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一级在线观看,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亚洲,免费一级欧美大片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運營商企業業務新聞中心 → 正文

面對產業大變局,靠什么塑造通信業新未來?

責任編輯:editor005 作者:景言 |來源:企業網D1Net  2016-01-26 10:51:53 本文摘自:中國信息產業網-人民郵電報社

編者按:2015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特別提出了“供給側改革”,從供給、生產端入手,通過解放生產力促進經濟發展。聚焦通信業,也存在著供給與需求不匹配的情況。近幾年電信運營商發展面臨較大的增長壓力,除了外部環境的壓力、行業重心的轉移,運營商傳統的產品內容、提供方式和提供能力不能適應快速變化的用戶需求是其根本原因。顯然,僅提供現有的通信服務已經不可能再實現行業的高速增長,必須轉變思維,以供給側改革的思路重新定位和探索電信業的發展未來。本文正是從分析產品服務、生產方式錯配的角度出發,給出了調整電信業供給的幾點建議,觀點很具啟迪性,希望能夠帶動讀者更多的討論和爭鳴。

 近年來,信息通信業產業結構發生重大變化,傳統電信業份額數年來持續下降,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應用、新業態份額在不斷上升。一方面,電信行業收入增速已低至0.8%;另一方面,以騰訊、百度、阿里巴巴為代表的互聯網公司卻在高歌猛進。這一現象背后是用戶需求已經從傳統通信領域全面轉向信息消費領域,電信運營商的傳統發展模式已面臨著巨大挑戰,其供給內容、供給方式、供給能力的調整和改變都是需要深入思考的新課題。

信息通信產業結構巨變,傳統電信業面臨巨大困境

在經歷了20多年的高速增長后,近幾年電信行業收入增速放緩。根據工信部的數據,2012年~2014年電信業務收入增速分別為8.9%、8.5%、3.6%,而2015年更是低至0.8%。與此同時,2012年至今互聯網經濟卻保持了40%以上的增長率,特別是移動互聯網達到80%以上的高增長率。目前互聯網服務收入已經超過基礎電信業收入,成為行業發展的核心和焦點。2015年收入超過9000億元,其中5000億元來自增值電信企業,規模是2010年的2.3倍。

同時,電信運營商與用戶的接觸點正在被隔斷,越來越喪失對最終用戶的影響力。中國正在進入數字化服務新時代,信息應用的不斷豐富導致用戶越來越關注上層信息服務與應用,而對基礎通信的需求感知越來越弱。手機由原來打電話、發短信為主的終端,演變為即時通信、上網搜索瀏覽、網絡購物、看視頻、玩游戲等各類信息消費的終端。據金融時報報道,2015年全球有22%的智能手機用戶不再使用通話功能,取而代之的是玩手機各類應用。當用戶使用手機應用時,除了點擊開通數據或連接WiFi等網絡時能夠體驗到電信運營商的服務外,幾乎對電信產品無任何感知。同樣讓人擔心的是運營商曾經引以為傲的渠道正不斷受到冷落和擠壓,與用戶的最后一個觸點也在被旁落,遍布全國城鄉的營業廳在銷售中的作用日漸式微。互聯網企業的線上渠道越來越豐富,用戶可以非常方便地通過各類電商網站買到各類通信充值卡及手機終端設備,并可在線充值,而電信運營商的線上渠道由于功能單一、體驗一般等原因,與電商網站相差甚遠。

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即便行業環境正在日趨惡化,電信業內部三家運營商卻還在“打”得不亦樂乎。隨著中國移動進入固網領域,三大運營商在固話、移動、寬帶等主要領域均展開了全面競爭。但從市場實踐來看,無論是移動業務還是寬帶業務,三大運營商在套餐設計、終端補貼、應用捆綁等方面均競相模仿,同質化競爭明顯,雖然三家運營商投入大量的營銷成本、終端補貼,但市場格局變化不大,幾乎都在原地踏步,行業價值不斷削弱,對用戶的影響力也在加速喪失。

