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記:拖延癥實在太嚴重了,差不多是去年底就打算提筆寫這個題目,結果拖到現在……最近的幾個事情,先是國內某公司過來介紹其云計算研發體系,接下來是聽一位著名的開源云平臺創業者的演講,然后跟Gartner分析師聊了聊,終于也再一次印證了那句話:如果你覺得自己的想法有創新,那一定是你知識面太窄。不過這樣也好,至少說明我的想法沒錯,也就不怕拿出來了。)
簡而言之,本文要標明的簡單觀點就是:Hosted Private Cloud等“基于公有云的私有云服務”正在興起,可能是未來云服務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
1. 對于私有云的重新認識
Wikipedia上關于public cloud公有云的解釋很簡單:一種通過網絡向公眾開發使用的服務。業界一般對于公有云的理解也少有分歧,因為有Amazon AWS等那么典型的產品和服務擺在那里,以至于AWS幾乎成了IaaS服務的樣板和代名詞。
但對于私有云的理解可能就沒有那么一致了。現在許多企業內部都在“建設”私有云,而最常見的做法就是虛擬化、分布式存儲或者Hadoop等技術的應用和對原有系統的“云化”、“去IOE”。在這種形勢下,私有云更多的被定位在技術層面、是一個企業內部的問題。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從更多的視角去看待私有云。Wikipedia上對私有云的定義為:是為某個組織單獨運行的云計算基礎設施(cloud infrastructure operated solely for a single organization),無論它是由內部還是第三方管理,也無論是內部或者外部托管。
筆者認為這里面傳遞了三個重要信息:
(1)私有云的關鍵特征是“非共享”,從用戶的角度來看,他們得到的是一個專有的(Dedicated)云計算資源和服務
(2)私有云不是“內部云”,是可以有第三方參與的;
(3)私有云可以被外部托管,它不一定要自己建設,也可以租用或購買服務。
對私有云的不同理解是長期存在的。2012年,Gartner還專門針對人們對私有云的誤解發過一篇澄清[1],其中就特別說明了私有云不一定是內部部署(Not Necessarily On-Premises),也不總是私有的(Not Always Going to Be Private)。
Insight則進一步將私有云服務分為幾種不同模式[2],為便于準確理解我就直接放原文了:
"Pure" Private Cloud – The end-user owns and manages the infrastructure. The hardware is located at a client-owned or co-location facility.
Managed Private Cloud – The end-user owns the equipment but elects to have a third party provide the ongoing management and support. As with "pure" private cloud, the hardware can be located at a client-owned or co-location facility.
Hosted Private Cloud – The end-user does not buy any equipment but instead employs the services of a hoster to provide the data center infrastructure and automation.
Virtual Private Cloud – The end-user does not own hardware but utilizes a hoster with secured multi-tenant hardware.
通過以上分析,可能大多數人對私有云的復雜程度會有一個新的認識了。
2. “基于公有云的私有云服務”正在興起
Gartner“私有云不總是私有的”這句話實在太別扭了,Insight那三個不“純”的私有云又是什么云呢?估計對技術概念的明確性有強迫癥的人會瘋了。然而真實的世界有時就是那么模棱兩可,昨天的一個交流中,Gartner的咨詢師進一步把它模糊到了完全無法區分的程度——他說在public cloud和private cloud之間沒有明確的界限,中間有無數的options,而hosted private cloud或者virtual private cloud這些模式,則“幾乎就是”public cloud。
這種介于典型public cloud和private cloud之間的云服務,可以被稱作“基于公有云的私有云”,它可能會是一個現實的需求:
(1)首先,成本會成為企業自建私有云的一大障礙。道理很簡單,因為建設、運行一個自建的數據中心或者IT基礎設施,是一個完全資金密集型的工作,也需要太多的底層技術,而這些對業務并沒有太多幫助。
(2)其次,One size doesn't fit all,現有的public cloud不能滿足許多企業客戶的需求:
高大上的企業級客戶天生與追求最低成本的創業型互聯網公司不同,他們需要專屬的云服務。我之前在微博中也說過類似的話:公有云平臺遲早會提供私有云服務的,這是客戶細分和服務提升的必然結果,就好比飯店的包間、醫院的特需、銀行的私人理財一樣;
超過一定資源規模的客戶可能需要私有云。比如離開AWS自建數據中心的Zynga,網絡上曾專門有討論,在一定規模以上的資源使用量時繼續使用AWS就不劃算了,因為現有的產品和定價方式可能不適合這類大客戶;
具有特殊安全要求的客戶。安全是私有云區別與公有云的核心問題,許多客戶還是希望有非共享的基礎設施來確保其安全性。
作為這類云服務的代表,在安全、成本、個性化需求等方面平衡較好的Hosted Private Cloud(下文就用HPC來代替類似的中間云服務方案了)已經逐漸成為市場的熱點。從大約2013年開始,Forrester、IDC都開始專門關注HPC并發布研究報告。IDC預測,HPC市場有望保持50%的年復合增長率,在2016年的時候,達到$24b的市場規模。
業界甚至在思考,HPC服務會不會成為IT發展的下一個趨勢?微軟支持的一個研究報告[4](見圖1)和其它一些研究調研表明,客戶在傳統IT解決方案、HPC和現有公有云之間,更傾向于采用HPC的演進方案。前一段與國內某知名研發公司交流云計算產品體系,他們的材料里面,已經用“專有云”取代了“私有云”這一提法,他們綜合各方面的數據表明,“專有云”的市場規模高達目前公有云(應該是指IaaS)的10倍。
