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道,今年7月,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三大運營商集中下調國際漫游收費,最大降幅超過90%,但國內漫游及基本資費標準卻為何“按兵不動”呢?
從今年7月1日起,中國電信面向所有已開通國際、港澳臺漫游服務的245個國家和地區大幅下調數據流量、通話、短信資費,最大降幅超過90%,中國電信市場部營銷處龍祥東告訴記者,國際漫游資費降低,更多地取決于與國外運營商的談判。
龍祥東:很多國外運營商,像數據流量每一兆都超過10塊錢,這次我們大體上都降到10塊錢,實際上這塊是我們自己補貼給用戶的。
中國聯通早在5月1日打出了降費的第一槍,中國聯通新聞處處長傅玉輝:主要是標準資費降至5元起,涵蓋了港澳臺,新馬泰,日韓澳、英法德,荷美加和巴西等國家和地區,這次降費幅度在80%左右。
中國移動市場部價格管理處項目經理范哲介紹,他們最大的賣點是,流量“包天隨便用”。
范哲: 3元包3兆,當用戶使用到30元的時候,我們就不再收取流量費了,就是不會出現天價流量費的情況。
與國際漫游資費大幅降低相比,國內漫游費“按兵不動”是何原因?
中國通信業知名觀察家項立剛分析:對于絕大部分套餐用戶來說,國內漫游費已經是很少或者幾乎沒有了,也就是說對于主導用戶來說,這件事已經不是很嚴重了。他在全國馬上做漫游費的全部取消可以說成本很不劃算,所以到現在就是,漫游費到今天仍然存在。
數據顯示,國際業務對運營商的收入、利潤貢獻占比較小,大部分消費者對運營商的降費措施都沒有明顯的感受。專家認為“提速降費”仍存盲區,降低通訊資費不應“擠牙膏”。
中國人民大學商法研究所所長劉俊海:運營商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統一的經營活動,從理論上講談不到額外收取漫游費的問題,降低通訊資費還有助于落實互聯網+的創新策略、有利于拉動旅游服務業的可持續增長和繁榮,降低中低收入群體資費負擔,刺激消費,提振消費信心,拉動新興行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