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產業互聯網To B風口,本質是由于互聯網To C 領域紅利逐漸消退,獲客成本不斷上升,發展面臨瓶頸,使得互聯網龍頭企業開始轉向 To B領域,帶來了一波資本的關注。而對于勤勤懇懇的SaaS創業者而言,這個春天似乎已經等得太久了。
經濟寒冬是to B的春天?
對比美國的SaaS發展史,90年代末2000年初Salesforce、Netsuite、SuccessFactors等一批 SaaS 企業誕生,在經歷了萌芽期和推廣期后,在2008年開始步入蓬勃發展期。那年的金融危機被認為反而成就了SaaS的迅猛增長。在面對極大的經濟不確定性時,企業紛紛加大了從部署傳統軟件向上云的轉化。
上上簽聯合創始人陶真,曾在美國硅谷工作了十幾年,是全球最早投身于企業SaaS開發的華人之一,現在選擇回國在SaaS領域創業。他認為, 2008年的美國次貸危機對美國的To B市場確實產生了巨大推動。在經濟下行時,企業對于精細化管理,降低成本,提升效益,會有更大的需求。相比傳統IT部署模式,SaaS降低了支持負擔和開發成本,讓成本更可控,而且能夠快速響應市場的新變化。因此,對于優質的SaaS創新公司來說,經濟寒冬正是逆襲的最佳時機。
除了宏觀經濟對云計算發展的影響,不能忽視的另一個要素是技術的成熟。2008年前后也是美國云計算技術走向成熟的關鍵節點。隨著技術瓶頸被逐個打破,IaaS逐步普及,極大降低了SaaS創業者的成本,也促進美國企業級SaaS市場進入快速發展期。
SaaS崛起,中國的條件成熟了嗎?
中國是否會復制美國的云計算之路?經過多年的發展,云計算的概念在國內已經普及。目前上云已經開始從外圍云應用如CRM云、營銷云等,向企業信息化的核心ERP深入。根據知名咨詢機構IDC的預測,到2021年,全球80%的應用開發都會在云上。
甲骨文資深售前顧問毛巖喆看好未來的to B市場。他指出,“SaaS=互聯網應用+租用模式”,兩者結合將產生1+1大于2的化學效應。目前越來越多具有創新創新意識的企業認同云模式,分布式的云端系統也更適合于全球化的發展。
“SaaS is new PC。” 毛巖喆說,“就像PC讓計算機從主機時代變成個人電腦的廉價時代,SaaS將把企業之間互聯,帶來新的一輪產業爆發。對于用戶而言,Saas的發展將使得供應商集中度進一步提升,讓企業的采購成本下降,上線時間縮短,產生更多的行業專業解決方案。”
不過,和歐美發達國家相比,中國企業的信息化程度普遍偏低,這意味著前期市場培育難度更高,這是否會成為SaaS發展的市場瓶頸呢?
復宏漢霖CIO唐春權指出,信息化的應用基礎是企業的規模化,中國大型龍頭企業比如美的,信息化程度其實已經很高。這是因為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人員、產品、相應的原材料也會增加,造成企業管理復雜性也隨之上升,需要IT技術來幫助更好地管理企業。
“相對地,對于很多小企業來說,由于規模的限制,信息化就顯得沒那么必要。同時,由于從80年代改革開放到現在,經濟一直在高速發展,產品供不應求。企業在初期快速發展階段,更多關注的是開發、營銷,而不在于降本增效,因此在信息化也不會投入太多。”
不過,也正因此,唐春權更看好SaaS模式。他認為,信息化的必要性對于中小企業仍然存在。只是由于過去傳統的本地化部署方式,系統復雜且成本高,對中小企業不太適合。SaaS模式性價比更高,也更靈活,未來有望成為推動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