圖1:客戶更傾向于選擇Hosted Private Cloud服務
至于HPC發展潛力是否如此樂觀,現在下結論還為時過早。但不爭的事實是,目前以AWS為表的“典型”的IaaS公有云服務,2013年的市場規模不過$9b,主要集中在近年來新增的IT負載上;而同期傳統IT服務和外包的市場規模接近$300b,而后者很可能成為HPC市場增長的重要來源。
實際上,大多數云服務提供商已經在提供此類HPC云服務。例如Rackspace自己定位為“The Leader in Hybrid Cloud”,它提供公有云、私有云和中間這類Managed Hosting服務(見圖2);Gogrid也提供HPC服務并已有Orange等大公司作為用戶為其背書:GoGrid Hosted Private Cloud solution has excellent security, reliability and is easy to deploy。Forrester在2013年初就列舉了8家提供此類服務的云服務供應商[5],而且還在不斷涌現,例如最近的Metacloud。國內在各地搞得風生水起的政務云、行業云……姑且也可以算作這類HPC服務吧。
圖2: Rackspace云服務類別
由于HPC是面向企業級客戶,因此我們有理由認為這個市場利潤應該更高、潛力可能更大。至于微軟、IBM、思科等進軍公有云服務,我寧可認為,它們就是沖著HPC去的。
有趣的是,作為公有云市場的領軍者,AWS多次強烈鄙視以IBM為反動代表的私有云。去年與CIA簽下$600m大單之后,當被問及這是不是私有云的時候,Amazon負責云計算的副總裁Andy Jassy的答復是“It’s complicated……Not really. I would say no……”。他解釋說:AWS將來可能會跟少量由于某種監管(regulatory)或其它原因,無法遷移到公有云的公司合作。然后他補充到:當然,性價比最高、擴展性最好的選擇還是直接選擇我們的公有云服務。
再看國內阿里云,王堅和陳金培都說過“不存在私有云”類似的話。但是現在阿里巴巴聯合東軟,“將在全球范圍內就政府與公共事業、企業、IT運營等領域展開產品與技術、解決方案與服務、市場聯合營銷與拓展等全方位的交流與合作……為客戶提供更加靈活、自主可控的信息化系統。”又是什么呢?
所以,從公有云服務商來說,他們鄙視的是那種把IT系統關在自己企業內部、不肯使用公有云服務的”純“私有云。一旦這些大客戶希望以HPC形式來使用這些公有云供應商的云服務的時候,為什么不呢?
3. 一些啟示
分析就這么多了,下面想簡單談談對我們的一些啟示:
(1)轉變觀念:私有云也是模式的變化而非技術創新。這是筆者之前曾有過的錯誤理解。現在逐漸認識到,云真的不是技術,一定要有服務、要有運營,不管是對內還是對外,也不管是公有還是私有。前一段偶然發現,麥肯錫在The enterprise IT infrastructure agenda for2014的報告中,還專門把這個問題拿出來說了說。
(2)多層次看云服務:既然不是技術問題,就不要從技術或者產品形態去看問題,不要糾結于是不是云,是不是公有云/私有云的問題。其實,你可以看到前面很多云服務商一般都自稱hosting,不管是colo,還是dedicated、managed、virtualized……也不管是I層、P層還是S層,它們可以根據客戶的不同需求提供各類服務,cloud hosting只是使服務更加靈活、動態、彈性和低成本,本質上沒有不同。
(3)提供企業級的云服務:既然HPC類云服務可能是企業級用戶的一個選擇,那么云服務提供商可以考慮為政府、大型企業等行業客戶提供企業級的定制的云服務。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把云服務這個盤子做大,形成差異化的市場格局,而不用很快的陷入到價格的惡性競爭中去。
(4)公有云和私有云的融合:從技術架構來說,除了在安全等方面需要一些特殊考慮外,兩者基本沒有不同。”Technically there may be little or no difference between public and private cloud architecture”,這是Wikipedia上的原話。近期即將上線的國內某著名基于Openstack架構的開源云服務商,就將在公有云架構上,提供“獨立、定制化公有云Region”的私有云服務;而從運營來說,如果一個云服務商同時對外部客戶和內部客戶提供云服務,那他應該在一定程度上統一規劃和運營。似乎AWS和阿里云等也是這么做的,自己不用或者都用不好的云服務,是很難說服其它客戶來使用的。
最后在總結一下:“基于公有云的的私有云服務”正在興起。作為云服務提供商,可以針對不同類型的客戶,提供不同類型(共享程度和層次)的云服務。而在未來這種Hybrid的云服務市場,基礎資源更加豐富的運營商可能會有一些機會,但能否把握住要看能力了。
---------------
[1] Gartner Highlights Five Things That the Private Cloud Is Not,
http://www.gartner.com/newsroom/id/2157015
[2]Private Cloud Models, http://www.insight.com/us/en/solutions/cloud/private-cloud.html
[3]Worldwide Hosted Private Cloud Services 2012–2016 Forecast: New Models for Delivering Infrastructure Services, http://www.idc.com/getdoc.jsp?containerId=238689#.US99iKUzrVk
[4] Hosting and Cloud Study2014
http://www.microsoft.com/en-us/news/download/presskits/cloud/docs/hostingstudy2014.pdf
[5]The Forrester Wave: Hosted Private Cloud, Q1 2013, http://www.forrester.com/The+Forrester+Wave+Hosted+Private+Cloud+Q1+2013/fulltext/-/E-RES80221?aid=AST917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