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一级在线观看,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亚洲,免费一级欧美大片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芯片市場動態 → 正文

國產刻蝕機入選全球首條5納米芯片產線,精度達到發絲的二萬分之一

責任編輯:zsheng |來源:企業網D1Net  2018-12-17 20:22:02 本文摘自:上觀新聞

5納米,相當于頭發絲直徑(約為0.1毫米)的二萬分之一,將成為集成電路芯片上的最小線寬。臺積電計劃明年進行5納米制程試產,預計2020年量產。最近,中微半導體設備(上海)有限公司收到一個好消息:其自主研制的5納米等離子體刻蝕機經臺積電驗證,性能優良,將用于全球首條5納米制程生產線。刻蝕機是芯片制造的關鍵裝備之一,中微突破了“卡脖子”技術,讓“上海制造”躋身刻蝕機國際第一梯隊。

走進位于金橋出口加工區的中微公司,就要換上公司提供的皮鞋,這家精密制造企業要求一塵不染。在潔凈室門外,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看到身穿白色工作服、戴著白帽子和口罩的研發人員,正在測試一臺大型設備,它就是全球屈指可數的5納米刻蝕機。只見一片片300毫米大硅片被機械手抓起,放入真空反應腔內,開始了它們的刻蝕之旅。“多種氣體會進入真空反應腔,經過化學反應變成等離子氣體,隨即產生帶電粒子和自由基,與硅片發生化學物理反應。”中微首席專家、副總裁倪圖強博士說,這些化學物理反應在硅片上開槽打洞,形成令人嘆為觀止的微觀結構——一塊指甲蓋大小的芯片,可集成60多億個晶體管。

方寸間近乎極限的操作,對刻蝕機的控制精度提出很高要求。據倪圖強介紹,刻蝕尺寸的大小與芯片溫度有一一對應關系,中微自主研發的部件使刻蝕過程的溫控精度保持在0.75攝氏度內,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氣體噴淋盤是刻蝕機的核心部件之一,中微和國內企業聯合開發出一套創新工藝,用這套工藝制造的金屬陶瓷,其晶粒十分精細、致密。與進口噴淋盤相比,國產陶瓷鍍膜的噴淋盤使用壽命延長一倍,造價卻不到五分之一。

創新成功的秘訣是什么?2004年,尹志堯博士與杜志游博士、倪圖強博士、麥仕義博士等40多位半導體設備專家創辦了中微公司。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芯片生產線是90納米制程,但中微創立之初就開始研發40納米刻蝕機,因為他們深知,集成電路產業技術迭代很快,必須超前兩代開展自主研發。90納米的下一代是65納米,再下一代就是40納米。擁有國際化團隊,也是成功的一大原因。經過海外引進和本土培養,中微600多名員工來自十多個國家和地區。而且公司的研發團隊十分完整,200多人的專業背景覆蓋30多門學科,為刻蝕機研發這一系統工程奠定了基礎。

憑借自主創新,中微已申請1200多件國內外專利。“因為有大量專利保護,我們已經歷4次與西方國家企業的知識產權訴訟,未嘗敗績。”公司副總裁曹煉生告訴記者。今年1月,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復審委基于中微提交的證據,認定納斯達克上市公司維易科的一件發明專利無效。此后,中微經歷的第三次訴訟以和解告終——他們和維易科分別在福建和紐約撤訴,握手言和。

“刻蝕機曾是一些發達國家的出口管制產品,但近年來,這種高端裝備在出口管制名單上消失了。”倪圖強表示,這說明如果我們突破了“卡脖子”技術,出口限制就會不復存在。如今,中微與泛林、應用材料、東京電子、日立4家美日企業一起,組成了國際第一梯隊,為7納米芯片生產線供應刻蝕機。明年,臺積電將率先進入5納米制程,已通過驗證的國產5納米刻蝕機,預計會獲得比7納米生產線更大的市場份額。

關鍵字:芯片納米全球

本文摘自:上觀新聞

x 國產刻蝕機入選全球首條5納米芯片產線,精度達到發絲的二萬分之一 掃一掃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當前位置:芯片市場動態 → 正文

國產刻蝕機入選全球首條5納米芯片產線,精度達到發絲的二萬分之一

責任編輯:zsheng |來源:企業網D1Net  2018-12-17 20:22:02 本文摘自:上觀新聞

5納米,相當于頭發絲直徑(約為0.1毫米)的二萬分之一,將成為集成電路芯片上的最小線寬。臺積電計劃明年進行5納米制程試產,預計2020年量產。最近,中微半導體設備(上海)有限公司收到一個好消息:其自主研制的5納米等離子體刻蝕機經臺積電驗證,性能優良,將用于全球首條5納米制程生產線。刻蝕機是芯片制造的關鍵裝備之一,中微突破了“卡脖子”技術,讓“上海制造”躋身刻蝕機國際第一梯隊。

