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輕的中國電信業,“基站輻射”是一個古老的謠言。幾乎每年,這個謠言都能掀起一陣不小的聲浪,盡管專家辟謠、政府澄清、媒體背書,質疑聲也不會消失,沉寂一段時間后再度復起,年年如是。基站一建成,就似乎背負了原罪。
隨之而來的,是抗議、抵制、威脅、破壞、關閉、拆遷基站。在一片喊打喊殺聲中,運營商如同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為基本的業務運營向群眾無力的解釋,向監管者投來乞求的目光。
大部分情況下,運營商最終選擇了退讓,盡最大努力滿足群眾“一是基站搬起走,二是同時為使用移動的用戶解決信號問題。基站設在什么地方,那是移動公司的事情,我們管不了”的要求。
從五月份的中山港口到山東博興、廣東云浮、安徽合肥、廣東東莞等,運營商無奈選擇了關閉基站。
一些業內人士犀利地指出,“基鬧”者目的并不單純,“除了輻射,還有利益”。在抵制輻射的道德牌坊下,運營商往往被迫妥協,花錢買平安。
媒體已經報道,湖南邵陽市雙清區有業主輕信謠言,從以跳樓相威脅到破壞基站,最終導致公安機關介入,不少業主鋃鐺入獄。所幸的是,他們悔改了,并請求寬大處理。
近日剛剛曝出,江西上饒市廣豐區竟有人以基站建設破壞“龍脈”之名,暴力砸毀鐵塔基礎設施,被刑事拘留。運營商,也有地兒說理了。
基站被破壞、被關閉、被搬遷的現象,不僅僅發生在上述的地區,在全國各地都在上演。就拿中山市來說,今年初官方調查的數據顯示,中山三家運營商近三年,每年平均被逼遷208個基站,一年至少損失7280萬元。
行業要健康發展,仍舊需要科學厘清謠言,保障消費者的通信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