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欄目曝光了中國移動扣費藏“貓膩”,不明業務亂扣費的現象。并且評論指出,本應為消費者提供服務的企業,卻利用自己的職務之便和技術之長,給消費者下套,騙取錢財。而且居然已經成了業內公開的秘密,行為和偷錢搶錢在本質上沒有區別。作為企業,信用是根本。如果失去消費者的信任,不僅談不上發展,恐怕連生存都會成問題了。
作為企業,理應視誠信為生命,但中國移動無視誠信,騙取錢財的行為不僅沒帶來危及企業生存的問題。相反,其仍然發展的風生水起,營收和利潤并未因不誠信問題受到影響,這豈非咄咄怪事!其實,要解釋這一問題很簡單,沒有監管部門的撐腰與主動作為,和有錢任性的壟斷企業斗,消費者注定是失敗者,壟斷企業不可能生存不下去。
眾所周知,我國的移動通信市場處于壟斷狀態,無非三家運營商供消費者選擇使用,消費者別無選擇,除非回到原始社會,安守桃花源般生活。而在三家運營商中,中國移動又占有絕對優勢,其客戶數量和營收及利潤遠非其他兩家所比,根本不擔心客戶資源流失,更不害怕消費者用腳投票。于是,作為“大哥級”壟斷企業,似乎天然有著不講誠信、耍無賴的地位和優勢。
中國移動亂扣費,已不是被曝光一次兩次的事了,其之所以敢屢曝不改亂扣費,敢靠“免密工號”來方便操作亂扣費,更敢默許、縱容甚至以“任務”的形式鼓勵員工亂扣費,除了其處于絕對的壟斷地位外,違法成本低也是重要原因。
亂扣費被發現和舉報存在著概率問題。除非出現明顯異常,很少有消費者特別關注自己的手機消費詳情,尤其是中老年和農民消費者,更不會也不懂如何查詢消費詳單,這就給運營商亂扣費留下了可以鉆的空子。譬如,前兩天,單位一阿姨拿著手機找到筆者讓幫忙打電話換個套餐,誰知順便查詢方知竟然開通了每月將近30元的增值業務,阿姨對此則一無所知。惡劣的是,多數業務與阿姨的工作生活都不搭邊,如已近退休,連電腦都不會操作的阿姨竟然還用上了收費郵箱,豈不可笑!而農民消費者更是亂扣費的“冤大頭”,日常只會打電話的農民如何知道還有各種增值業務要扣去自己的辛苦錢,一些心存疑慮者也會被客服的花言巧語所打發。
通常,發現被亂扣費后,消費者只要求取消了事,不會深究。由此,亂扣費被發現和舉報的概率本來就小,被識破后也僅負返還費用責任,甚至僅僅取消業務就行,返還責任都無須承擔。也即,未被消費者發覺和投訴后僅退訂而不返還多扣費用這兩部分構成了亂扣費的利潤來源。難怪運營商可以毫無顧忌地亂扣費了。
那么,萬一有消費者要和中國移動較真到底,結果會如何呢。取證難、訴訟難,律師費、誤工費都是消費者維權路上的門檻,那一道邁不過去,都贏不了官司。況且,為了區區幾十元、上百元費用,縱使贏了官司,消費者也得不償失。就是讓運營商再賠償律師費、誤工費,也傷不了其筋骨和元氣,當然更談不上“恐怕連生存都會成問題了”。
維護消費者權益,不能靠壟斷企業良心發現。面對亂扣費,消費者要敢于說不,利用法律手段維護權利。監管部門更不能當“睜眼瞎”,而要支持消費者維權,更應及時亮劍,查處亂扣費違法行為,尤其需加大懲處力度。譬如,拿出處罰葛蘭素史克行賄行為30億元的氣勢,至少,來點處罰茅臺和五糧液價格壟斷行為4.49億元的力度。否則,有錢任性無賴的壟斷企業生存總是沒問題,和壟斷企業斗法的消費者依然很受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