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滿足經濟需求,中國一直熱衷收購天然氣和石油,如今這種好胃口正開始讓位于大多數人的囊中之物:半導體。彭博社數據表明,過去18個月來,中資企業已斥資近50億美元參與5項與芯片業有關的重大收購活動,且大都獲得政府融資。
隨著手機用戶量接近13億的中國正想方設法打造國內芯片產業,并降低對臺灣、美韓等境外進口產品的依賴,這股收購潮尚無任何放緩跡象。此類財大氣粗的收購可能意味著,上述國家及地區的中小芯片企業將面臨更嚴酷競爭。
“中國不希望再依賴任何人”,摩根大通中國科技投資銀行業務的負責人米歇爾·陳表示,“他們渴望打造本國的知識產權,增加產品的深度和廣度。”麥肯錫預測,未來5至10年,為提振國內市場并幫助私企在國內外開展收購,北京將提供高達1萬億元的融資。
中國是芯片業的大客戶,約占世界總需求的45%。據麥肯錫今年8月的報告和中國海關2012年以來的統計,中國90%以上的此類需求依賴進口。去年的相關進口價值2320億美元,同比增長35%,已超過石油進口總額。
分析人士稱,該行業的美國和臺灣中小公司,將很難與新興的中國大陸企業進行競爭。臺灣分析人士徐成說,“大陸人來勢洶洶,不僅正吃光低端市場競爭者們的午餐,如今還在向上攀升。”今年6月,中國提出到明年國內集成電路產業銷售將超3500億元,銷售增速達到全球平均增速的4倍。中國媒體稱,國產芯片產業是事關中國國家安全的要務之一。花旗集團亞洲科技投資業務負責人詹姆斯·佩里說,北京顯然正為加強國內半導體產業而實施戰略推動。
中國大舉收購芯片企業與收購海外油氣資源驟減形成鮮明對照。中國今年的能源資產收購規模將降至94億美元,為2008年以來的最低值。
英特爾中國區前高管克里斯·托馬斯表示,與此前試圖打造國內產業相比,中國如今的收購半導體資產行為更有條理性,“直接受到國務院的監管,此舉旨在讓私企人才幫助政府有效花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