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集成電路分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于燮康
2000年至2014年,全球半導體市場規模由2043.94億美元增長至3331.51億美元,年均增速僅為3.6%。而與此同時,亞太地區(不含日本)半導體市場的年均增速則達到10%,規模從2000年的512.65億美元快速擴大至2014年的1942.26億美元。相應的,以中國為核心的亞太地區在全球半導體市場中所占比重快速提升,市場中所占份額也由2000年時的25.1%大幅提升到2014年時的58.3%。隨著國內集成電路市場的飛速增長,其全球地位也在快速提升。2014年國內IC市場規模在亞太半導體市場所占比重已經達到87%,在全球半導體市場中所占比重也達到50.7%。中國已當之無愧地成為全球半導體的主體市場。
產業發展相對滯后
但是,與國際先進水平比較,中國半導體產業發展仍然相對滯后,外部因素在于,首先上世紀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末,國外對中國集成電路產業新技術無論在裝備、材料以及工藝等方面實行封鎖和限制。其次政府盡管很重視該產業并頒布了多項扶持性的政策文件,但缺乏與之相匹配的投資強度、投資方式及考評機制,對其“高投入、高回報、高風險”的產業特征認識不足。再則國內尚未形成以應用為牽引即系統帶動整機,整機帶動器件的產業鏈發展格局。
內部因素在于集成電路企業融資瓶頸突出,行業骨干企業自我造血機能差,創新要素積累不足,企業主嚴重的“雞頭鳳尾”觀念,企業多散弱且人才技術匱乏,市場內需發揮不足,產業鏈不配套且協同格局尚未形成。
具備進一步成長的有利因素
綜上造成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嚴重滯后,集成電路產業十分弱小,遠不能支撐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以及國家信息安全建設。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無論設計、芯片,還是封裝測試,其技術水平與國外相比差距甚遠。2014年我國集成電路進口數量仍高達2856.6億塊,比2013年增長7.3%,進口金額雖略有下降,但仍高達2176億美元。
目前全球集成電路產業現狀是“國際產能飽和,國內產能缺乏”,因此對國內集成電路產業來說擴展空間巨大,需要在國際視野下進行規劃和布局。而值得關注的是,多年來我國集成電路產業投資規模不足,2008年至2014年,我國集成電路全行業固定資產投資總量僅500億美元左右,全行業投資總額平均每年僅70余億美元,而英特爾公司一家2013年研發投資就高達106.11億美元。
產業發展的有利因素在于擁有全球最大、增長最快的集成電路市場。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產業結構的加快調整,以及工業化與信息化的互動與深度融合,大力推進信息消費,對集成電路的需求將大幅增長,預計到2015年市場規模將達1.2萬億元。因此中國半導體產業在未來的發展中如何利用好市場優勢十分關鍵。如何突破集成電路產業創新,提高產業創新能力,成為當前產業發展的重中之重。
兼并重組是趕超的切入點
當前全球集成電路產業進入了寡頭競爭時代,國內外集成電路企業兼并重組風起云涌。在半導體行業的某些領域,并購是投資者和企業雙贏的事情。例如存儲器領域,現在已經縮減到了三家核心企業,利潤率得到了一定提高,就是基于規模效應和制造能力的集中體現。由于國內集成電路企業起步較晚,在發展中屢屢遭到來自國際巨頭的“專利圍剿”。因此對于一個國際上已經很成熟而國內的差距又如此之大的產業,企業要做大做強,靠閉門研發無論如何也趕不上國際發展的歩伐,兼并重組可能是集成電路企業盡可能縮短研發時間、迅速壯大企業、實現后來者居上的最好途徑與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