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庫的需求與業務系統數據量及應用場景密切相關。如果業務系統管理的數據量很大,一個系統就得跑多個數據庫,數據量比較小,可能一個數據庫就夠用;不同業務系統需要的數據庫也不一樣,有的業務系統需要大規模并發高并發的MPP數據庫,有的需要分布式的,有的是關系型數據庫,有的是列存儲數據庫,功能各有特色,要看客戶的業務場景具體需要哪一類數據庫。
一般來說,OA系統需要一主一備兩套數據庫就夠用了;業務系統方面,比如衛星應用這個場景,一顆衛星就需要一主一備兩套數據庫,咱們國家僅自然資源部的衛星應用中心就有三十多顆衛星,對應六十多套數據庫,另外在自然資源部信息中心還有很多業務系統,如土地確權、三調、二調、自然資源普查等等,每一個系統一上線至少也得對應一主一備兩套數據庫。
行業客戶出于安全性考慮多采用每個業務系統一主一備的方案。比如金融行業的客戶不會說把多個業務系統放到一個數據庫里,基本上就是一個數據量放一套業務系統,哪怕知道這個數據庫只放一個業務系統有點富裕,也不會說把別的業務系統也接過來,而且還多用一主一備的方式來提高系統的安全性。單個數據庫對應單個業務系統的好處是出了問題好去找故障點、好去解決,對于信息管理員來說,做定期排查、出定期巡檢報告也很方便,所以客戶只要資金不是特別緊張,一般是會分開。
國內數據庫的使用有Oracle和Postgresql(以下簡稱PG)兩大熱門路線。Oracle對國內在技術上是完全封鎖的,Oracle的服務商拿不到什么東西,Oracle唯一一次是把他的Oracle10的版本拿出來向國內的四家廠商賣了,允許從他的代碼基礎上進行開發,但是賣給國內廠商的時候,Oracle自己的產品就升級了,所以國內廠商的產品升級速度肯定趕不上原廠,現在Oracle原廠的數據庫已經出到14版本了,國內廠商還停留在10版本。
而PG在國內有兩個開源社區,一個是國際的開源社區,另一個是華為的Open Gauss開源社區。華為高斯是在國際社區的基礎上發展出來的,很快華為又把它給開源了,對于以這個技術路線來成長的公司來說相當于有一堆人在推著這個生態走,每個社區有了新的應用都會直接公布出來,各個廠商可以互相參考,所以起步會比Oracle好很多。華為高斯開源以后把國內PG廠商的數據庫能力都提高了一層,本來可能其他廠商需要三年的時間達到高斯的水平,現在開源后一兩年的時間就達到了這個水平,高斯開源確實是對國內數據庫行業做出了貢獻。
信創目錄中的五家數據庫廠商,他四家公司人大金倉、神舟通用、瀚高、優炫都是走的PG路線(PG相較于MySQL更適合一些重量級的分析型業務以及交易性較強的業務,MySQL在某些互聯網場景應用更廣泛)。
海內外數據庫在部分場景上的性能差距還比較大,難以做進核心業務系統。比如說在RAC(實時應用集群)這塊,數據量大、并發量大、變化速度快,國內所有的數據庫廠商做的都不如Oracle好,其他如果說兼容性、安全機制等方面國產數據庫其實沒什么問題,所以國產數據庫應用在一些小的邊緣業務系統上是沒什么問題的,但核心業務系統上還是很難的。現在國家要求金融行業全替換,也是針對辦公系統的數據庫全替換,在業務系統層面更多的是在小業務系統上做做實驗,現在去談核心業務系統的數據庫國產化還為時尚早。
國產數據庫廠商要先爭取拿到小業務系統的備份系統機會,不要急著喊“國產替代”。存在即合理,Oracle、IBM DB2現在能在金融等行業廣泛使用,客戶還要接著續購,一定是有原因的。但如果客戶愿意在小業務系統上試用國產數據庫,那國產數據庫廠商可以從備選系統的國產化上先入手。也就是以前的業務系統和海外數據庫繼續作為主系統使用,在旁邊用國產數據庫搭一個備選系統來應用,兩個系統同時跑看看有沒有問題;如果跑一段時間沒問題的話就把兩個系統切換一下,用國產當主應用,海外當備應用繼續跑;這樣跑一段還沒問題的話,再切回最初的樣子,以后兩個系統就一直跑下去了;未來一旦海外的主系統出現問題的時候,20s內會自動切換到國產備系統上運行。
