂貴的軟件,投資增加了不少,并不省錢。
第二個視角:業務模式
主要觀點:
IaaS最基礎最簡單,用戶存在現實需求,技術突破存在挑戰。
PaaS最有競爭力,只有少數巨頭可以玩得起。
SaaS看似美好,實際前景暗淡。
一個新的模式,新的概念,描述的再美好,最終需要化云為雨,重要的是能夠提供給用戶什么服務,這樣的服務是否能切實解決現實問題。
云計算的業務模式可以從三個層次來看:IAAS,PAAS,SAAS。
業務層次不同,用戶定位不同,挑戰也不同,現實與理想的距離更為不同。
IaaS,基礎設施級服務:
消費者通過Internet可以從完善的計算機基礎設施獲得服務。這些服務包括虛擬計算,虛擬存儲,虛擬網絡,虛擬數據庫,主機托管等。
按照云計算的理想要求是:
以透明自助的方式,隨時隨需地向用戶提供彈性計算、彈性存儲及網絡等基礎軟件服務。
以低成本的計算、存儲能力提供,并保障服務的高可用性和高安全性。
現實的情況是:
大部分的服務商脫胎于IDC,服務提供的方式接近手工,有限的彈性計算,隨時隨需幾乎沒有,更多的是把傳統的虛擬主機改名為云主機搖身一變成為云計算服務商,用戶體驗沒有什么變化。
不過,用戶對這類的需求在增長,特別是在線存儲,虛擬主機,因此,只要服務商不斷完善服務,還是會有較大的成長。當然用戶體驗的完善依賴于技術,主要是虛擬化技術。
PaaS,平臺即服務:
云環境中的中間件即服務。能將現有各種業務能力進行整合,向下根據業務能力需要測算基礎服務能力,通過IaaS提供的API調用硬件資源,向上提供業務調度中心服務,實時監控平臺的各種資源,并將這些資源通過API開放給SaaS用戶。
能夠整合形成平臺能力的,必然是擁有蓬勃發展或者形成規模的業務,業務在先PaaS在后,需要關注的是:
對于不同業務服務的流程編排、混搭及復用
支撐和激勵第三方開發新的服務,并快速地在線部署、測試和上線運營。
在中國,能夠提供PaaS服務的只有幾個互聯網巨頭,百度,阿里巴巴,騰訊,或者細分行業領導者,比如游戲平臺。三大電信運營商雖然有號召力,但是缺乏業務,缺乏研發隊伍和對用戶需求的快速響應,也無能為力。中小企業,更是想都不要想了。
SaaS,軟件即服務:
軟件通過互聯網來交付,向用戶收取月服務費。從技術上看是美好的,它允許即時注冊,極大地降低整合成本,并允許用戶購買前試用,而且具有良好的可擴展性。服務和體驗是這個領域的核心:
通過互聯網及瀏覽器提供高用戶體驗的應用軟件服務
實現高度的服務復用,支撐龐大、高彈性、復雜個性化需求的用戶群
現實中的SaaS服務琳瑯滿目,最為常用的有:ERP,CRM,記賬,電商,營銷,通訊錄,協作等,諸如此類的細分化服務還很多,碎片化的業務服務,用戶無法一致化的全程服務和體驗,導致有用而無法規模使用。
通過共享模式來降低成本,對國內客戶認知和行為習慣是個挑戰,在信用制度不健全的,普遍存在“誠信危機”的國情下,中國的中小企業是很不放心把自己的財務數據、客戶數據這么核心機密信息放在互聯網之上。
因此,SaaS業務模式可以說是看似美好,實際暗淡,符合國情與現實的業務更加漫長。
第三個視角:技術體系
主要觀點:
核心技術短期難有突破,都把虛擬化當做云計算。
機房成為投資的重點,搭上云計算,也作為拉動投資的噱頭。
技術是服務于業務的,對云計算的技術要求,應該是按照業務維度推導出對技術的要求。云計算系統涉及到多方面的技術,包括:虛擬化,大規模分布式數據庫管理技術,分布式的并行編程模式,面向服務的應用組裝及管理,在線的服務開發測試及編程技術,前端展現及交付技術等。對技術的討論應該服從于業務價值,如果業務模式錯誤了,討論再先進的技術也是沒有意義的。
SaaS部分:
需要關注的是用戶的需求,技術已經不再重要。
PaaS部分:
核心應該是業務能力的歸一化,接口的標準化,將現有各種業務能力進行整合開放。畢竟這是只有幾個巨頭才能做得事情,因此分布式計算等被當作核心技術,Hadoop因此被吹捧。除了研究,對實際的業務支撐是相當的有限。
IaaS部分:
核心是硬件虛擬化資源的調度和使用,包括服務器虛擬化,桌面虛擬化,存儲虛擬化和網絡虛擬化。虛擬化技術來源自企業應用,更多是對一臺或若干臺服務器進行資源共享和備份。而云計算需要的不僅僅是共享,而是可以將不同的硬件資源整合起來提供服務,規模大,分布式部署,無縫遷移。涉及服務器,存儲,網絡、虛擬化、云管理和云安全等技術,挑戰極大。
在核心技術無法得到突破的情況下,大部分企業傾向改善用戶體驗,比如在線存儲,讓用戶可以方便備份存儲,也得到客戶的認可。
在虛擬主機領域,大部分企業不愿意也沒能力攻克核心技術,只能把虛擬化作為云計算,把小規模資源共享,簡單的虛擬機分配當作云資源調度。即使是所謂行業領導者的IBM,實施的很多項目就是服務器+虛擬化軟件。
當核心技術沒有進展,作為IaaS的基礎設施——機房,也被作為云計算的一個重要部分,以綠色節能,拉動投資為噱頭炒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