陷入發展困境的根源在于電信業的供需錯配

信息通信產業快速發展,而電信運營商卻面臨發展困境。這其中有政策要求、互聯網的跨界替代、人口紅利消失等一些現實客觀原因,同時運營商在大變局中還在固守傳統運營模式,凸顯了三家運營商應對挑戰的思路、舉措不力,網絡運營、產品/業務的創新不足,造成網絡和產品仍在低端、同質化競爭。這一現象的根源在于產品服務和客戶需求的錯配、生產經營方式與互聯網化趨勢的錯配。

除了經常談到的運營商體制機制僵化、研發和創新能力不足等原因之外,還有兩個原因值得關注:

一是傳統的電信經營模式已經成為發展的新阻礙。較長時期以來,電信運營商主要采取投資建網、裝機放號的傳統流程,這種生產經營方式在需求旺盛、產品單一、普及業務時非常有效。但是,隨著傳統市場飽和以及用戶需求從基礎通信轉向個性化、多元化應用與服務,這種粗放式的經營模式已經無法適應市場的發展。不掌握核心技術、缺乏產品開發能力的運營商已經從一個具備一定集成創新能力的企業逐步淪為網絡設備商的“打工者”。相比互聯網企業擁有的創新能力、IT軟件開發能力,運營商逐漸在競爭中處于劣勢,產業價值不斷向互聯網公司聚集也就不難理解了。

二是網絡運營未走出運維思路,沒有實現服務產品化。電信運營商現有的基礎設施是一個相對封閉的系統,為實現大容量、高并發業務需求,一般都采用專用的硬件體系架構,網絡的開放性和靈活性都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運營商對網絡的運營只有維護保障的思路,保證合同中明確的性能、安全不出問題,很少能夠從客戶需求的角度去思考如何使網絡更好地適配用戶的需求,根據需求的變化動態調整網絡的性能和形成整體解決方案,這種缺失由傳統網絡設備能力的限制,以及運營商缺乏客戶導向的意識所致。

重新審視定位,以新供給思維找到發展新路徑

隨著移動互聯網特別是物聯網的不斷發展,各類企業對于網絡的關注度日益提高。“互聯網+”與物聯網的基礎仍然是連接,運營商的基礎網絡、云計算等重要資源在新的發展時代仍具有廣闊的空間。當前,國家積極推動“互聯網 ”和供給側改革,核心在于推動生產要素實現最優配置。網絡資源將作為一種生產要素廣泛應用到各行各業,電信運營商更是亟須通過“供給側改革”,創新供給的內容、完善供給的方式、提升供給的能力,實現電信行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一是從內向外轉變供給的方式。在消費互聯網領域,BAT已經形成了壟斷性市場格局,針對最終用戶,運營商能提供的產品和服務空間已經越來越有限,更大的機遇和潛力將來自“互聯網 ”和物聯網等領域。在這些領域,運營商提供的產品/服務的方式應當有所改變:對外向運營型發展方式轉變,減少“以錢換錢”、靠投資建網或“砸”營銷成本的發展模式,改為更加互聯網化的多次分批投入、不斷優化運營而收割價值的持續運營模式;提供的產品形態也應從標準化產品、一次性項目交付等轉向“技術/設備服務型產品”,通過合作將基礎網絡與CP/SP的應用有機整合,從而提供更好的服務給最終客戶。對內向集約專業化運營轉變,企業內部以橫向為主逐步轉變為以縱向集約為主,構建客戶銷售、網絡運營/IT、產品研發營銷等縱向專業化運營服務模式,嘗試內部市場化核算、強化責權利等。推倒原有的部門墻,提供客戶化定制、一站式打包的網絡整體解決方案,實現網絡主動匹配業務、研發、運營融為一體,按需提供產品服務。

