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我們也應該看到,這一兩年來運營商所做出的變革還真不少。比如“提速降費”確實在逐步落地,流量和通話的消費在降低。此外,去年9月1日起,三大運營商還全面取消了國內長途費和漫游費。而此次運營商取消國內手機用戶的流量“漫游”費,意味著原本的省內流量自動升級為國內通用流量。而今三家運營商都已宣布,自2018年7月1日開始,取消流量“漫游”費,手機用戶省內流量升級為國內流量(不含港澳臺流量)。
總的看來,運營商變革的力度還算不錯。不過我們也必須正視背后的原因,主要就是行政力量在推動。政府為運營商下達了“deadline”,強制運營商去執行。運營商雖然不甘心將“超大金礦”讓出去,但也無可奈何。畢竟三大運營商提速降費已經步入第四個年頭,傳統電信行業多年構筑的“圍墻”現已松動。
而從大環境來看,取消流量“漫游”費的影響是深遠的。從運營商方面來看,此前三大運營商的內部架構基本上是按照省市劃分的。每一個省級直轄市是一個大區,有著定價、套餐等方面的掌控權。與此同時,這些省級運營商都有著自己的KPI和利潤指標等。為了爭奪客戶,它們往往會推出“另類”套餐。這些套餐包含數GB,甚至十幾GB的省內流量,但國內流量往往只有1GB左右。而在取消流量“漫游”費后,將給每個省市的運營商帶來很大壓力。
運營商很“心痛”,但是對于消費者而言,取消流量“漫游”費自然是一件大好事。原本的省內流量直接升級為國內流量,顯得非常劃算。當然,這也是大勢所趨。隨著流量使用越來越多、人們的活動范圍越來越多,省內流量早已不能滿足需求。因此,取消流量“漫游”費是一種進步。
而隨著長途漫游費、流量“漫游”費的取消,運營商手里能打的牌越來越少。未來,三大運營商不對等的格局有望重新洗牌。傳統的運營商集團+省市+地市等分公司模式被徹底打破、線下門店的價值被大幅削弱等導致混亂形勢凸現出來,讓電信和聯通也看到了追趕移動的可能。如果能夠在境外業務上持續發力,或許移動的地位將被真正動搖。未來誰是老大,還很難說。
話說,一旦攜號轉網再被強制執行,運營商是否就真的要“痛哭流涕”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