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庸置疑,中國芯片產業在相關企業和政策的推動下,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嚴峻的事實仍在提醒我們,中國芯片產業要想做大做強,未來的挑戰依然存在。
中國缺“芯”嚴重手機芯片尤甚
相關統計顯示,全球半導體市場規模達3200億美元,全球54%的芯片都出口到中國,但國產芯片的市場份額只占10%。全球77%的手機是中國制造,但其中不到3%的手機芯片是國產的。我國芯片產業長期被國外廠商控制,不僅每年進口需要消耗2000多億美元外匯,超過了石油和大宗商品,是第一大進口商品。而且,受制于人的技術設備直接制約了我國信息產業的發展。
研究數據表明,芯片產業1美元的產值,可以帶動信息產業10美元的產值和100美元國內生產總值(GDP)。基于此,世界各國紛紛將芯片作為國家重點戰略產業來抓,美國、歐洲、日本等發達國家通過大量的研發投入確保技術領先,韓國、新加坡和我國臺灣地區通過積極的產業政策推動
集成電路產業取得飛速發展。
與此同時,中國海關統計顯示,2013年全年,我國集成電路進出口總值達同比增長29%,保持快速增長勢頭。其中,出口額為880億美元,同比增長63%;進口額為2322億美元,同比增長20%,均保持高速增長。貿易逆差為1441億美元,較上年同期的1391億美元擴大50億美元,連續第四年擴大。與之相比,原油進口額不到2200億美元。當然,集成電路與原油不同,集成電路屬于“大進大出”,很多被制造成電子產品后再次出口。不過,國內制造業旺盛的需求,其中的機會是不可忽視的。
但是,中國企業這方面尚有欠缺。根據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發布的《中國半導體產業發展狀況報告(2013版)》,2012年中國前十大芯片設計企業銷售額總計226.4億元人民幣,而高通2012年的營收為131.77億美元(折合人民幣830億元)。也就是說,國內十大芯片設計企業的總產值還不到高通一家公司的三分之一。
一邊是芯片產業龐大的市場機會和戰略作用,另一邊則是中國企業弱小的規模及競爭力,中國“芯”的突破口在哪里?
中國“芯”發力政策利好
面對上述中國缺“芯”的現狀,有跡象表明,進入到4G時代,中國“芯”力量將逐漸借助智能手機芯片崛起,并形成中國芯片企業組團對抗國外芯片廠商的市場格局。
例如華為旗下芯片公司海思近日正式發布了“核芯”麒麟Kirin920芯片。該產品支持4K超高清視頻全解碼、支持LTECat6標準等,而這些功能都被認為是業界領先水平。
業內人士指出,在4G芯片領域,目前仍是高通、Marvell等國際芯片企業唱主角。但隨著下半年聯發科、展訊、聯芯等企業的4G芯片產品陸續規模商用,加上剛剛出爐的國家集成電路扶植政策,中國“芯”力量將逐漸崛起,未來將形成中國芯片企業群集對抗高通的市場格局。目前,能夠做到規模商用的5模芯片,除了高通,還有國內芯片企業海思。而海思之所以能夠在LTE芯片上異軍突起,與華為作為電信設備的領導廠商有關。華為能在4G專利上占有一席之地,也與其行業地位決定了有更多機會參與標準制訂有關。
“正是因為華為是4G標準的參與者,而海思也在基帶芯片上投入多年,使得海思有了在LTE上突破的可能。”手機中國聯盟秘書長王艷輝告訴記者。
海思芯片主要供給華為中高端機型,定位是支撐華為自身產品的硬件架構、差異化和競爭力領先。
為此,業內人士指出,海思的定位主要是幫助華為降低成本,是和高通等芯片廠商議價的重要籌碼。海思CTO艾偉告訴記者:“華為堅信芯片是ICT行業皇冠上的明珠,我們從一開始就選擇了最艱難的一條路去攀登,通過持續投入核心終端芯片的研發,掌握核心技術,構建長期的、持久的競爭力,從而為用戶提供最佳的使用體驗。”
除海思外,展訊近日也發布了采用28nm工藝的高集成度TD-SCDMA/GSM/GPRS/EDGE多模四核智能手機平臺—SC883XG。該款產品有助于實現高性能和低功耗,幫助手機廠商開發出高性價比解決方案的中高端手機。
對此,展訊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力游博士表示,由于采用目前最先進的制程工藝,SC883XG在功耗控制、散熱管理和芯片尺寸方面具有顯著優勢。“SC883XG將幫助手機制造商更快地開發出更具性價比和差異化的產品,從而滿足不同市場的需求。”李力游說。
據記者了解,SC883XG芯片已經開始提供樣片,預計在今年10月投入量產,首批合作的企業包括酷派、天宇、聯想等終端廠商,而展訊的4G多模芯片產品也將在年底量產。
另外,中興通訊終端市場戰略主管呂錢浩近日在微博透露,中興通訊將推出代號為“迅龍7510”的4G基帶芯片。該芯片是中國首款28nm4G基帶處理芯片,全球Q1商用的五款4G芯片之一,領先支持150Mbps的4G下載速率。采用迅龍芯的大Q手機等產品逐步上市。據悉,今年中興出貨的500萬部智能手機將會采用自己的手機芯片。
其實早在今年三月初,中興通訊就宣布,其自主研發的ZX297510LTE多模芯片平臺通過中國移動終端公司品質保障部測試,正式獲得中國移動LTE多模芯片平臺認證。該芯片網絡制式方面支持TD-LTE/LTEFDD/TD-SCDMA/GSM商用芯片,支持R9LTECat4高速傳輸。目前來看“迅龍7510”芯片正是ZX297510LTE多模芯片的對外商用名稱。
另外,聯芯科技副總裁劉積堂近日也透露,聯芯首款五模單芯片LC1860正在送測,即將在第三季度上市。除了SoC方面,聯芯與360的合作也開啟了芯片廠商與互聯網公司的深度合作模式,推動了上游產業鏈的向下延伸。
成本高企市場趨整合是挑戰
除上述華為、展訊、中興等紛紛發布新品之外,從規模上,目前大陸已經上市或即將上市的IC設計公司超過十家,大陸年營收超過一億美元的企業超過20家,似乎是一派繁榮的春之景象。
“問題在于除華為外,沒有一家廠商能夠撐得起對研發長期高額的投入,即使收入過億,大多定位中低端,缺乏技術含量。”王艷輝告訴記者。
一個有關成本的數字驗證了王艷輝的看法。從65nm、45nm、28納米一直發展到22nm、16nm,芯片研發成本越來越高,22nm工藝節點是一條達到盈虧平衡的產線,預計投資高達80億~100億美元,16nm工藝節點時可能達到120億~150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