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哥們認為,短期來看,中美貿易戰升級對中國整車企業不會有太大影響,也不會帶來多少銷售增量。
從進口而言,2017年,我國從美國進口汽車的數量達28萬輛,占比我國汽車整體進口量的22%。但目前從美國進口的汽車多數是豪華品牌或中高檔車型,與中國汽車品牌價格并不重疊。即使關稅增加,這類車型的競爭力下滑,中國汽車品牌也很難補充其缺位。
從出口而言,中國整車出口大部分集中在發展中國家。2017中國出口到美國的整車數量僅為5.3萬臺,占全年中國整車出口總量的5%,并且出口車型以上汽通用、沃爾沃乘用車為主。由此推算,美國提高進口關稅后,對中國汽車品牌出口企業的影響甚微。
但是,從長期來看,貿易戰升級會對中國整車企業帶來有利和不利多重影響。
先看不利影響
第一、 將對進軍美國市場的中國車企產生不利影響。
之前,有的中國品牌推出了進軍美國市場的計劃,貿易戰升級后,進軍美國的成本增加。
中汽中心政研中心產政室國際化戰略和政策研究部項目主管馬勝表示,長期來看,此前已有進軍美國市場計劃的廣汽、長城、蔚來汽車等車企,將不得不重新評估和調整進軍美國市場的戰略規劃。
對于這類中國品牌,他提了三項建議:積極調整進出口產品結構和市場布局,加強政策分析和風險評估,有效規避投資風險;加強“一帶一路”和自貿區國家市場開拓;立足本地化發展,提升海外發展能力,調整全球戰略布局,考慮在美或與美簽署自貿協定的地區投資建廠,實現產品本地化生產。
第二,將對中國車企引入核心技術及核心零部件采購產生不利影響。
眾所周知,中國汽車產業雖然發展迅猛,但很多核心技術依然掌握在外方手里。貿易戰升級將對中國車企引入美方技術增加障礙。
近日,蘋果某技術人員加入小鵬汽車,FBI以其涉嫌泄密自動駕駛技術為由,將其抓捕,就是最直接的例子。
另據《彭博社》報道,美國聲稱,為加大對中國在美敏感產業投資限制,準備限制中國企業收購新能源汽車、機器人、航空領域的關鍵核心技術。《華爾街日報》將美國這項舉動解讀為,美國避免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通過收購轉移到中國。
再如汽車芯片,目前中國汽車芯片100%需要進口,美國在芯片領域處于絕對領先地位,英偉達,高通都是美國企業。如果汽車芯片也爆發類似中興那樣的芯片危機,對中國汽車的影響將是巨大的。
資料顯示,芯片在汽車領域的用途非常廣泛,沒有芯片汽車就無法運行。除了常見的多媒體娛樂系統、智能鑰匙和自動泊車系統外,芯片還廣泛應用在汽車 發動機和變速箱控制系統、安全氣囊、駕駛輔助系統、電動助力轉向、ABS、電子穩定性系統(ESP)、行人保護、胎壓控制、電動車窗、燈光控制、空調系 統、座椅調節系統中,堪稱汽車的神經。如果貿易戰升級后,芯片危機延伸到汽車領域,對中國汽車品牌的影響或將巨大。
尤其是在汽車新四化時代,無論是電動化,還是智能化、網聯化和共享化,都需要超算芯片。5月31日,在中國汽車新創峰會上,21世紀經濟報道聯合羅蘭貝格共同推出《新趨勢下車企未來競爭力報告》認為,在汽車行業邁向智能化、自動駕駛、數字化與電氣化趨勢下,隨著深度學習算法的引入,數據處理量不斷增大,外界對汽車計算架構以及芯片本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屆時超算芯片會成為核心部件。
《報告》提出的一個嚴峻的事實是:國外在自動駕駛超算芯片處于絕對領先地位,并形成巨頭主導的局面。英偉達基于其強勁的GPU平臺,自研打造其自動駕駛平臺;英特爾、高通通過收購,并借助自身領域優勢,完成自動駕駛超算芯片的布局。
