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如同人體的大腦。尤其對于國內企業而言,芯片不僅決定著設備的運行,還決定著產業的國際分工角色。盡管目前科技產業在國內外風生水起,整個終端產品的制造環節更是占到了全球80%以上的份額,但就產業鏈上游的芯片來說,國內企業表現得有點無奈,尤其面對一些突如其來的專利之爭,值得我們思考的事情還有很多。
中國自主芯片逆襲
為了指甲大小的芯片,中國每年進口付出的代價超過2000億美元,一年進口芯片總值已經超過石油。雖然進入4G時代,國產機集體崛起,創造了全球手機十強占七席的成績。風光背后,依然是國際芯片市場沒有話語權與利潤薄弱的局面。
據公開資料的數據顯示,我國每年生產全球77%的手機,自主芯片卻不到3%,為了芯片,中國每年進口付出的代價超過2000億美元。事實上,不止是手機芯片如此,我國其他類別產品的芯片制造的自主性也不容樂觀。事實證明,自給自足最實在,國產芯片也應從“芯”開始。
海思、展訊、創毅視訊、聯芯科技、聯發科等中國廠商涉足TD-LTE(4G)芯片設計生產較早,但相應的終端產品一直難產。高通借助長期積累的芯片研發及設計優勢,加上國內4G市場的早期集采份額,將獲得TD-LTE產業鏈更多話語權,從而削弱國內廠商的競爭力和發展前景。
芯片之困將影響國產手機的競爭力。2G時代輝煌一時的波導、熊貓等國產手機均銷聲匿跡,主因之一就是缺乏芯片主導權,導致成本過高。3G時代“中華酷聯”為代表的國產手機借助性價比優勢逐步趕上,但缺乏高端芯片也是國產手機的心頭痛。隨著國產手機的規模上量,并不斷進軍海外市場,上游芯片自主能力缺失的短板效應已經開始顯現。
可喜的是,越來越多的國內企業開始注意到這一點,我國監管部門對高通反壟斷案的有力反擊,令中國手機廠商每年少支付2億—3億美元專利費,日前,又被糟糕財報及股價下跌纏身的高通也引來了業界對于高通未來的擔憂,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自主芯片的崛起及友商的前后夾擊。
另外,前不久炒得火熱的國際老牌廠商Synaptics狀告國內匯頂科技犯其數項創新性觸控芯片專利技術一事也有了最新進展,繼8月17日匯頂科技向美國專利商標局遞交Synaptics公司起訴其侵犯四件美國同族專利的無效申請后,近日匯頂科技再對Synaptics公司七件專利提出無效請求,打起反擊戰。
由此可見,芯片市場的格局正在發生松動,國產芯片也正在為民族品牌的崛起全力以赴。
智能終端層面,華為、愛立信和中興幾乎前后腳發布了手機芯片戰略。在亞洲移動通訊博覽會上,愛立信以一款五模多頻段的基帶芯片重回移動終端市場。近期,堪稱華為“跨越之作”的自主芯片麒麟950也終于“利劍出鞘”,業界也紛紛表示,海思麒麟950的發布代表了國內半導體行業的崛起;此外,中興也沒閑著,也已推出迅龍4G基帶芯片,年底或發布自主研發的4G手機芯片。
民族品牌的努力我們可以看到,但芯片專利之爭顯然是一場鏖戰,在技術和產業實力日益被重視的今天,誰能在手機芯片市場走得最遠,“資本實力”恐怕是重要條件。如何保證創新研發的巨額前期投入、如何保持始終走在正確的市場方向上,如何培養圍繞芯片的行業生態環境,這些都需要用強大的資金實力來支撐。
做不到的公司已經退出或轉向細分市場,而對于那些確實想在移動芯片圈子繼續混下去的玩家們來說,如果不正視上述挑戰,并輔以強大保障,那顯然沒有辦法在智能手機芯片上獲得一席之地。
提起專利訴訟是公司有效保護知識產權的基本權利,而遭遇專利訴訟又是公司實力的試金石。站在專利之爭的風口,國內企業更應提早布局這場“圈地運動”。在訴訟即將成為常見市場競爭手段之時,提前占領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