做這樣的工作并不是一刀切的“國產替代”,只是在海外產品旁邊預備一個國產數據庫,就足夠讓國產數據庫成長起來。對于客戶來說,一方面備選系統采購國產數據庫滿足了國家對國產化的考核要求,另一方面海外的產品還能維持不動繼續使用,滿足業務的安全性和穩定性,而且備系統用國產也比主備都用海外產品的開銷更低,降低成本壓力。
信創環境下國產數據庫價格戰激烈,廠商生存壓力大。由于性能上確實和海外有較大差距,本身國產數據庫廠商在信創投標時價格就會報低一點,Oracle的分析型數據庫過去在央采里賣三四十萬一套,而國產數據庫在信創上報價就只報十幾萬一套,中標價折扣加上集成商一分到手也就五萬塊,客戶采購數量一多再打個折就只能三四萬塊一套,后續還要去做三年的運維實施,成本壓力很大。
國產數據庫非良性的競爭下價格越來越低,最后每家公司當年掙的錢只能夠支撐當年的運營,如果拿不到項目掙不了錢就難以繼續運營,在這種情況下必須要保證當年有錢掙,不管項目是掙多還是掙少,只要有收入就干,有項目發標就去低價搶。這種過度的低價競爭下如果廠商單賣數據庫一款產品目前很難實現盈利,也逼退了像華為這樣的公司在信創數據庫市場的發力,因為投入產出比達不到公司的預期。
另一方面就是跑馬圈地現象嚴重。20年作為信創規模化采購的第一年,廠商都想先占坑抓住客戶,所以就降價競爭,有些廠商甚至簽的是五年的長期運維合同,這意味著未來五年都是一個低價運維的狀態,但一個很核心的問題是后續的業務系統替換國產數據庫廠商到底能不能搞定?如果搞定不了,那其實之后是不會有新的利潤點出來的,現在占的坑也是白占。
國產信創數據庫市場正處于發展早期。根據我們的產業調研,2020年黨政信創電子公文系統的數據庫市場幾乎被人大金倉和達夢瓜分,我們估計二者合計約6個億收入。目前信創數據庫的市場機會在于黨政信創電子公文系統的持續替換以及各大央企的OA辦公系統的全替換,今年金融、能源、電信等重要行業在信創政策的驅動下已經開始在OA系統和小業務系統上進行國產信創數據庫的測試。后續如果信創數據庫的試用表現良好,國產數據庫將在電子政務系統和重要行業的業務系統上迎來更大的市場發展機會。
過去有些行業客戶直接使用開源數據庫,之后可能轉去采購商業發行版數據庫,這也是國產數據庫廠商的機遇。根據我們的產業調研,過去我國自然資源行業60%的地理信息系統公司都在使用PG開源數據庫,他們自己養十幾個人的IT團隊去寫、去維護自己的PG數據庫,但隨著國家監管政策的加強,繼續使用自研的數據庫是需要去進行一系列的測評并拿到相應的證書,客戶進行數據庫投入的成本會越來越大,而且隨著技術的迭代,跟上開源進步的節奏難度也在加大,在第三方專業的數據庫廠商發展壯大之后,客戶會更愿意去采購商業發行版數據庫,這樣也能降低自己的成本,讓自己更專注于地理信息系統的研發,像超圖軟件、航天宏圖這樣的上市公司已經開始與第三方數據庫廠商進行兼容性測試,對于走PG技術路線的數據庫廠商來說可以無縫兼容,這塊未來會成為一個重要的業務拓展場景。
小結:當前信創政策的啟動為國產信創數據庫帶來了難得的市場機會,國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財力去推動信創環境的適配工作,客戶也給了國產數據庫廠商去做到業務系統中的機會,都是希望國產數據庫能夠逐步發展壯大。但由于數據庫技術壁壘高,且直接關系到客戶業務系統運行的穩定性,目前國產數據庫性能相比海外還有較大差距,還很難做進核心業務系統中,這是產業發展的正常現象。
國產數據庫廠商應該抓住政策機遇和客戶的信任,多跑客戶做案例落地試用,少去論壇空談技術前景;從小系統的備份先做起,不要急于在核心系統上做一刀切的“替換”,在小系統上經過長時間的驗證后再去考慮切入核心場景;加強產業自律與合作,避免過度的價格戰對產業長期發展帶來傷害,將戰略重心放在產品性能和競爭力的提升上。數據庫行業沒有彎道超車,只有腳踏實地的發展,數據庫的國產化會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我們認為在政策和龐大國內市場的培育下,未來十年有望成長出一批具備國際競爭力的優秀國產數據庫廠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