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錢,如果用短信,只能發10條;如果用微信,即使按照1MB/1元的高資費計算,也能發數百條文字小消息。
前日,中國移動發布的前三季度運營數據顯示,在移動互聯網的競爭下,短信使用量同比下降超20%,數據流量卻同比增長98.6%。此外,在工信部發布的9月份通信業務經濟運行情況中,“短信將死”也是三大運營商共同面臨的困境。
財報:中移動短信下滑超20%
20日,中國移動發布的前三季度運營財報顯示,前三季度運營收入為4812億元,同比增長3.9%;凈利潤826億元,同比下降9.7%;短信使用量4553億條,比上年同期下降了20.2%。
財報稱,移動互聯網帶來的沖擊,導致語音和短信彩信業務繼續下滑。早在今年5月22日的股東大會上,移動相關負責人就表示,受微信的影響,中國移動2013年短信量銳減15%,在今年前4個月,跌幅就進一步擴大至了20%。
目前,聯通和電信尚未公布前三季度運營數據,但據工信部最新公布的《9月份通信業經濟運行情況》,今年1~9月,全國短信彩信業務量持續下滑,短信收入同比下降14%,減少營收65億元。工信部發布的“2013年~2014年各月移動短信業務量和收入同比變化圖表”更能反映短信業務近期的變化———自2013年1月起,短信業務量一直高位正增長,但2014年1月至今,該曲線圖大幅下滑。
曾幾何時,節假日群發祝福短信,幾乎成為我們的“傳統”。工信部數據顯示,2013年春節期間,全國短信發送量達到歷史最高的311.7億條,其中除夕當天就發送了120億條;但2014年除夕到初七,全國手機用戶平均使用移動數據流量46.6M,較平時高出25.3%,微信、微博等新型移動互聯網業務成為流行的拜年方式。受此影響,全國移動短信發送量累計僅182.1億條,同比下滑41.57%。而騰訊公布的數據顯示,除夕夜微信用戶信息發送總量是2013年同期的2倍,當天微信發送高峰時段,平均一分鐘就有1000萬條信息發出。
在工信部公布的9月的全國短信業務量數據中,由用戶主動發起的點對點短信量下跌了19%,短信業務總量占比降至47.9%。工信部對此表示,這表明短信作為用戶間溝通工具的作用進一步減弱,微信等新型即時消息應用正不斷取代傳統短信、彩信業務。
運營商:正在打造新“短信”
隨著3G、4G技術的成熟,資費實惠、形式更豐富的微信等應用正逐漸成為人們溝通的主要工具之一。成都市民小陳是一位普通公司職員,他表示自己“幾乎一月都發不了10條短信。”所有對外溝通都是微信或電話。小陳說,微信更為方便的是同事間有事可以臨時拉個群組,直接溝通,效率更高,不用像以前那樣動輒幾十條的群發工作短信。
電信專家付亮表示,現在語音資費已經降到一毛錢一分鐘,短信大多數仍是一毛一條,承載的信息還是和以前差不多。作為對比,微信即便按照1M流量1塊錢的高資費,1M可以發上千條文字消息。“短信在4G時代消失很正常。”付亮認為。
對于這一現狀,運營商正謀求變化,做出應對。2014年3月,中國移動提出“融合通信”戰略,打造新“短信”,這種新“短信”可以像微信一樣發送文字、圖片、位置等信息。聯通則與微信合作在多個城市推出定向流量包的“微信沃卡”;電信則與網易合作推出即時通訊應用“易信”。在面對微信等即時通訊產品的強大沖擊,傳統短信這種電信業務形態和模式正在發生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