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每年進口芯片的金額遠超原油進口,全球芯片約六成市場在中國,年進口額約2000億美元。關注半導體行業的人對這一數據并不陌生。
從公眾知曉度很高的計算機、智能手機到廣泛應用的空調、彩電,幾乎每一件日常使用到的電子產品都離不開芯片。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陳偉才說,“打個比方說,我們的家電產業是頭大象,但卻被國外的小小芯片牽著鼻子走”。據廠家介紹,一顆MCU進口價格一般為15元,每年中國家電行業芯片市場規模達200億元,而MCU芯片的整體市場規模約1400億元。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IC Insights數據,2016年,全球半導體市場規模約3600億美元。最新的前20排名中,美國有8家半導體廠入榜,日本、歐洲與中國臺灣地區各有3家,韓國有兩家擠進榜單,新加坡有一家上榜。中國大陸仍沒有一家企業上榜。
整體來看,前20大廠僅有5家營收增長幅度達到兩位數。除了臺積電外,還有第9名東芝增長16%、第11名聯發科增長29%、第14名蘋果增長17%、第16名Nvidia增長35%。
數據顯示,英特爾仍然穩居榜首,三星與臺積電分列二、三位。若將臺積電、格羅方德(GlobalFoundries)與聯電等三大純晶圓代工廠排除,AMD、海思與夏普依序將可名列第18、19與20名。
在這20家半導體企業中,有9家營收超過100億美元。2016年前20大門檻為45億美元左右,前20大名單與2015年基本相同,并未有新公司上榜。
半導體行業已經是一個高度分工協作的產業,在設計、制造和封裝等環節中,IC設計企業仍領跑榜單。在前20大半導體企業中,有5家純IC設計企業(包括高通、博通、聯發科、蘋果、英偉達)。
如果不計算純代工企業,該名單中的17大半導體企業額的銷售額占全球半導體總銷售額的68%,與10年前相比,提升了10個百分點,可見該行業有“強者愈強”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