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電信行業的增長已看得見天花板了,融合通信對于運營商來說,承載著轉型和迎擊OTT沖擊的美好期待。但目前三大運營商的態度和步伐出現差異化。中國移動已經發布基于融合通信的“三新·和”自主品牌手機,并計劃2015年實現商用。
而中國電信已經小碎步,在積極研究VoLTE演進的同時打造自有的OTT通信能力,推出基于WebRTC的OTT實時通信天翼RTC,并表示在今年3月份商用。
中國聯通目前雖還沒有具體的計劃流出,但也表達了自己的態度:“運營商與OTT爭得不是業務而是入口,并且在未來運營商應與OTT企業由競至合。”
移動:雖有挑戰但已提上日程
中國移動2014年初發布關于融合通信的白皮書,直到年底才發布基于融合通信(RCS)的“三新·和”自主品牌手機,并表示融合通信將于2015年實現商用。
所謂三新是指新通話、新消息、新聯系。其中“新通話”就是基于VoLTE技術的通信體驗,不僅可以提供高清語音和高清視頻的多媒體通話,而且接入時延大幅縮短,掉線率接近于零。目前,中國移動已明確要求合作的手機廠商支持VoLTE和RCS融合通信功能。
但是中國移動技術部技術發展處處長張炎認為融合通信其實還面對一些挑戰:“LTE沒有電路域,需要基于分組提供IP語音業務,即VoLTE,實現高清語音、視頻等通信業務,同時與現網2G/3G語音互通。而且隨著LTE網絡的部署,OTT應用的特性及用戶體驗都將得到增強,這本身對運營商就是一種沖擊。”
聯通:運營商應與OTT企業由競至合
但是中國聯通研究院網絡技術部技術專家符剛認為基于E.164號碼的語音和消息業務仍然是運營商的核心業務,運營商在話音和消息上仍有自身的優勢。
“但是融合通信開啟了運營商業務轉型的大門,運營商應該以開放心態推動產業的縱深合作,最大沖擊和挑戰來自自身。因此融合通信業務的發展,首先要做好傳統業務的繼承和提升。”
另外,符剛提出未來電信運營商應該能力開放,“一是網絡能力開放,即基于OMA標準化RESTfulAPI實現網絡側業務能力開放。二是終端能力開放,即基于SDK和GSMA標準化終端API實現終端側業務能力開放。”
提及運營商與OTT之爭,爭奪的本質不是業務,而是業務的入口。“終端上語音+消息+地址本是運營商業務的入口;而APP是OTT的入口,能夠根據用戶需求快速迭代,提供優質體驗的UI。”
其實OTT和電信運營商在話音和消息業務方面沒有本質區別,并且運營商的VoLTE和互聯網語音底層技術趨同:都是基于IP系統、C/S模式建立P2P會話以及相似的協議和邊罵解碼。而VoLTE技術標準、芯片、終端等產業鏈全面支持,全球運營商可以共享產業鏈帶來的優勢地位。
盡管如此,運營商也應該跟OTT企業深度合作,由競至合。“運營商的優勢就是提供原生的終端入口、電信級基礎通信能力以及豐富的線下渠道。而OTT優勢是業務種類豐富,快速迭代。社交功能強、用戶粘性大;拉動數據流量的使用量。因此二者應以提供最好的用戶業務體驗為目標,充分結合運營商與OTT各自優勢,深度合作實現共贏。”
電信:天翼RTC 2015年3月商用
跟其他兩大運營商相比,中國電信的小碎步算是快的,明確表示在積極研究VoLTE演進的同時打造自有的OTT通信能力。因此推出基于WebRTC的OTT實時通信天翼RTC,并表示在今年3月份商用。
目前,音視頻通信的IP化是必然和正在發生的變遷,并且從單獨的業務逐漸走向業務應用內的功能,未來更多的語音和視頻通信存在各種“非傳統電話形態”的應用。
眾所周知,全球主導電信運營商的IP音頻通信的業務發展路徑有兩個選擇:一是向VoLTE演進,需要根據自身網絡情況及產業鏈的支持逐步演進,二是打造自有的OTT通信服務,通過合作、收購、自主研發等多種方式,其中WebRTC技術亦受到眾多運營商的關注并推出相關服務。
而號稱“讓你的應用會說話更可視”的天翼RTC,就是基于WebRTC的OTT實時通信能力的引入,是自主研發和運營天翼RTC能力,作為中國電信“去電信化/互聯網化”的通信能力以云服務方式對外提供,重點面向應用內通信市場,與IMS網絡形成互補。
中國電信北京研究院社交通信產品線產品總監楊鑫日前透露:“中國電信將在積極研究VoLTE演進的同時打造自有的OTT通信能力。”足見中國電信也正在謀求轉型。據了解,目前點對點語音和視頻能力已在部分友好合作伙伴集成商用,計劃今年3月份正式發布包括多點在內的多個實時通信能力,全面商用推廣在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