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中國電信簽約的虛擬運營合作伙伴包括海航、富士康、聯想、海信、平安、民生、星美、鳳凰、海爾、小米。中國電信已于6月底與上述十家企業簽約繼中國移動公布17家虛擬運營合作伙伴之后,中國電信近日敲定了第三批虛擬運營合作伙伴。
財新記者獨家獲悉,與中國電信簽約的虛擬運營合作伙伴包括海航、富士康、聯想、海信、平安、民生、星美、鳳凰、海爾、小米。中國電信已于6月底與上述十家企業簽約。
至于百度,知情人士告訴財新記者,百度一開始確實有參與虛擬運營的想法,但中途退出。中國電信最終確定的合作伙伴名單里,沒有百度。
與前兩批中國電信選擇的合作伙伴相較,第三批合作伙伴不再是以考慮渠道為主,它們的形態更加多元化。從目前確定的名單來看,包括四家硬件廠商、兩家文化傳媒公司、兩家金融機構、一家航空公司,多數以旗下子公司開展具體的虛擬運營業務,譬如民生銀行以旗下民生電子商務有限責任公司申請虛擬運營牌照。
此前,中國電信曾公布過一批與之合作的虛擬運營合作伙伴名單,包括蘇寧、國美、迪信通、樂語、天音、愛施德、話機世界、京東、阿里(萬網)、用友、連連科技、三五互聯、北緯通信、長江時代、分享在線、朗瑪信息16家合作伙伴。曾有專業人士評價,虛擬運營合作伙伴的選擇幾乎成了三大運營商之間的渠道代理商爭奪戰,“虛擬運營變代理”。
國際咨詢機構威普咨詢全球副董事侯成芬分析,4G時代到來,如何才能發展更多的用戶并留住用戶,成為中國電信轉型的巨大命題。這一命題同樣體現在虛擬運營合作伙伴的選擇上。我們看到,中國電信此次選擇的合作伙伴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用戶基數大且對渠道有一定的控制力。
“中國電信選擇的合作伙伴中,海爾、聯想、海信、小米都是硬件廠商。硬件廠商做虛擬運營,一是硬件與通信有著天然的聯系,在賣出手機或智能家居等硬件的同時很自然地賣出通信服務;一是借著通信服務,硬件廠商可以更好地向上下游譬如應用、后端服務等方向拓展。”侯成芬分析,“不過,從全球來看,硬件廠商做虛擬運營的模式并不多。基于中國獨特的虛擬運營市場環境,硬件廠商可能會有新的發展態勢。”
據財新記者了解,鑒于前兩批虛擬運營企業的經驗,此次與中國電信談合作的廠商都充分考慮了現實問題,在用戶目標、保證金等方面相對理性。“不再是動輒就喊出幾百萬的用戶規模,多數合作伙伴承諾的用戶目標都是幾十萬規模。”
中國電信在某些特定條款上也做出了妥協。據財新記者了解,中國電信在考慮了合作伙伴需求基礎上,允許第三批合作伙伴自建BOSS(即Business &Operation Support System的簡稱,即業務運營支撐系統)。此前中國電信并未放開BOSS的建設。
目前,中國電信已經向工信部報送了合作伙伴名單,正在等待工信部審批。只有工信部審批結果出來,才算真正的塵埃落定。
所謂“虛擬運營”,即企業從基礎電信運營商處購買移動通信服務,重新包裝成自有品牌并銷售給最終用戶。工信部稱之為“移動通信轉售業務”,意欲開展為期兩年的業務試點。
截至目前,工信部已分兩批發放了虛擬運營試點牌照,19家企業獲得入場券。接下來的七八月,工信部將發放第三批虛擬運營牌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