二是重歸本源,做精網絡。為更好地適應變化的市場,一些國際運營商正在部署網絡的“軟件化智慧運營”,從而提升網絡運營的價值。“互聯網 ”、物聯網帶來的新連接將更加強調網絡能力軟件化控制,能夠更靈活、簡單和開放。未來,網絡創新的潛力巨大,網絡研發運營會走向前臺。運營商做優連接服務,應從簡單的接入型連接向智能化平臺級連接延伸,進入“CT IT DT”的能力疊加擴展階段。首先,通過虛擬技術、軟件策略控制等將網絡資源的功能分層剝離、放入云端,更好地管控端到端的網絡資源,使網絡與業務更好地靈活適配。其次,提供給客戶的能力(如帶寬、時延、安全保障等)顆粒度要足夠細,讓客戶能夠很容易識別、理解和感知。最后,要建設網絡運營平臺,將這些顆粒度足夠細的能力放上去,由企業根據客戶需要或客戶自己操作,靈活組合搭配形成解決方案。電信運營商不再簡單地賣基本電路或帶寬,而是提供與業務融合的端到端網絡解決方案和智慧運營服務。只有這樣,運營商才能真正把控網絡,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也只有這樣,運營商之間的網絡才能形成差異化,避免再次陷入“同質化”的困局。

三是做好能力中間件產品,成為產業的“隱形力量”。雖然在全球財富500強中德國的企業并不算多,但德國仍被公認為工業強國。據統計,德國有1200多個“隱形的冠軍”企業,大到重型機械、小到縫紉機的鋼針,這些企業的產品并不面向最終的消費者,但正是這1200多家企業構筑起了德國強大的工業體系。隨著“互聯網 ”的蓬勃發展,互聯網正被廣泛應用到各行各業之中,信息化服務的層次更加豐富,但網絡基礎設施不可或缺的根本性地位仍然存在。電信運營商應該成為“互聯網 ”的使能者、動力工廠的角色,多方位地與各行業及互聯網企業合作,加快網絡能力產品創新,形成具有行業屬性和特點的定制化“網絡云”的解決方案,面向中小企業“網關 帶寬云”的能力平臺和包含定位、支付、通信的能力型產品,讓“運營商inside”的網絡型產品、能力型產品被廣泛應用到各行各業,成為促進國家“互聯網 ”行動的重要力量。

四是運營商之間基于自身優勢專注運營,實現錯位競爭。國外主流運營商普遍選擇一兩個重點行業持續深耕多年,逐步形成自有的核心能力和行業影響力。如德國電信與大眾合作,重點聚焦汽車領域,實現了IT與網絡咨詢、網絡設計與管理的整體解決方案能力。而英國電信則聚焦金融、媒體等領域深耕細作。在“互聯網 ”發展的大背景下,各行各業都在轉型,孕育著廣闊的機會,運營商可以各自集中資源在某一領域進行深度挖掘,形成行業專屬影響力和差異化,避免面面俱到的同質化競爭。

* * *

不要等別人把你邊緣化,電信運營商自己要奮起直追,主動擁抱變化、創新和變革。面向未來,信息通信業作為創新最為活躍、對經濟社會滲透最為廣泛的領域,電信運營商應該充分發揮自身在網絡方面的優勢,從供給側改革出發,把網絡設施打造成為國家推進“互聯網 ”行動最基礎的、可依賴的“生產資料”。與此同時,應積極推動網絡向軟件化、智慧運營轉型,并結合各行各業需求,融合創新產品,真正成為國家推進雙創的“隱形力量”,從而帶動傳統電信行業持續健康發展。

關鍵字:在線充值人口紅利新應用

本文摘自:中國信息產業網-人民郵電報社

x 面對產業大變局,靠什么塑造通信業新未來? 掃一掃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當前位置:運營商企業業務新聞中心 → 正文

面對產業大變局,靠什么塑造通信業新未來?

