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監測,尤其是有毒,易燃的VOCs(可揮發性有機物)氣體的監測,在石油、天然氣、化工等領域是關系環保和生產安全的紅線。傳統方式中通過人工手持氣體監測儀或者安裝固定式的氣體檢測報警器可達到監測效果,但前者費時費力且時效性差,后者成本高且實用性不盡人意。創業公司因士環保科技在研發一款高性價比的芯片級氣體檢測儀及一整套可實時分析安全環保監測數據的云平臺,解決工業氣體監測當中的環保和安全難題。
傳感器是氣體檢測器的核心。自2014年開始,因士科技團隊在美國就一直從事氣體泄漏檢測傳感設備的研發,目前,因士科技已經研發了低功耗的氣體傳感器,價格有望比目前工業常用的VOCs氣體監測傳感器降低了一個數量級(相差10倍),使得工廠廣泛布點自動監測在經濟上成為可能。
之所以能做到這一點,主要是通過將改性后的碳納米氣敏材料制成傳感電極,使其能對特定的氣體產生響應,同時由于材料本身的微納結構特性,提高了傳感器的響應速度和靈敏性。目前傳感精度可以達到ppm級別,同時功耗和成本只有現有VOCs傳感器的10%。同時,傳感器采用MEMS加工工藝,經過測算,大規模化量產后成本可大幅降低到預估的數量級。
除傳感器之外,因士科技也希望將檢測器的功耗和尺寸都降低到芯片級別,設備能通過無線自組網方式相連,最終成品的氣體檢測儀電池續航可以達到一年,從而降低工廠更換電池的頻率,減少部署安裝的人力、經濟成本。
因士科技的首席科學家汪楨博士告訴36氪, 之所以檢測器功耗能有大幅度的降低,主要是一方面采用了新型的基于改性CNT(碳納米管)材料的MEMS氣體傳感技術,同時另一方面檢測器在芯片和軟件算法上都采樣了低功耗的設計思路,最終使氣體檢測器的尺寸和能耗降低到現有的1/10。
因士科技并不打算單獨出售傳感器及硬件設備。一般來說,相比于產業鏈的下游,即使是在儀器儀表行業,產業上游利潤空間也都比較有限。因士科技主推的產品其實是一整套工業氣體的解決方案,包括基于自研氣體傳感器的氣體檢測儀及云端的數據分析系統。其中,小尺寸的氣體檢測儀的產品既可以作為固定式設備,也可以做為便攜式設備。
此外,因士科技還搭建了一套針對工業氣體監測領域的物聯網平臺GASVIEW,可以實時進行數據采集、監測、交換、處理,同時支持定制服務,比如自動生成排污報告,或者自動報警,從而降低企業運行的環境成本,消除安全隱患。
這套方案的目標客戶主要集中在石油化工等工業領域,這也是對氣體監測有重要需求的行業。針對工廠,因士科技會提供工廠氣體監測、污染物跟蹤、環境和安全解決方案。在氣體存儲和運輸領域,會針對運輸、港口和倉庫等,提供氣體泄漏實時數據跟蹤,以防止氣體泄漏所導致的燃燒和爆炸。
創始人李尤告訴36氪,團隊去年初組建,核心成員于2016年初從美國回國,成立了因士科技。團隊由浙大、復旦、卡耐基梅隴、倫敦帝國理工、萊斯大學、斯坦福等學校的碩士、博士組成,在微電子芯片、功能化納米材料和環境等領域擁有十年以上的研發經驗。
李尤本人最早在一家世界500強化工企業,負責工廠的生產管理和環保安全,后來在美國的能源咨詢公司領導氣體監測方面的業務,也是最早在國內推廣VOCs氣體監測的公司。CTO楊建國,是復旦大學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博士,有多年的電子電路系統集成、信號處理和數模混合大規模集成電路設計的經驗與知識,曾負責開發國家863項目“信息安全SOC芯片”,國防項目“某型號導彈信標機的研究與設計”,設計了多款高性能嵌入式存儲器芯片。首席科學家汪楨是美國萊斯大學博士后研究員,有十年氣體污染物控制和功能化納米材料開發經驗,曾在美國創立Brahamand Technologies公司和EnsMax公司。
選擇在這個大部分人都不了解氣體監測這個領域進行創業,主要是看重了可觀的市場規模及增長空間。因士科技表示,在美國氣體監測已經是個很成熟的萬億級市場,在中國市場的需求也一直都存在。近幾年國內工業領域安全事故頻發,環境污染日益嚴重,國家也越來越重視。去年10月,國家環保部門出臺了VOC治理新政,要求進一步對揮發性有機物進行監測、控制,刺激了國內氣體監測市場的崛起。
目前,公司的第一代檢測器已經完成了研發,并進行了小批量的試產,整套方案已經在江浙滬三地試點落地。明年預計會大批量投產,開始拓展客戶。團隊成立之初即獲得了中科院下屬基金、真格基金的天使輪融資,正在尋求新一輪融資,主要用于產品研發、量產及市場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