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業,作為中國最傳統的優勢行業,在智能化、數字化的浪潮中,這個行業要如何尋求轉型升級的突破口,加快從紡織大國走向紡織強國?中紡集團信息部總經理駱學農在2019年北京部委央企及大型企業CIO年會上分享了來自這個行業的數字化轉型的探索和思考。
紡織產業亟待向數字化、智能化轉型
駱學農表示,目前我國棉紡織行業上下游的數字化程度各有側重和差異。上游的棉花種植采摘環節,還處在大規模機械化、網絡化、管理信息化普及和推進階段,未來將與智慧農業新技術進一步結合。同屬上游的棉花貿易及流通環節,則處在企業傳統信息化向數字化轉型階段,打通產業鏈上、下游的產業互聯網將是這個行業未來發展的重點,數字化和智能化必將帶來行業的新增長、新動能。
在中游的紡織、印染方面,由于老齡化加劇、人口紅利優勢的減弱,勞動力成本增高,以及去庫存、中美貿易磨檫、日益嚴厲的環保政策,迫切需要加速行業技術進步,以綠色制造、智能制造和機器換人為核心,來促進產業的轉型升級。當下,已有一些行業的頭雁企業開始了智能化產業升級的探索與實踐,實現從設備自動化、系統自動化到管理智能化,積累了產業智能化的實踐經驗。
紡織產業的下游環節包括服裝設計、生產、銷售與網絡流通環節等,由于其離終端消費者最近,受終端個性化、差異化、小眾化、2C消費類互聯網化的倒逼,以BAT為首的互聯網企業大量布局深耕在這個領域,在部分領先企業的引領與拉動下,數字化轉型進展較快,個別企業正在實現智能化生產,個性化定制生產已經形成一定的成熟模式。
中紡集團實踐 :“E-棉商”數字化戰略
創建于1951年的中紡集團,以紡織品對外貿易和生產為主業,在2016年整體并入中糧集團,成為其旗下十八家專業化公司之一。在新的“十三五”時期,中紡集團的愿景和使命是成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國際化大棉商。
這一戰略對中紡信息化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為此,中紡集團制定了E-棉商數字化戰略——以互聯網技術為支撐,以賦能中國紡織成為“國際化大棉商”為目標,基于棉花行業的標準規范,貼合企業棉花業務獨特的經營管理模式,滿足集團統一的財務和風險管控要求,構建覆蓋棉花貿易業務全生命周期的一體化的綜合管理信息平臺。
其中ERP系統作為集團管控核心,是實現業、財、人的數據與流程一體化,打通所有業務運營鏈的關鍵。經過一年半的建設與使用,中紡集團的ERP系統實現了對中紡棉花核心主業全層級、全流程、全環節的覆蓋,系統管控的廣度、管控的深度、管控的顆粒度都大大提升,從而提升了精細化管理能力與風險管控水平。
駱學農透露,在并入中糧后的兩個棉花年度,中紡棉花業務的規模實現了高速度發展,發展質量也在持續提升,2018年中紡的棉花經營量突破百萬噸級大關,利潤大幅增長,接近提前完成“十三五”的戰略目標。而E-棉商平臺+SAP平臺成為支撐“業務運營、財務管控、風險管控、業務協同、數據共享”的不可或缺的管理平臺,對業務的高速增長發揮了不可替代的支撐與推動作用。
從信息化走向數字化,路漫漫上下求索
盡管取得了不俗成績,但駱學農坦言,中紡集團尚處于信息化向數字化轉型的初步探索過程中,由于棉紡行業上游整體的信息化水平在產業鏈中還處于偏低的發展階段,未來要走的路還有很長。他指出,僅僅依靠傳統的ERP管控風險,整合優化業務流程,提高業務運營效率還遠遠不夠,CIO要考慮通過數字化手段幫助業務整合上下游價值鏈資源,探索與創新業務模式,培養形成企業新的核心競爭力,從而持續提升和創造新的業務價值,培育發展的新動能。
結合自身實踐,駱學農提供了如下三點數字化轉型思路:
轉型思路一:眼睛由內向外,打破服務邊界,主動打通、鏈接產業鏈上、下游
過去的信息化關注點在內部流程,而現在不能只盯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要把眼光放到外部。信息化的價值目標要從內部協同、業務效率與加強管控目標轉變為建立共贏、共享的產業價值鏈為核心。
據悉,中紡集團E-棉商平臺正在積極向外拓展,通過引入產業鏈上下游及相關方的關鍵行業數據,推動內部ERP業務流程的處理效率,提升數據質量,加強業務的風險管控。
“作為中國最大的棉商,我們希望將來我們能發布有影響力的棉花行業指數,這些指數都需要從海量的內/外部數據中來。”駱學農說。
轉型思路二:企業信息化的核心由以流程為中心的“單核心”,轉變為流程+數據為中心的“雙核心”
通過系統貫通業務流程,這只是信息化的初中級階段,數字化轉型的核心驅動應該是“數據”,向數據要價值,即所謂的數據變現,通過深入挖掘數據體現IT的價值和作用。
駱學農認為,傳統的BI結構型數據分析手段要進一步豐富與完善,引入基于非結構化數據在內的大數據技術、人工智能中的機器學習、深度學習技術等,培養懂行業懂IT的數據科學家,提高對行業的預測型的分析與感知能力。
目前,中紡集團已經開始利用數據來為領導決策提供支持,逐步養成用數字說話的管理習慣和決策機制。“通過開發的多維毛利數據分析,我們更清楚地了解客戶群體的結構,棉花批次的采/銷特征,業務的區域分布等等,數據有時會給予我們更有說服力的結論。” 駱學農說。
轉型思路三:從以單一套件ERP為中心,轉變為以企業架構為中心
中臺的理念在近兩年成為熱點,駱學農對于企業中臺的建設也分享了自己的思考。他表示,中臺最初來自于互聯網企業的信息化建設實踐,但它對傳統企業的信息化建設也具有非常強的借鑒價值,通過搭建合理的系統應用架構,沉淀核心能力,劃分企業應用架構的前、中、后臺,讓擅長的軟件干擅長的事,既確保企業集團管控中的財務管控、人力資源管控和風險管理的統一性、穩定性和標準化等原則,又能最大限度滿足業務過程的易變性、差異化、個性化、靈活性和敏捷性等特點,快速響應業務發展快速、多變的實際需求,降低IT響應業務快速變化的試錯成本。
據悉,中紡集團目前正在搭建自己的數據中臺:“棉紡行業大數據分析與共享平臺”,通過整合各前后端系統數據能力,形成統一、共享、實時更新的數據管理模型。未來還將逐步搭建業務中臺,融合數據中臺以驅動智慧運營與創新。
“與數據中臺相比,業務中臺需要把業務的功能抽象出來,相對會更難一點,改造需要更加謹慎小心,切忌冒進。傳統企業宜采用漸進式的改造方式,成熟一部分、改造一部分、切換一部分。我們希望把已知的通用服務功能微服務化,降低業務開發的難度,以支撐企業流程的快速優化與變革。” 駱學農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