責任編輯:editor005 作者:景言 |來源:企業網D1Net  2016-01-26 10:51:53 本文摘自:中國信息產業網-人民郵電報社

編者按:2015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特別提出了“供給側改革”,從供給、生產端入手,通過解放生產力促進經濟發展。聚焦通信業,也存在著供給與需求不匹配的情況。近幾年電信運營商發展面臨較大的增長壓力,除了外部環境的壓力、行業重心的轉移,運營商傳統的產品內容、提供方式和提供能力不能適應快速變化的用戶需求是其根本原因。顯然,僅提供現有的通信服務已經不可能再實現行業的高速增長,必須轉變思維,以供給側改革的思路重新定位和探索電信業的發展未來。本文正是從分析產品服務、生產方式錯配的角度出發,給出了調整電信業供給的幾點建議,觀點很具啟迪性,希望能夠帶動讀者更多的討論和爭鳴。

 近年來,信息通信業產業結構發生重大變化,傳統電信業份額數年來持續下降,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應用、新業態份額在不斷上升。一方面,電信行業收入增速已低至0.8%;另一方面,以騰訊、百度、阿里巴巴為代表的互聯網公司卻在高歌猛進。這一現象背后是用戶需求已經從傳統通信領域全面轉向信息消費領域,電信運營商的傳統發展模式已面臨著巨大挑戰,其供給內容、供給方式、供給能力的調整和改變都是需要深入思考的新課題。

信息通信產業結構巨變,傳統電信業面臨巨大困境

在經歷了20多年的高速增長后,近幾年電信行業收入增速放緩。根據工信部的數據,2012年~2014年電信業務收入增速分別為8.9%、8.5%、3.6%,而2015年更是低至0.8%。與此同時,2012年至今互聯網經濟卻保持了40%以上的增長率,特別是移動互聯網達到80%以上的高增長率。目前互聯網服務收入已經超過基礎電信業收入,成為行業發展的核心和焦點。2015年收入超過9000億元,其中5000億元來自增值電信企業,規模是2010年的2.3倍。

同時,電信運營商與用戶的接觸點正在被隔斷,越來越喪失對最終用戶的影響力。中國正在進入數字化服務新時代,信息應用的不斷豐富導致用戶越來越關注上層信息服務與應用,而對基礎通信的需求感知越來越弱。手機由原來打電話、發短信為主的終端,演變為即時通信、上網搜索瀏覽、網絡購物、看視頻、玩游戲等各類信息消費的終端。據金融時報報道,2015年全球有22%的智能手機用戶不再使用通話功能,取而代之的是玩手機各類應用。當用戶使用手機應用時,除了點擊開通數據或連接WiFi等網絡時能夠體驗到電信運營商的服務外,幾乎對電信產品無任何感知。同樣讓人擔心的是運營商曾經引以為傲的渠道正不斷受到冷落和擠壓,與用戶的最后一個觸點也在被旁落,遍布全國城鄉的營業廳在銷售中的作用日漸式微。互聯網企業的線上渠道越來越豐富,用戶可以非常方便地通過各類電商網站買到各類通信充值卡及手機終端設備,并可在線充值,而電信運營商的線上渠道由于功能單一、體驗一般等原因,與電商網站相差甚遠。

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即便行業環境正在日趨惡化,電信業內部三家運營商卻還在“打”得不亦樂乎。隨著中國移動進入固網領域,三大運營商在固話、移動、寬帶等主要領域均展開了全面競爭。但從市場實踐來看,無論是移動業務還是寬帶業務,三大運營商在套餐設計、終端補貼、應用捆綁等方面均競相模仿,同質化競爭明顯,雖然三家運營商投入大量的營銷成本、終端補貼,但市場格局變化不大,幾乎都在原地踏步,行業價值不斷削弱,對用戶的影響力也在加速喪失。

陷入發展困境的根源在于電信業的供需錯配

信息通信產業快速發展,而電信運營商卻面臨發展困境。這其中有政策要求、互聯網的跨界替代、人口紅利消失等一些現實客觀原因,同時運營商在大變局中還在固守傳統運營模式,凸顯了三家運營商應對挑戰的思路、舉措不力,網絡運營、產品/業務的創新不足,造成網絡和產品仍在低端、同質化競爭。這一現象的根源在于產品服務和客戶需求的錯配、生產經營方式與互聯網化趨勢的錯配。