走進位于金橋出口加工區的中微公司,就要換上公司提供的皮鞋,這家精密制造企業要求一塵不染。在潔凈室門外,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看到身穿白色工作服、戴著白帽子和口罩的研發人員,正在測試一臺大型設備,它就是全球屈指可數的5納米刻蝕機。只見一片片300毫米大硅片被機械手抓起,放入真空反應腔內,開始了它們的刻蝕之旅。“多種氣體會進入真空反應腔,經過化學反應變成等離子氣體,隨即產生帶電粒子和自由基,與硅片發生化學物理反應。”中微首席專家、副總裁倪圖強博士說,這些化學物理反應在硅片上開槽打洞,形成令人嘆為觀止的微觀結構——一塊指甲蓋大小的芯片,可集成60多億個晶體管。

方寸間近乎極限的操作,對刻蝕機的控制精度提出很高要求。據倪圖強介紹,刻蝕尺寸的大小與芯片溫度有一一對應關系,中微自主研發的部件使刻蝕過程的溫控精度保持在0.75攝氏度內,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氣體噴淋盤是刻蝕機的核心部件之一,中微和國內企業聯合開發出一套創新工藝,用這套工藝制造的金屬陶瓷,其晶粒十分精細、致密。與進口噴淋盤相比,國產陶瓷鍍膜的噴淋盤使用壽命延長一倍,造價卻不到五分之一。

創新成功的秘訣是什么?2004年,尹志堯博士與杜志游博士、倪圖強博士、麥仕義博士等40多位半導體設備專家創辦了中微公司。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芯片生產線是90納米制程,但中微創立之初就開始研發40納米刻蝕機,因為他們深知,集成電路產業技術迭代很快,必須超前兩代開展自主研發。90納米的下一代是65納米,再下一代就是40納米。擁有國際化團隊,也是成功的一大原因。經過海外引進和本土培養,中微600多名員工來自十多個國家和地區。而且公司的研發團隊十分完整,200多人的專業背景覆蓋30多門學科,為刻蝕機研發這一系統工程奠定了基礎。

憑借自主創新,中微已申請1200多件國內外專利。“因為有大量專利保護,我們已經歷4次與西方國家企業的知識產權訴訟,未嘗敗績。”公司副總裁曹煉生告訴記者。今年1月,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復審委基于中微提交的證據,認定納斯達克上市公司維易科的一件發明專利無效。此后,中微經歷的第三次訴訟以和解告終——他們和維易科分別在福建和紐約撤訴,握手言和。

“刻蝕機曾是一些發達國家的出口管制產品,但近年來,這種高端裝備在出口管制名單上消失了。”倪圖強表示,這說明如果我們突破了“卡脖子”技術,出口限制就會不復存在。如今,中微與泛林、應用材料、東京電子、日立4家美日企業一起,組成了國際第一梯隊,為7納米芯片生產線供應刻蝕機。明年,臺積電將率先進入5納米制程,已通過驗證的國產5納米刻蝕機,預計會獲得比7納米生產線更大的市場份額。

關鍵字:芯片納米全球

本文摘自:上觀新聞

電子周刊
回到頂部

關于我們聯系我們版權聲明隱私條款廣告服務友情鏈接投稿中心招賢納士

企業網版權所有 ©2010-2024 京ICP備09108050號-6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9343號

^
  • <menuitem id="jw4sk"></menuitem>

    1. <form id="jw4sk"><tbody id="jw4sk"><dfn id="jw4sk"></dfn></tbody></form>
      主站蜘蛛池模板: 彰化市| 涿鹿县| 九寨沟县| 永胜县| 沛县| 德昌县| 泸水县| 余庆县| 禄劝| 贺兰县| 云林县| 韶山市| 桐城市| 灵宝市| 伊宁县| 余姚市| 迭部县| 屯留县| 定安县| 会宁县| 许昌县| 邵阳市| 博罗县| 通海县| 古蔺县| 合江县| 周口市| 溧水县| 商都县| 民丰县| 布尔津县| 雅江县| 沅江市| 桦川县| 平和县| 祥云县| 安国市| 二连浩特市| 武义县| 柘城县| 广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