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簡介:張翔,現任溫州市名城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信息中心主任,溫州市“551”二層次人才,從事信息化相關工作已有十多年時間,目前兼任溫州市軟件行業協會專家委員會主任、溫州市企業信息化促進會副秘書長等職務,長期為推動溫州信息化產業的發展而努力。
溫州市名城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名城集團”),于2012年2月掛牌成立。該集團由溫州市舊城改建指揮部、溫州市安居工程建設指揮部、溫州市城市中心區建設指揮部、溫州市市政工程建設開發辦公室及溫州市道路橋梁建設處等單位改組而成,集團下設溫州市名城建設開發有限公司、溫州市安居房開發有限公司等6家二級公司,目前干部職工約1400余人。
作為一家2012年新整合成立的國有企業,溫州名城集團總部和下屬6家二級公司的信息化建設蓄勢待發。
2013年8月,張翔被作為引進人才來到名城集團,開始著手整個集團的信息化規劃與建設。
溫州名城集團信息中心主任張翔
幾乎是從零開始,經過近兩年的時間努力,名城集團的房源資產管理、工程項目管理、拆遷征收管理等業務應用系統先后建設完成并投入使用,微信服務平臺、OA系統、財務管理、電子審批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等辦公應用系統,也已全面上線。其中,微信服務平臺是面向客戶的移動化窗口,例如溫州著名的南塘風貌街,該項目系名城集團開發管理運營的4A級景區,游客可以通過該平臺直接了解名城集團的最新資訊和服務,以及南塘風貌街的最新娛樂動態。面向內部辦公的OA系統、數字檔案管理系統、電子審批管理系統等都實現了辦公的無紙化和移動化,便于領導能隨時隨地查閱和審批文件,極大提升了辦公效率。
在基礎設施方面,目前集團總部的數據中心核心機房,實現與各二級公司專線互聯。鑒于相關數據的重要性,二級公司分別設立兩個數據中心分機房,作為異地互備、服務共享,既保障了數據不丟失,又及時滿足了各業務部門的數據應用需求,2015年對集團機房進行了安全測試,依據評估結果完善了防火墻等網絡行為管理策略,確保了整體的安全性。
“除了系統建設,團隊建設也非常重要,包括建章立制、整體規劃 ,以及對人員技術培訓等等。”張翔表示。
據悉,溫州名城目前確立了十多個管理制度,包括數據備份,日常檢查等運維管理流程,為信息化工作的開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雖然取得了不俗的成效,但在兩年多的建設中,張翔坦言困難并不小。
“搞信息化的人非常辛苦,工作強度大,要求高。信息化技術每天都在突飛猛進的發展,新的技術層出不窮,一直在變化。身為信息化負責人,要走在最前面,跟蹤技術發展的最新趨勢,確保企業信息化技術的先進性和應用數據安全性,打造最有技術性的團隊。我們在每個階段的規劃和建設都必須與時俱進,引領潮流,因此花費了不少的時間和精力去學習更新相關技術知識。”
當然,對CIO來說,需要了解的不單單是IT技術,更重要的是對技術服務的主營業務的深入理解。
在十多年的信息化建設經歷中,張翔曾在港口、高校、城建等不同行業就職。在他看來,這些領域都有其各自不同的業務需求和工作目標。
“身在港口行業,就必須對進出口貿易熟悉。在城建行業,對城市規劃、房源管理等流程要盡快掌握。只有對每個企業的主營業務了解透了,信息化系統才能真正落地。因此,CIO務必要熟悉企業主營業務的需求。”
事實上,在如今的互聯網+時代,IT與企業業務的關系越來越密不可分,IT技術甚至已經成為促進企業發展和業務成長的一大助力。對此,張翔亦深有體會。
“2000年初,我開始在溫州港龍灣集裝箱碼頭工作。在這十多年中,親身經歷從手寫記錄集裝箱號及狀態流轉卡,到如今通過監控攝像頭就能對集裝箱做箱號自動識別和校驗,實現自動放行。”
張翔回憶,最早的集裝箱碼頭采用的是一種T形的卡片,上面一行行手寫記錄著箱號、進口箱還是出口箱、空箱還是重箱、20英尺還是40英尺等等數據,數據采集效率相當低下,集裝箱卡車排隊現象是家常便飯。隨著碼頭信息中心自行開發上線了一套集裝箱管理軟件以后,所有相關數據能在網絡上自動生成運行,工作效率成倍增長,吞吐量明顯增加,最終實現了對整個碼頭運轉流程的系統化管理。
之后,張翔還曾在溫州肯恩大學負責這所新成立的中美合作學校的信息化規劃和建設工作。為了提高教學環境,并體現中美合作辦學理念,溫州肯恩大學在國內首個引進并部署了MediaSite導錄播系統。
“該系統基于教學流媒體視頻的網絡平臺,利用紅外視頻跟蹤與攝像自動調焦技術,可以自動識別老師的行蹤,并進行拍攝,很大程度上簡化了教師課堂現場教學錄像的制作與管理,方便學生在課下與校外隨時隨地學習,獲得了在校師生的極佳反響,同年也被作為招生亮點,吸引了不少報名新生的眼球。”
而在張翔當下的溫州名城信息化工作中,各系統的建設也對業務發展助力不小。尤其是房源資產管理系統的建立,實現了房源資產的錄入、房源調撥申請、審批和相關管理業務的電子化,并且理順了舊城改建的安置、分配、銷售租賃、注資、移交、存量等資產之間的關系。
“我們嵌入了地理信息系統,能夠一目了然地看到房源在哪里,方便舊城改建的資產梳理,加快盤活資產。可以說,信息化幫助我們進一步規范房源調撥程序,提高房源調撥效率,防止國有資產擱置與流失,實現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和可持續發展。”
不過,張翔也指出,目前很多企業依然不夠重視信息化的力量和作用,只把IT部門列為后勤保障部門,導致權限與責任不對等,以至各方資源難以調動。
“不少企業高層對信息化重視不夠,把IT工作僅僅局限于最基礎的維護性工作,被認為是要花錢的部門,沒有看到其在業務上的價值,這使得信息化建設無法得到提升,不能轉變為帶動企業業務發展的核心競爭力。信息化主管更無法進入企業決策層,導致在信息化工作中的規劃、協調、約束能力和可支配資源相當有限,工作起來‘有責無權’,資源調動起來‘有心無力’。
為此,張翔在信息化推進的初始階段一直堅持“以點帶面,循序漸進"的方式,從一點一滴做起,逐步讓企業高層和員工感受信息化的力量,依賴于信息化的好處。
“比方說,現在會議室主講人只要一個iPad,把資料投影出來,參會人員就直接看到內容。比起以前開會都要翻找和攜帶一大疊紙質資料,方便非常多。有的領導要去工地視察,現在有了工地遠程監控系統,在辦公室就能看到每個工地的入口情況,環視工地的安全隱患。”
張翔指出,在適當的時候協助各類業務部門開發一些應用,讓應用產生實際的效益,并通過宣傳應用產生的成效說話,就能讓信息化逐步深入人心。然后,在此基礎上,不斷推進信息化建設,把原有的系統逐步深化, 讓用戶得心應手,享受到系統的好處,從而切切實實地為集團發揮最大的服務功效。
最后,在談及未來規劃時,張翔指出目前正熱的大數據會是一大重點。
“我們在建設系統前就做好了數據標準,因此可以實現各應用之間的數據打通。未來希望能整合各大系統,建設一個大型數據平臺,讓數據說話,為領導提供有效的決策分析,最終讓信息化臺階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