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私有云標志性的開源平臺, OpenStack似乎成了一個巨大的焦油坑, 數以十億計的資金投入和不計其數的機構和企業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OpenStack正朝著BrokenStack的深淵滑去.
HP已經宣布要投資十億美元進去[1]。法國政府投了25億進去[2]。華山資本投給了Mirantis, 一個嘗試簡化OpenStack使用的初創公司[3]。 IBM [4], 思科[5]和甲骨文 [6]也跟著丟了20億美金進去以及他們的名字。
在許多年后,最著名的開源云平臺Openstack看起來始終很難在壓力下提供可靠的商業服務[7]并一直處于未完成狀態: 沒有完整的編配,沒有完整的帳務,也沒有自動化災難恢復。它的設計模仿了已經有15年歷史的虛擬化產品,而這個時候,其他正規的云公司(百度,谷歌,Salesforce.com)主要都在關心大規模的電腦裸機配置自動化。
超過40億美金的投資都沒有能力生產出一個像樣的 —— 能夠與已經在市場上存在的大量的卻不知名的開源云平臺相當的產品, 而那些不知名的產品已經支持許多重要應用很多年了。
Qemu [8] —— 是IaaS 教父 —— 由 Fabrice Bellard在2003年用一年的時間在法國創建。
NiftyName [9] —— 一個已經被用于巴黎城市網站的開源云平臺 —— 由3個人用1年的時間開發出來。 在2008年,它可以支持: 虛擬計算, 虛擬存儲,虛擬網絡,含有多重數據中心部署的虛擬數據中心。
Eucalyptus [10] —— 2008年產生于加利福尼亞 —— 提供了一個與亞馬遜Web服務兼容的開源解決方案。
OpenNebula [11] —— 來自于西班牙 —— 從2010年開始投入使用。
Cloudstack [12] —— 由Apache軟件基金會支持 —— 從2010年起就是商務云供應商的基金會。
Proxmox [13] —— 一個來自德國的虛擬機以及虛擬私有服務器管理員 —— 自2008年起被許多只需要虛擬化的公司使用,而且它的設置非常的簡單。
SlapOS [14] —— 一個基于輕量級容器的分布式網狀云編配器 —— 開始于2010年,托管了大型公司制造的數據 [15] 并且順利地結合了IaaS, PaaS, SaaS, 計算機編配,帳務及自動地災難恢復。兩百萬歐元的投資足夠使其達到一個成熟的狀態,這都歸功于它簡單并穩健的設計。
Docker [16] —— 另一個與SlapOS共享了許多理論的輕量級容器配置器, 從2008年起更名為Dotcloud [17] —— 沒有要求超過2千萬美元的投資。 Docker還托管了生產應用。
整體來說,一個優秀的開發人員組是可以在一年內用幾百萬的投資創建一個可靠的云計算系統出來的, 并將其投入到重要應用任務的使用中。 在5年內, “BrokenStack”項目用超過2000倍的預算和大量來自多國納稅人的資金支持實現了更少的成就(除了市場營銷)。
對于這個現狀的原因有任何想法嗎? 如果你有任何的想法請給我留言。
我認為現在是時候改變評估開源軟件的方式了:通過”親自”學習真實案例來了解它”內部”是如何工作的來代替比較市場數據, 結構報告或者網頁的美觀程度。也是時候削弱官僚主義機構在開源產品上的力量并牢記25年前OSF/1(開源軟件基金會)的失敗 [18] 。沒有這樣的改變, 技術災害和資源的浪費就會再次發生并損害低成本高質量的開源產品的好名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