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晶圓代工廠聯電董事會于12月13日正式通過新臺幣 189.9 億元(約6.3億美元)資本預算執行案,間接增資廈門聯芯集成電路制造有限公司,從事經營12寸晶圓生產等業務,同步擴增臺灣與大陸兩岸晶圓廠產能。
廈門聯芯是由聯電、廈門市政府,以及福建省電子信息集團三方共同合資興建的12寸晶圓代工廠,初期資本額20.5億美元,其中,聯電出資13.5億美元,其余由廈門市政府、以及福建省電子信息集團出資, 聯電過去已投入7.5億美元,投審會通過聯電申請導出的6.3億美元后,預定的資本額也已全數到位。
臺灣經濟部投審會執行秘書張銘斌在受訪時表示,該筆資金將用于原先預留的廈門廠二期工程做使用。投審會指出,聯電本次主要申請廈門聯芯,將從事經營各類商品和技術進出口、芯片廠相關事項咨詢服務等業務。
聯電表示,廈門聯芯廠在引進28納米制程后,今年第二季度投產5000片,第三季度產出主要是供應大陸客戶通訊應用所需,目前月產能為1.2萬片,后續規劃今年底前再增5000片設備裝機,預計明年第一季度月產能將擴增至1.6萬片規模,并將于一年內實現月產2.5萬片的目標。
至于14納米制程產能情況,在經過效率提升擴產后,月產能也將微增至3000片。
在產能利用率方面,由于來自電腦周邊、消費性產品的訂單需求強勁,2017年第三季度聯電8吋廠的產能利用率接近滿載,同時12吋廠的成熟制程產能利用率也超過90%。聯電2018年將同步擴增臺灣地區與蘇州和艦的8吋廠產能;其中,和艦產能將擴增至月產7萬片以上規模。
據悉,聯電下一代產品是22納米ULP制程和28納米HPC制程,從量產時間來看,22納米ULP制程預計在2018年中,28納米HPC制程距離實際量產也還要6個月時間。
從整體營收來看,目前聯電14納米制程占營收比重約1%,而28納米制程占比重約15%、40納米制程約29%,聯電40納米以下的先進制程比重約45%。
聯電強調,未來產業的趨勢應用是物聯網(IoT)、5G移動裝置、工業應用等領域,公司會掌握這些新一波的成長機會所帶來的動能,提升公司市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