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展雖然是產業界的盛會,但已成為通信一份子的虛擬運營商似乎興趣不大,42家轉售企業,參展有的不過5家。在23日召開的“ICT高峰論壇移動轉售分論壇”上發布的消息顯示,通過一年多的試點工作,我國移動轉售產業進入良好的發展勢態,截至今年8月底,有31家轉售企業開通了業務,預計在今年10月底還有11家轉售企業將開通業務。截至8月底,移動轉售業務用戶總數達到1123萬,平均月凈增200萬左右,占我國移動電話用戶數的0.9%,占全國凈增用戶數的48%。從這個數據看,虛擬運營商發展的勢頭很好,但為什么他們都齊刷刷缺席通信展呢?
原因在于虛擬運營商“沒賺到錢”。
盡管許多人看好移動轉售業務未來發展前景廣闊,但只有真正進入了這個圈子的人心里清楚,開展業務一年半,沒有企業真正賺到錢,幾乎所有的虛商都是在賠本賺吆喝。當然,在試點期就要求虛擬運營商贏利有些勉為其難,但從目前開展業務的大部分虛擬運營商的商業模式看,想贏利很困難。
經過去年的興奮期后,運營一年的虛商發現,自己的那些所謂“創新”是多么的初級。所謂的“無月租,不清零”,除了讓基礎運營商承擔了更多的罵名外,對吸引用戶意義并不大;所謂的“業務捆綁創新”(細分市場,給用戶提供健康服務、娛樂服務、購物特權等方面的選擇),更多的是噱頭而不是服務;所謂的“跨界融合創新”,除了意淫,更多是講一個遙遠的故事。對于當下的虛商來說,“偉大的創新”還是一個夢。
那么,為什么試點兩年來,中國的虛擬運營商發展“錢途”就如此不堪?主要原因有三點。
一是市場環境不利。國家決定在2014年開放移動轉售業務之時,國內移動通信市場已達到飽和狀態,從增量市場轉為存量市場,三大基礎電信運商之間的競爭也日趨白熱化。此時開放主要以語音為主的轉售業務,對于虛商來說,沒有任何的優勢。而所謂“批零倒掛”、“互聯互通”問題只不過是這些問題的表象反映而已。
二是虛商“浮躁”有余,準備不足。2014年年初發放虛擬轉售業務試點牌照,正是移動互聯網“風品論豬也能飛上天”大行其道的時候。作為國家控制的牌照資源,移動電話入口被視作為一種稀缺資源。對于許多企業來說,他們看到的是移動通信市場豐富的收入,因此,在國家開放移動通信服務市場時候,大家蜂擁而至。而在移動互聯網大潮的裹脅下,加之OTT廠商的不斷挑戰,在許多人的眼里,基礎運營商簡直就是在浪費資源,他們沒有互聯網思維,傳統運營模式已經走入死胡同,所以,拿到試點牌照后,許多虛商喊出的口號是“創新”、“顛覆”。如果說“創新”喊出了虛商的信心,“顛覆”則暴露出這些企業的“浮躁”。但正是在這種“浮躁”的心態下,虛擬運營商開始了自己的征程。一年之后的市場證明,“只見賊吃肉,不見賊挨打”的心態是要不得的。
三是商業發展模式不清晰。無論當初在申請牌照時講的如何天花亂墜,運營一年,幾乎所有已開展業務的虛商都面臨一個尷尬的問題:什么樣的模式才是自己的發展模式?原來設想的O2O發展用戶的模式,在真正實施時才發現,那就是一個“畫餅”,只能看不能吃。一個月線上發展不到10個用戶的窘境,讓大部分虛商選擇線下渠道,于是,一個奇怪的現象發生了:虛商給“卡販子”們打工,成了碼號資源的二道販子。于是,碼號資源不足又成了虛商發展的一個“坎”。更為嚴重的情況在于,虛商提供的通信服務能力,與自己的主體業務關聯性并不大。這從現今市場上流行的主打10元、20元的低資費市場的虛擬運營的“卡”就可以看出來。這種針對低端用戶市場的產品,無論如何也無法與自己原來的業務結合起來。
虛擬運營商的“錢途”在于流量經營,在于運用大數據對自己原來主體業務的用戶提供更精準的通信服務。正如巴薩羅拉足球隊,他們提供給球迷的永遠都是精彩的足球比賽,而不是因為球衣賣的好,專心去做一個服裝提供商。虛擬運營商也是同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