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器市場戰火再起
前文提到的 CISC與RISC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大戰時最后的重要戰場就是服務器市場。而英特爾之所以能最終取得勝利,跟IBM的誤判有很大關系。由于IBM在早期認為RISC架構由于性能卓越用在民用電腦市場上完全是浪費,再加上服務器市場利潤豐厚,于是讓Intel和AMD代工生產民用電腦的CPU,自己主動放棄RISC架構的民用電腦市場使得這兩家尤其是Intel迅速發展并成為自己在服務器市場上最強大的對手,而CISC架構的代表Intel憑借自身的強大技術和微軟的系統在個人電腦市場上一直以來全力支持,更是讓RISC架構的CPU與個人電腦市場saybye-bye。在90年代中期的服務器市場, RISC架構的小型機代言組合UNIX七雄和X86架構的服務器分別占據了78%和22%的市場,憑著Intel和AMD的努力,到了2010年,RISC和X86的市場份額已經發生了對調變成29%對63%。丟失市場份額的代價則是UNIX七雄中的六雄非死即傷退出服務器市場,如果不是藍色巨人IBM憑借高端處理器Power系列獨領風騷,也許X86架構真的要一統江山。
ARM架構的AMD皓龍服務器芯片
只是讓所有人都沒想到的時,在移動時代x86架構被徹底邊緣化,將市場拱手讓給RISC接班人ARM。而于此同時,ARM在服務器市場也是虎視眈眈,蓄勢待發。2014年,隨著x86陣營中的AMD推出其首款ARM處理器皓龍,讓服務器芯片市場再次硝煙四起。而2017年下半年,高通首款款10nm ARM架構服務器處理器Centriq 2400就要正式登陸服務器市場,而這也意味著RISC陣營正式吹響了反攻的號角。
得生態者得天下 有規模者定乾坤
回顧30多年得芯片大戰史,我們可以從中總結處兩個影響最終結果的重要因素。首先第一就是規模。半導體行業非常講究規模效應,銷量百萬片和千萬片不論是成本還是良品率都完全不同。早年蘋果最終放棄Power處理器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由于IBM Power的生產規模遠遠比不上英特爾,因此造成成本極其高昂最終使得蘋果倒向x86架構。其次就是生態圈,如果英特爾當年沒有微軟這個好基友統領了桌面系統,使得大型軟件開發商紛紛針對英特爾進行優化處理,英特爾也無法在PC時代獨領風騷。就目前來看,ARM依靠著獨特的授權模式使得其整體規模與x86不相上下。決勝的關鍵點就看生態圈,一旦ARM完全克服掉兼容性問題,那么英特爾將陷入被動局面。
結束語
移動時代的到來打破了移動與桌面市場近20年的平衡,讓芯片大戰的戰火再次燒起且愈演愈烈,正所謂:
芯片大戰硝煙起
ARM上演復仇記
移動桌面服務器
規模生態得服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