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開放”是這幾天在中國移動合作伙伴大會上聽到最多的詞,它的高頻出現,極力表達著移動轉型的決心。
“三年前我曾經做過一個很簡單的預測,認為我們每一個人除了手機以外,會和周邊的很多事物發生聯系,包括汽車、冰箱、各種各樣的控制平臺和控制網關。如果一個人所聯系的東西是10個點,在中國有10億移動客戶,就會有100億個連接等著我們去解決,而到2020年我們在這100億連接中找到10億個連接并非難事。”在現場,中國移動總裁李躍表示,5G將以萬物互聯的模式推進所有垂直行業的深度整合。
言外之意,未來的通信不再是解決人與人的通信問題,而是解決人與物的通信問題。而移動轉型后的角色就是希望承擔起“大連接”的責任。李躍給出了一個目標,即2020年中國移動的連接總量要超過17.5億個,比現在翻一番。
此番言論贏得了產業鏈伙伴的支持,在萬物互聯時代來臨之際,各種企業都在找尋自己的定位,以謀得先機,抱著“運營商”這棵大樹顯然又將成功的概率增加了幾分。
但能否為物聯網破局可能還言之過早。
對于運營商來說,雖然有著天然的網絡和用戶優勢,但體制的牽制與既得利益的羈絆讓自己總在和互聯網廠商的競賽中顯得慢了那么一拍。
“和OTT公司相比,我們最大的差別是什么呢?是業務的敏捷度,簡單地說我們現在有很多的業務開通的時間太長,規則非常的復雜,也許OTT幾分鐘能開通的業務,在我們那兒可能需要幾天,甚至更長,比如說企業開通一個國際專線可能需要兩三天,比如說租一個2G的帶寬可能最少租期要半年。”華為輪值CEO郭平在現場直戳通信企業的痛點。
而讓運營商可能更為緊張的是,在更多的領域企業之間的合作已經開始跨越運營商網絡通信的屏障。
比如一些通信設備企業已經在和歐洲主要汽車廠商討論五到十年以后汽車要裝8根天線,而這在以前是難以想象的,垂直行業的前期介入、生態范圍內的聯合創新慢慢已經成為了生態。這些在生態鏈上的廠商不需要再等5G的到來,等運營商搭建好網絡,在目前的生態模式下,已經可以驗證各種新的商業模式了。
而互聯網企業更是高歌猛進,阿里巴巴此前發布了自身的物聯網平臺,該平臺融合了云上網關、規則引擎、共享智能平臺、智能服務集成等產品和服務,打通了從端到云再到APP之間的“任督二脈”,創業者能夠在這個平臺上輕松實現全球快速接入、跨廠商設備互聯互通,從而快速搭建穩定可靠的物聯網。
對于運營商來說,轉型的時間窗口已經打開,但跑道上的競爭對手已經不再只有熟悉的那幾家。
不過,李躍強調,運營商在大數據領域仍具有服務、連接等得天獨厚的優勢,這塊金礦尚未得到充分挖掘,中國移動未來將致力于把這些優勢變成新服務、新產品和新價值:“我相信云計算、大數據特別是未來的人工智能,一定為我們產品的推出和創新、用戶的服務和企業價值提升方面作出更大的貢獻。”
以通信能力為例,移動已經可以通過通信線上化,為用戶提供全新的通信升級和基于手機號的實名制社交體驗。
移動目前的通信開放平臺已經累計調用API量達20億,合作伙伴數量超過5萬家。此外,移動也在大會上宣布在統一認證、OneNET物聯網以及智能家庭網關上開放自己的關鍵能力。
那如果遇到和自身業務競爭的情況呢?
“這事兒,夫妻吵一架還得有點冷戰時間呢,更別說我們各自利益不同,競爭是你死我活,你拿了我就沒了。所以這可能是一種心態的挑戰,要能過坎兒,要有氣度。”一名通信行業的高管如是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