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虛擬運營商兩年試點期限將至,大部分放號的企業仍處于“不溫不火”的狀態。記者從日前閉幕的“2015世界移動大會·上海”采訪發現,相比過去扎堆“流量不清零”,國際漫游成為行業內又一個被瞄準的競爭點。但業內人士建議,單純賣卡可能走不遠,關鍵還要有核心資源,并且不斷創新,否則沒有“面粉”也沒有“鍋爐”,“蛋糕”自然也做不大。
2013年12月26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向11家民營企業發放了首批移動通信轉售業務試點批文,之后又分4批發放了其余牌照,其中不乏國美、蘇寧等跨界企業。截至目前,已有42家虛擬運營商獲得牌照,其中26家正式放號,累計發展用戶超過750萬戶。
7月15日,虛擬運營商蝸牛移動宣布推出國際免卡,將主要提供兩個服務:第一是針對中國人到海外的出行或者商務通信服務;第二是針對海外用戶到中國的更加本地化服務。
記者從蝸牛移動展臺獲悉,預售的國際免卡面向美國、新加坡、韓國、日本、泰國、柬埔寨六個國家,最便宜的泰國、柬埔寨免卡價格為50元,包含七天上網不限流量和10分鐘通話,另外,美國免卡是30日套餐卡,售價180元包含美國本地無限語音、無限短信,4G流量5GB,3G流量無限量。
不少在場的參觀者向記者反映,乍一看資費很吸引人,但一想到要把自己國內使用的SIM換出來就很麻煩,而且類似這種國外手機卡,在淘寶上也隨處可見,如果虛擬運營商拿到牌照,就只是做一個國際批發代理商,優勢似乎不夠明顯。
中國虛擬運營商產業聯盟秘書長鄒學勇告訴記者,2014年中國出入境游客人次均破億,國際漫游確實是一個不小的市場,而且相比國內批零倒掛,經營國外流量還是有一些空間。據了解,虛擬運營商從國內三大電信運營商批發來的流量資費大約為1毛/MB,而運營商提供給用戶的最低資費已降到約6分/MB,缺乏優勢。
但是,虛擬運營商瞄準海外漫游市場并非新鮮事,之前連連科技就已推出。另外,即便是沒有獲得虛擬運營商牌照的企業也能做,比如華為的“天際通”。
“這也是為什么虛擬運營商發展至今依然低迷的原因之一,主要是自身業務定位不夠清晰”。鄒學勇說,很多虛擬運營商拿到牌照后只是嘗試性地做,并沒有足夠的投入。
263移動通信副總經理吳斌告訴記者,只有掌握核心網和流量這些關鍵資源,才能有話語權。就好比做蛋糕要有烤爐和面粉,而不是問別人借,才能打造自有品牌,否則遇到產品調整,和主運營商的協調周期都得耗費15天甚至一個月。做國際市場亦是如此,倘若盯著資費差價或是依舊擺脫不了一張實體卡,可能也就沒法實現用戶群的增加。電信業也需要“互聯網+”來顛覆,產生更多化學反應。
“國家發放虛擬運營商牌照,是為進一步促進信息消費,為用戶提供更多的選擇和更好的服務。”吳斌說,虛擬運營商要告別扎堆,布局不同的領域才是健康的生態。事實上,從目前的競爭態勢看,一個細分領域中也只有前幾家能存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