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國產芯片為何會這么命途多舛呢?
國產芯片的現狀
借用業內人士的說法:目前最好的芯片是美國的,然后是日本和歐洲的,再次是韓國的,基本沒有中國什么事。盡管這種說法看起來很夸張,但卻表明了我國在電子行業的尷尬地位,如果美日歐同時對芯片禁運,那電子行業就徹底危險了。
我國在芯片核心材料之一的半導體領域的市場規模非常龐大,去年時我國的半導體市場規模已經達到16860億元,占全球的60%,并且仍在以11%的速度增長,但這個巨大的市場,基本被美國、日本、歐洲、韓國等國家的企業所占據嗎,而且在全球半導體芯片巨頭里面,前十名全部是歐美企業,我國與國外的差距非常明顯。
一方面是國內企業的產品缺乏競爭力,而另一方面巨大的市場需求只能大量依賴進口,僅去年一年我國的芯片進口達到了2600億美元,遠遠超越了石油的進口,不僅讓行業發展受制于人,也為國內芯片的發展帶來巨大的成本壓力。結果繁榮的國內芯片市場需求背后,是國產芯片競爭力的欠缺。
那就引出了一個問題,為何國產芯片的發展這么難呢?
繞不開三座大山
國產芯片發展首先要面對的就是難以逾越的專利壁壘。作為技術至上的產業,芯片領域的先來和后來區別非常大,技術領先的一方不僅在市場占有方面領先,專利方面的領先更是可怕。而且國外企業對于專利的保護十分重視也十分專業,有些科技公司隨便的一個小想法都會跑去注冊專利,以此來保護知識產權。所以國內的芯片企業會面對無休止的專利阻礙,技術領先也難以實現超越,比如英特爾幾乎把X86架構相關專利都注冊完了,如果我國芯片的研發不脫離X86的架構,就難以脫離英特爾的圍堵。
就算能夠打破專利的壁壘,也難以逾越已經成熟的芯片生態。簡單的理解就是讓市場接受你的產品,讓市場接受你的架構。例如英特爾最牛的產品不僅僅是它的CPU,還有基于CPU背后的生態開發系統,從元器件到周圍的創意產品、差異化設計和優化構成等,都是圍繞著特定的芯片打轉,可以說全球的企業都在這種芯片架構和生態中維持生存。如果出現全新的芯片和架構,那就要求其配套的硬件、產品和服務全部到位才行,否則就難以獲得市場的認可。
強強聯合的策略在芯片市場中同樣適用,例如英特爾和微軟就組成芯片硬件+軟件的聯盟。即使國產的芯片可以突破硬件的壁壘,也難以復制像微軟系統這樣完善而普世的軟件體系,而且數量龐大的軟件進行適配、移植和二次開發也絕非一家企業能夠完成的。當然,國產芯片也在這方面做出不懈努力,不久前紫光與360達成戰略合作要“軟硬兼施”,不過最終能否打破芯片領域的諸多限制就要靠時間來檢驗了。
國產芯片有待提升,那么安防領域怎么樣呢?
安防風景獨好
安防領域向來是芯片企業重點關注的區域,尤其是當監控數據結構化飛速發展的今天,眾多AI芯片創業公司都將安防作為核心應用場景之一,紛紛推出內嵌于安防監控攝像頭的AI芯片,以此來滿足深度學習訓練之用。不過在訓練應用領域的芯片大佬首推英偉達的黃教主,目前英偉達的GPU是絕對的主力。
不過國內的安防企業們也在奮起直追。三大巨頭??怠⒋笕A、宇視不僅僅是那些人工智能芯片企業的合作伙伴,自身也在芯片領域不斷推陳出新。而其他企業的芯片產品也很值得稱贊,例如華為海思的安防芯片,還有中星微電子的芯片都廣泛應用于安防領域,君正、富瀚微、國科微等供應商也在國產芯片發展道路上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國產芯片的發展還有很多障礙需要去逾越,但越來越多的好消息讓我們看到了希望,如今智慧城市、平安城市加速發展,未來我國芯片發展要從人口紅利逐漸向創新紅利過渡,從投資驅動向創新驅動轉向,資金問題已經不再是首要難題,幫尼相信如果能在人才創新領域有所進步,那么芯片國產化的進程也許并不會如想象中那么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