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信部發放了第三批虛擬運營商牌照,而第四批虛擬運營商包括海航、富士康、聯想、海爾在內的企業都可能位列其中。雖然各家企業對虛擬運營商的牌子非常渴望,但殘酷的現實卻是虛擬運營商難以逾越的門檻。
有消息稱,三大運營商已給出官方數字,前兩批19家虛擬運營商總用戶在20萬左右,也就是說從5月份開始發售SIM卡的19家運營商平均一家的客戶僅有1萬余人。
經濟導報記者調查發現,虛擬運營商正陷入窘境:三大運營商給出的價格并不低,同時170卡使用起來也不方便,讓不少消費者敬而遠之。
尚未完全放號
去年12月,工信部頒發了第一批虛擬運營商經營牌照,天音通信、京東、迪信通等11家企業成為虛擬運營商。今年1月,國美電器、蘇寧云商等8家企業也獲得了這一牌照。本次,又有6家企業獲批入局。至此,國內虛擬運營商總數已達到25家。
前兩批獲得虛擬運營商資質的企業也已迅疾放號。5月份,包括京東、蘇寧、國美、天音通信等企業都展開用戶拉攏攻勢,公布套餐價格,接受號碼購買。
然而,自5月開放170號段至今,總共有20萬左右的用戶,令人尷尬。更令虛擬運營商郁悶的是,根據艾媒咨詢研究報告,有22.8%的用戶聽說過虛擬運營商,但不了解;有62.9%的用戶根本不知道虛擬運營商是什么。
與三大運營商龐大的用戶規模相比,19家虛擬運營商不到20萬的用戶總數實在相差甚遠。到底是什么原因導致虛擬運營商用戶增長緩慢?中國虛擬運營商產業聯盟秘書長鄒學勇對導報記者表示,19家虛擬運營商中有14家已放號,但只是發放了一小部分體驗卡。據導報記者了解,這些用戶主要是虛擬運營商從業者和手機號碼發燒友等。
鄒學勇認為,目前虛擬運營商沒有真正放號,正式放號在10月份。很多用戶其實想買號,但買不到,同時購買流程、繳費流程等也不完善。
另外一個現象也體現了開放百日來虛擬運營商面臨的“叫好不叫座”問題。日前,在北京召開的一場關于電信業開放與虛擬運營商的研討會上,當“會場內有多少人在用170號碼”的調查被拋出之后,現場調查結果略顯尷尬,包括虛擬運營商企業、通信行業專家在內的百余人會場中,使用170號碼的不超10人,甚至有的虛擬運營商員工也不愿使用。
“我們在運營商拿到的價格沒有優勢。‘流量不清零’等形式已經被傳統運營商跟進了。”分享通信執行總裁康志斌表示。
轉售價格過高,這事兒讓25家虛擬運營商頗感無奈。而隨著傳統運營商利用4G業務來夾擊虛擬運營商的3G業務,“批零倒掛”是虛擬運營商面臨的現實。
鄒學勇表示,在轉售企業剛開始與基礎運營商簽訂協議時,按照市場價格的六折至六五折批發套餐。但在4G時代來臨之后,運營商對資費進行了大幅下調,給虛擬運營商的批發價格卻沒有相應降低,后果就是虛擬運營商的3G套餐資費要高出基礎運營商的4G資費市場價格。“批零倒掛的問題不能解決,轉售企業在4G時代將會遇阻。”
不通聯的170
“我有一張170的卡,但我基本上不用。”12日,濟南一家電賣場的銷售人員張宇對導報記者說,“這是公司強派的卡,不買也得買,但買了之后發現不好用。”
迪信通的用戶陸啟圣坦言:“170除了號碼比較特別之外,并無顯著優點,套餐價格也不比傳統的便宜。若出現什么問題,也找不到解決問題的營業網點。”
“換上170后剛開始感覺很新鮮,但后來發現,不接我電話的人越來越多,”張宇說,“后來才知道,我的170號碼被360、騰訊等手機軟件識別為騷擾電話,被自動攔截了。最后無奈之下只能將170卡束之高閣。”
據導報記者了解,部分固話撥打170號碼時會顯示為空號。對此,導報記者專門做了測試,分別使用鐵通和聯通的固定電話撥打陸啟圣、張宇和其單位同事的170號碼,7個170電話的14次測試中,有10次被告知是空號,另外兩次是“暫時無法接聽”,只有兩次能接通。
對此,鄒學勇表示,在信號上,虛擬運營商和三大運營商并無差別,出現問題是因為一些軟件和系統不識別。
據導報記者了解,銀行卡無法綁定手機號、網上銀行無法使用,或是收不到短信通知、無法撥打銀行客服電話,是170號段用戶遇到的最“致命”的問題。據了解,目前僅有少數銀行以及部分大型網站可以識別170號段。
對于這個問題,導報記者分別致電蘇寧互聯、分享通信等多家虛擬運營商的客服。“因為多數銀行還沒有更新數據庫,無法識別170號段的手機號。這不是我們的問題,而是銀行需要定期升級,添加數據庫,我們已經跟銀行協商,具體日程還沒有定。”上述客服不約而同地給出同樣的答案。
鄒學勇表示,目前三大運營商與虛擬運營商以及虛擬運營商產業聯盟正在協調,已將報告遞交給了工商銀行、建設銀行等多家銀行,預計10月份后80%的銀行可以解決170號碼的識別問題。
在鄒學勇看來,虛擬運營商除了正在遭遇“水土不服”的各種不適之外,宣傳噱頭太過火也容易導致用戶期待落空,從而對整個170號段產生懷疑,如何維系品牌形象成為整個行業的最大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