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國家年末三大運營商逐漸開始與轉售商簽署轉售協議,工信部發放虛擬運營牌照,目前將形成40家左右的虛擬運營商參與我國的虛擬運營。經歷快一年的準備,有十多家虛商開始放號運營,目前許多人對我國虛擬運營的未來分唱衰者和唱紅者兩種。
那么,我國虛擬運營商的未來到底有多坎呢?
首先,筆者認為虛商首先要完成從轉售商到虛擬運營商的轉型。目前比較有利的是阿里、京東和蝸牛,最先完成從轉售到虛擬運營轉型的虛商。最難的將是傳統的渠道運營商。以行業為背景的虛商可能就單個領域進行突破。這種轉型的難題對原有虛商申請之前的資源進行利用再加上可能虛擬運營的方向。這種轉型需要1到2年時間,如果不能在這兩年的完成轉型,那么就有可能成為虛商的先烈。
其次,虛擬運營要做到的“三化”。一是去通信產品化,也就是在完成初步的能力時,虛商將首先避開與三大運營商相同的套餐模式,要至少跨界一次或者兩次,實現去電信產品化,光賣短息語音或者流量,必然思路,永遠也走不出轉售價格倒掛的。二是去轉售化,也就靠差價的盈利模式是不能成立,同時運營資源圍繞轉售來做也是最大的誤區,系統搭建的初期沒有前瞻的去轉售化的戰略規劃,將誤入歧途,難以自拔。三是去主業化。這里說的主業,是指虛商在申請牌照之前的主業。去主業的意思不是一開始就是不依靠主業,而是一開始用盡主業的資源,讓主業與虛擬運營水與火的燃燒,最后去主業化,完成主業的升級,企業的戰略轉型。這個要三到五年實現。
第三,完成從虛擬運營到民營通信運營商的轉型。筆者認為目前我國的在混合經營制的東風下,虛擬運營才剛剛起步,也是政策最嚴格的時期,政策將越來越對虛商有利,也就是說目前是虛商最難的時候,以后沒有再比目前對虛商更不利的政策出現了。比如價格倒掛會現象會逐漸趨于合理,互聯互通會逐漸解決,民眾會越來越認可虛商,虛商的產業鏈會更加完善,開放的領域會越來越多(有線寬帶、除頻譜之外的資源都有可能對虛商開放)。這個過程也許五年也許10年,筆者堅信通信的未來是這些民營通信運營商的。
最后,個人認為虛商如果按照此路徑演進,或者不快速演進,也許就是最先倒下的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