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出口和制造業總產值已經高居世界榜首,但很多高附加值的關鍵產品和零部件其實仍掌握在外國企業手中。中國每年花費在芯片進口的金額超過萬億,耗費已經超過原油。
中國雖然已經成為手機、電腦和電視等產品的最大生產國,但通過一顆小小的芯片,國外廠商其實死死掐住了很多中國企業的喉嚨。轟轟烈烈的“中國制造”其實獲利微薄,擁有核心技術的美國企業是中國芯片進口的最大受益者。
中低端產品龐大的出口額屢屢引發貿易爭端,但往往利潤卻不值一提。本無風流事,枉擔風流名——美國企業拿走利潤,貿易逆差的黑鍋卻由中國來背。
10個月花費1.2萬億 芯片進口支出相當于石油兩倍
據海關總署統計:截至今年10月底,中國集成電路(俗稱芯片)的進口金額高達11908億人民幣,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了9.6%。而同期中國的原油進口僅為6078億。中國在芯片進口上的花費已經接近原油的兩倍。
手機、電腦、汽車、電視機、空調……大部分所能想到的電子產品,中國都是全球最大的生產國或者消費國。但他們都離不開芯片,而這其中絕大多數依賴進口。
以手機為例。據國家統計局數據:截至今年10月底,中國智能手機產量高達12.38億臺。差不多占了全球產量的七成。但一些調查表明:手機自主芯片占比不足5%。
中國差不多消耗了全球一小半的芯片。中國芯片生產廠商——中芯國際曾在2015年財報中稱:據IHS iSuppli的 數據,就半導體集成電路消費而言,中國繼續是全球第一地區,主要原因是其擁有龐大的電子制造及大眾消費市場。2015年中國對來自國際及中國國內供應商的半導體消費量為1470億美元,占全球半導體市場總值的42%。
消耗量巨大,但由于自主芯片無法滿足要求,中國只能花巨資大量進口芯片,耗費的支出屢屢超過原油進口。下圖為面包財經根據海關總署數據繪制的中國集成電路與原油進口金額對比圖:
此前幾年,芯片和原油的進口金額輪流坐頭把交椅。但2015年原油價格走低,進口金額大跌,芯片進口耗費卻維持在2299.27億美元的高位,是原油進口的1.71倍。
中國芯缺失 美國企業才是大贏家
中國芯多年來奮力追趕,在芯片產業鏈的各個環節都有中國企業的身影,但與國際巨頭之間還有很大的差距。
今年11月中旬,手機芯片巨頭高通公布了新一代驍龍處理器——驍龍835手機芯片,并將采用三星10納米制程生產。高通表示:和驍龍820相比,驍龍835效能增強27%,功耗減少40%,并采用新的快充技術,充電時間快了20%,5分鐘就能充滿5小時電力。
中芯國際是中國內地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積體電路晶圓代工企業。其在今年財報中寫到:在先進制程方面,今年二月份中芯國際的28納米產品已成功流片通過驗證,準備進入量產階段,基于此平臺的聯芯科技28納米SoC芯片已成功應用與智能手機領域。而即使采用自主設計芯片的華為,其16納米制程的芯片仍需國外代工。
IC Insights的報告則更直觀的反映了這一事實。據該機構近日公布的全球前二十大芯片廠預估營收排名中,英特爾高居榜首,三星、臺積電、高通等緊隨其后。在前二十名芯片營收廠商中,美國占8席、日韓占5席,中國大陸無一家企業入圍。
中國制造大而不強 沒錢賺卻引來貿易糾紛
不掌握芯片,很多所謂的中國“高科技”企業實際上只是在給跨國巨頭打工。
以巨資收購IBM的PC業務而“陶醉”多年的聯想集團,屢屢標榜自己是全球最大的PC廠商。但2016年上半年銷售毛利率僅為14.76%,銷售凈利潤更是只有1.49%。而作為全球最大的PC芯片提供企業,英特爾銷售毛利率超過60%,銷售凈利率也高達15.70%。
手機芯片也不列外。2016財年,手機芯片霸主高通凈利潤高達57.05億美元,銷售毛利率達58.61%,銷售凈利率也高達24.21%。而很多中國手機品牌卻高打所謂性價比和“硬件免費”的旗號。此前某炙手可熱的國產品牌外籍副總裁甚至稱:即便未來會賣出100億部手機,也不會從手機身上賺到錢。
據Strategy Analytics的數據顯示:2016年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總利潤為90億美元,蘋果一家占到了九成以上。如果再扣除三星和日資企業,這意味著所有中國手機廠商的利潤盈虧相抵之后,也不及高通的一個零頭。國產手機廠商某種意義上集體為高通打工。
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曾聲稱:將對中國征收45%的貿易關稅。其理由之一就是中美之間龐大的貿易差額。但僅從芯片這角度就可以很明確的看出:中國向美國進口芯片然后再出口電子產品,從總的貿易額上中國是賺到了順差,但利潤卻留在了美國公司。
據海關總署數據:截至今年10月底,雖然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5.17%,但金額仍然高達2071億美元。下圖為面包財經根據海關總署繪制的中美貿易差額示意圖:
龐大的順差數據之下,到底是誰在獲利呢?
本無風流事,枉擔風流名。中國經濟總量已躍居世界第二,但制造業強國之路真的還很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