除了經常談到的運營商體制機制僵化、研發和創新能力不足等原因之外,還有兩個原因值得關注:

一是傳統的電信經營模式已經成為發展的新阻礙。較長時期以來,電信運營商主要采取投資建網、裝機放號的傳統流程,這種生產經營方式在需求旺盛、產品單一、普及業務時非常有效。但是,隨著傳統市場飽和以及用戶需求從基礎通信轉向個性化、多元化應用與服務,這種粗放式的經營模式已經無法適應市場的發展。不掌握核心技術、缺乏產品開發能力的運營商已經從一個具備一定集成創新能力的企業逐步淪為網絡設備商的“打工者”。相比互聯網企業擁有的創新能力、IT軟件開發能力,運營商逐漸在競爭中處于劣勢,產業價值不斷向互聯網公司聚集也就不難理解了。

二是網絡運營未走出運維思路,沒有實現服務產品化。電信運營商現有的基礎設施是一個相對封閉的系統,為實現大容量、高并發業務需求,一般都采用專用的硬件體系架構,網絡的開放性和靈活性都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運營商對網絡的運營只有維護保障的思路,保證合同中明確的性能、安全不出問題,很少能夠從客戶需求的角度去思考如何使網絡更好地適配用戶的需求,根據需求的變化動態調整網絡的性能和形成整體解決方案,這種缺失由傳統網絡設備能力的限制,以及運營商缺乏客戶導向的意識所致。

重新審視定位,以新供給思維找到發展新路徑

隨著移動互聯網特別是物聯網的不斷發展,各類企業對于網絡的關注度日益提高。“互聯網+”與物聯網的基礎仍然是連接,運營商的基礎網絡、云計算等重要資源在新的發展時代仍具有廣闊的空間。當前,國家積極推動“互聯網 ”和供給側改革,核心在于推動生產要素實現最優配置。網絡資源將作為一種生產要素廣泛應用到各行各業,電信運營商更是亟須通過“供給側改革”,創新供給的內容、完善供給的方式、提升供給的能力,實現電信行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一是從內向外轉變供給的方式。在消費互聯網領域,BAT已經形成了壟斷性市場格局,針對最終用戶,運營商能提供的產品和服務空間已經越來越有限,更大的機遇和潛力將來自“互聯網 ”和物聯網等領域。在這些領域,運營商提供的產品/服務的方式應當有所改變:對外向運營型發展方式轉變,減少“以錢換錢”、靠投資建網或“砸”營銷成本的發展模式,改為更加互聯網化的多次分批投入、不斷優化運營而收割價值的持續運營模式;提供的產品形態也應從標準化產品、一次性項目交付等轉向“技術/設備服務型產品”,通過合作將基礎網絡與CP/SP的應用有機整合,從而提供更好的服務給最終客戶。對內向集約專業化運營轉變,企業內部以橫向為主逐步轉變為以縱向集約為主,構建客戶銷售、網絡運營/IT、產品研發營銷等縱向專業化運營服務模式,嘗試內部市場化核算、強化責權利等。推倒原有的部門墻,提供客戶化定制、一站式打包的網絡整體解決方案,實現網絡主動匹配業務、研發、運營融為一體,按需提供產品服務。

二是重歸本源,做精網絡。為更好地適應變化的市場,一些國際運營商正在部署網絡的“軟件化智慧運營”,從而提升網絡運營的價值。“互聯網 ”、物聯網帶來的新連接將更加強調網絡能力軟件化控制,能夠更靈活、簡單和開放。未來,網絡創新的潛力巨大,網絡研發運營會走向前臺。運營商做優連接服務,應從簡單的接入型連接向智能化平臺級連接延伸,進入“CT IT DT”的能力疊加擴展階段。首先,通過虛擬技術、軟件策略控制等將網絡資源的功能分層剝離、放入云端,更好地管控端到端的網絡資源,使網絡與業務更好地靈活適配。其次,提供給客戶的能力(如帶寬、時延、安全保障等)顆粒度要足夠細,讓客戶能夠很容易識別、理解和感知。最后,要建設網絡運營平臺,將這些顆粒度足夠細的能力放上去,由企業根據客戶需要或客戶自己操作,靈活組合搭配形成解決方案。電信運營商不再簡單地賣基本電路或帶寬,而是提供與業務融合的端到端網絡解決方案和智慧運營服務。只有這樣,運營商才能真正把控網絡,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也只有這樣,運營商之間的網絡才能形成差異化,避免再次陷入“同質化”的困局。

