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25日批準新一批移動通信轉售試點企業名單,包括朗瑪信息、用友移動等6家企業將加入170號碼陣營。然而,自開放購買以來,170用戶規模仍很有限,且用戶熱情不足。隨著陣營擴大,在亮出低價、不清零、定制化“底牌”后,“免費通信”或許并不遙遠。
6家新伙伴將開通170服務
根據工信部公布的第三批移動通信轉售試點企業名單,貴陽朗瑪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中興視通科技有限公司、用友移動通信技術服務有限公司、中郵世紀(北京)通信技術有限公司、北京世紀互聯寬帶數據中心有限公司、銀盛電子支付科技有限公司6家企業入圍。至此,國內獲準從事移動通信轉售業務試點企業已有25家。
2013年國家決定引入民營資本從事移動通信轉售業務,這被認為是向“電信市場”輸入活力的重要途徑。陸續有兩批民營企業獲準從事“虛擬運營”業務,開始推出“打包”“優化”后的手機服務,170號段正式問世。
以蝸牛移動、阿里、京東為代表的一批企業先后推出了特色通信服務,直擊電信市場消費“老大難”。比如,蝸牛移動推出“免卡”概念,資費更低且流量不清零;阿里通信實現了話音部分和流量部分靈活轉換;愛施德推出定制化套餐服務。
虛擬運營商的“鯰魚效應”也漸漸顯現。三大運營商紛紛降低身段提升服務。如中國移動多次調降4G資費,并將套餐“定制權”還給消費者;中國聯通啟動了3G4G一體化套餐,套餐可任意組合;中國電信還嘗試推出極具“互聯網影子”的iFree卡,搶占用戶。
專家認為,更多涉及民生領域“大牌”開始提供170號段SIM卡,更多創新服務或將實現,例如,家電可實現智能控制、銀行業務可實現移動定制、瀏覽網站可定向減免流量等等。
百日“成績單”:用戶有限 熱情不足
然而,現實卻稍顯尷尬。盡管開放購買百日有余,170號碼卻面臨了諸多“難題”。用戶對170號碼認知不足、購買動力不夠、熱情不高、配套服務還不完善,這些都困擾著虛擬運營商。
“虛擬運營商是啥?和騷擾電話有關系嗎?”在北京外企工作的林翔謙說,他和大多數同事都沒聽說過虛擬運營商,更不知道170號段有什么區別。
而即便知曉170是什么的用戶,也表示很難選擇170號碼。在北京工作的李未說,盡管170不清零、價位低、還能定制,但想想原有號碼換號后的麻煩,省下的錢還不足以讓他選擇170。
已經辦理虛擬運營商號碼的用戶也遇到了問題。因套餐個性化、不清零且資費更低而選擇170號碼的北京大學生許欣盈說,雖然已經使用近兩個月,但仍有不少問題困擾著她。“學校內網注冊手機號、咖啡廳WiFi注冊、郵箱驗證這些功能都不識別170號碼,無奈只能再辦個186號碼。”
艾媒咨詢研究報告顯示,有22.8%的用戶聽說過虛擬運營商但不了解;有62.9%的用戶根本不知道虛擬運營商是什么。
另外一組數據則透露了開放百日來虛擬運營商面臨的“叫好難叫座”。日前在北京召開的一場關于電信業開放與虛擬運營商的研討會上,業內專家透露,當前170用戶總規模僅維持在20萬左右。
“會場內有多少人在用170號碼?”現場調查結果略顯尷尬,包括虛商企業、通信行業專家在內的百余人會場中,使用170號碼的不超10人。“甚至有虛擬運營商員工都不愿使用。”在場人士說。
“免費通信”或是170服務的出路
專家認為,用戶規模有限與熱情不足,對于起步初期的虛擬運營商來說屬于正常情況。隨著更多百姓熟知的“大牌”企業開始提供170服務,基于“免費通信”的創新“玩法”將成為未來趨勢。
工信部電信規劃研究院市場經營研究部主任許立東認為,從國際來看,虛擬運營商在一國發展較好的有四五百萬用戶規模,而中國市場比較大,增長空間也很大。當務之急是讓用戶認可170號段,提供更多“資源捆綁”式“新玩法”則是未來虛擬運營商發展的空間所在。
“為什么要選擇虛擬運營商SIM卡,必須給用戶一個選擇的理由。”許立東說,中國移動通信普及率超90%,意味著只有“一戶多卡”才是170增量來源。而業內人士認為,最充分的理由或來自于“免費通信”。
“向用戶提供免費的移動通信,這是未來虛擬運營商能夠發展和生存的一個必然的道路。”虛擬運營商企業巴士在線CEO王獻蜀舉例,比如公交乘客轉變為可獲得車載免費WiFi的用戶,這就成了基于“免費”的“創新模式”。
虛擬運營商產業聯盟秘書長鄒學勇認為,讓簡單的170SIM卡變成一種入口“標識”,更多的創新模式將會出現,比如智慧醫療、智慧家居等。
中國電信北京研究院戰略與規劃研究部吳強說,國外市場虛擬運營商可與基礎通信企業進行多模式合作,比如,虛擬運營商可在醫療、金融、汽車、能源等領域,與電信企業合作挖掘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