相反,國內自動駕駛超算芯片尚處于起步階段,市場份額較低。國內芯片產業發展主要受制于產業鏈兩端,設計與制造兩大環節的主要瓶頸在于人才與技術,而銷售端遭遇行業巨頭的市場封鎖。
7月20日,在北汽集團第六次進入世界500強發布會上,北汽集團董事長徐和誼向電駒哥表示:芯片對汽車來說是非常關鍵的零部件。目前的中美貿易戰已經讓汽車芯片供應變得緊張。長此以往,會對中國汽車的芯片采購產生更多不利影響。
可以設想,貿易戰升級后,完全依賴進口的汽車芯片將是中國汽車產業身邊的一個定時炸彈。
中汽研項目主管馬勝說。美國征稅清單主要針對汽車、新材料、工業機械、機器人、信息技術等“中國制造2025”所列產品。短期來看,將阻礙中國對先進技術和產品的引進,增加企業生產成本。
但是馬勝也提到,這是一把雙刃劍。長期來看,將倒逼中國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加速放開外資股比,推進“一帶一路”和自貿區建設。鼓勵企業研發創新,突破關鍵核心技術,促進汽車產業轉型升級。
總之,在核心技術引入方面,中國汽車品牌必然會受到影響,未來能否突破核心技術,擺脫美方羈絆,還需要努力搞自主研發。
第三:將促進進口車型國產化,加劇市場競爭。
關稅的增加將促進進口車型的國產化進程。目前,林肯、特斯拉都敲定了國產計劃。預計其他來自美國的進口品牌也會提高國產化率,給市場帶來新的競爭,給中國汽車品牌帶來一定壓力。
再看有利影響
貿易戰升級后,對美系車的生存環境和輿論環境將產生不利影響,對于來自美國的平行進口車也會產生影響。一旦爆發類似釣魚島危機或薩德危機那樣的事件,美系車銷量和市場份額將受到沖擊。此外,近年來,美系車自身積累的問題、對中國市場的誤判、新品導入的遲緩,也影響了美系車銷量和市場份額。
正如業內所言,美系車的替代性較強。近年來,中國汽車品牌品質和綜合實力已經大幅提升,貿易戰如果持續升級,中國汽車品牌,德系、日系車將分食美系車的市場份額。乘聯會的數據顯示,今年中國車市已經出現了這個跡象。今年6月銷量榜上,吉利汽車的綜合銷量已經超過了上汽通用。
車哥們總結
中汽研項目主管馬勝表示,中美貿易摩擦將對全球汽車產業格局產生深遠影響。將改變相關汽車和零部件產品的產業鏈、供應鏈和價值鏈,導致全球汽車產業格局和生態體系發生重大調整。
時勢造英雄,變革為中國汽車品牌提供了機會。但是,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在中美貿易戰中,中國汽車品牌如何降低不利影響,提升有利影響,最終要看自身的實力和努力。
當初釣魚島危機時,日系車品牌銷量大幅下滑,但中國汽車品牌并沒有獲得多少銷量和發展機會,相反,德系車、美系車和韓系車抓住機會,銷量大增,填補了日系車的空缺。因為彼時,中國汽車品牌的品質、品牌和綜合性加比還無法抗衡德系、韓系和美系車。
薩德危機爆發后,卻是另一番模樣,韓系車銷量下滑產生的缺位,由中國汽車品牌填補了一大部分。這不全是因為中國消費者支持自主品牌,而是因為經過這幾年發展,自主品牌的綜合實力和性價比已經大增,媲美甚至超越韓系車了。
同理,中美貿易戰升級導致的美系車銷量下滑,中國汽車品牌也會分流美系車的市場份額。因為中國品牌的性價比和綜合實力比前兩年又提高了一大截。
此外,在核心技術研發方面,更需要中國汽車品牌“警醒”,避免“芯片危機”。
因此,“打鐵還需自身硬”,中國汽車品牌能從貿易戰中獲得什么,取決于中國汽車品牌的自身實力和努力。面對核心技術缺失和貿易戰帶來的市場機會,中國汽車品牌不能有撿漏的心態。
相反,提升核心競爭力的努力要永遠在路上,突破核心技術的依然任重道遠。
中興芯片事件已經給出了最好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