三是做好能力中間件產品,成為產業的“隱形力量”。雖然在全球財富500強中德國的企業并不算多,但德國仍被公認為工業強國。據統計,德國有1200多個“隱形的冠軍”企業,大到重型機械、小到縫紉機的鋼針,這些企業的產品并不面向最終的消費者,但正是這1200多家企業構筑起了德國強大的工業體系。隨著“互聯網 ”的蓬勃發展,互聯網正被廣泛應用到各行各業之中,信息化服務的層次更加豐富,但網絡基礎設施不可或缺的根本性地位仍然存在。電信運營商應該成為“互聯網 ”的使能者、動力工廠的角色,多方位地與各行業及互聯網企業合作,加快網絡能力產品創新,形成具有行業屬性和特點的定制化“網絡云”的解決方案,面向中小企業“網關 帶寬云”的能力平臺和包含定位、支付、通信的能力型產品,讓“運營商inside”的網絡型產品、能力型產品被廣泛應用到各行各業,成為促進國家“互聯網 ”行動的重要力量。

四是運營商之間基于自身優勢專注運營,實現錯位競爭。國外主流運營商普遍選擇一兩個重點行業持續深耕多年,逐步形成自有的核心能力和行業影響力。如德國電信與大眾合作,重點聚焦汽車領域,實現了IT與網絡咨詢、網絡設計與管理的整體解決方案能力。而英國電信則聚焦金融、媒體等領域深耕細作。在“互聯網 ”發展的大背景下,各行各業都在轉型,孕育著廣闊的機會,運營商可以各自集中資源在某一領域進行深度挖掘,形成行業專屬影響力和差異化,避免面面俱到的同質化競爭。

* * *

不要等別人把你邊緣化,電信運營商自己要奮起直追,主動擁抱變化、創新和變革。面向未來,信息通信業作為創新最為活躍、對經濟社會滲透最為廣泛的領域,電信運營商應該充分發揮自身在網絡方面的優勢,從供給側改革出發,把網絡設施打造成為國家推進“互聯網 ”行動最基礎的、可依賴的“生產資料”。與此同時,應積極推動網絡向軟件化、智慧運營轉型,并結合各行各業需求,融合創新產品,真正成為國家推進雙創的“隱形力量”,從而帶動傳統電信行業持續健康發展。

關鍵字:在線充值人口紅利新應用

本文摘自:中國信息產業網-人民郵電報社

電子周刊
回到頂部

關于我們聯系我們版權聲明隱私條款廣告服務友情鏈接投稿中心招賢納士

企業網版權所有 ©2010-2024 京ICP備09108050號-6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9343號

^
  • <menuitem id="jw4sk"></menuitem>

    1. <form id="jw4sk"><tbody id="jw4sk"><dfn id="jw4sk"></dfn></tbody></form>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宿迁市| 莎车县| 仁布县| 五大连池市| 桐梓县| 彭泽县| 遵义县| 宣化县| 富锦市| 侯马市| 申扎县| 永城市| 蓬安县| 云梦县| 双辽市| 云龙县| 邹城市| 阳山县| 依兰县| 泌阳县| 德江县| 修水县| 汉阴县| 辽宁省| 海宁市| 蒙山县| 九龙县| 翁源县| 资兴市| 南宁市| 安福县| 永康市| 孙吴县| 南涧| 双牌县| 鱼台县| 大荔县| 肇源县| 沙坪坝区| 海兴县| 宁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