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三大電信運營商年報均已披露,行業收入增速開始放緩。其中,中國移動利潤出現下滑,中國電信、中國聯通利潤雖同比增長,但總量不大。在4G時代提前來臨、互聯網企業及OTT競爭壓力加劇的情況下,投資者和分析師不免產生疑問,電信運營商的好日子是否到頭了?
在三寡頭競爭的市場環境里,影響利潤的因素很多,但最根本的因素是對市場份額的非理性追求導致的非理性競爭,即競爭無序。三寡頭展開“三國殺”,利潤也就這樣被消耗掉。筆者認為,進行理性競爭是三大運營商利潤持續增長的根本出路,而這又依賴于行業監管部門和運營商的雙重努力。
應出臺非對稱監管政策
對電信運營商的監管國際上有非常成熟的經驗,以美國、韓國為代表,實施了非對稱監管政策,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主要做法就是對主導運營商市場份額實施紅線控制,不能超過50%,否則進行嚴厲處罰。主導運營商不追求額外份額,甚至幫助其他運營商發展業務以提升市場份額,避免自身份額超過監管紅線。非主導運營商也非常清楚自己的優劣勢,在余下的份額內競爭,追求資本收益最大化,市場呈現和諧競爭的格局。
自中國聯通1994年成立以來,我國對電信行業已進行了多次重組,但一直未實施非對稱監管,行業的一切亂象皆由此而生。如中國移動地市級分公司普遍實行積分實物兌換,月話費超過30元的用戶每年有資格兌換1桶5公斤的食用油,以20%用戶保守估算,中國移動(省公司集采)每年采購食用油超過10億公斤,成本開支超過75億元,成為中國乃至全世界最大的食用油團購商,在全世界運營商中獨樹一幟。再看我國的市場格局,截至2013年底,中國移動的移動用戶7.67億戶,占比62.2%;中國聯通2.81億戶,占比22.8%;中國電信1.86億戶,占比15%。而2012年三家占比分別為64%、21.6%、14.5%。經過這么多年殘酷的非理性競爭,尚未達到美、韓國家的市場格局,代價實在太大。中國移動如今取得了固話寬帶的牌照,雙寡頭競爭格局將被打破,固話寬帶“三國殺”即將開始。因此,監管部門出臺非對稱監管政策就顯得非常迫切。
實施寬帶業務轉售
在工信部的主導下,累計已經發放了幾十家虛擬運營商牌照,阿里、京東、蘇寧、國美、愛施德、樂語等分別與三大運營商簽訂移動轉售業務協議,170號碼即將開賣,廣大用戶在三大運營商之外又多了更多選擇,競爭趨于激烈。
但寬帶領域目前問題很多,社會輿論、監管部門對上網速率和資費意見很大,電信、聯通兩家寬帶主導運營商也是有苦難言,紛紛叫屈。主要是寬帶領域“最后一公里”的小區接入不可控,一些小微寬帶公司甚至一些“地下”寬帶公司,憑關系壟斷了不少小區的寬帶業務,靠低質低價招攬用戶,批發少量帶寬發展大量用戶,上網速率根本無法保證。因此,規范寬帶領域的競爭,推動寬帶業務轉售,發放寬帶業務虛擬運營商牌照尤為必要。
如果小微寬帶公司和“地下”寬帶公司都走到臺前,與三大運營商簽訂合作協議,結成利益共同體,就會形成運營商、寬帶服務公司、廣大用戶三方共贏的格局。三大運營商負責集中投資建設更大帶寬,“最后一公里”接入由簽約的寬帶服務公司建設、維護、運營,用戶可以享受二者合作提供的高速上網服務。這樣運營商轉變為帶寬提供商,將光纖布到小區和樓宇門口即可,不僅節省大量小區和樓宇接入投資,還可以減少寬帶營銷和維護人員,削減寬帶營銷成本和維護成本。寬帶服務公司則成為終端網絡服務商,負責小區和樓宇寬帶銷售和終端網絡建設維護工作,其收益有保障,投資積極性大增,服務質量也會大幅提升。用戶則付出10兆的費用,享受真正10兆的服務。
推行混合所有制
事實上,隨著央企推進混合所有制,三大運營商已經開始思考應對策略。對于任何一家運營商,資產上萬億,主業是全程全網的移動和寬帶業務,民資進入卻有一定難度。即使不考慮溢價因素,按凈資產作價入股,投入100億元也只能占運營商1%股份,若要占34%股份必須拿出3400億元的真金白銀,民企誰有如此實力?當然,也不要被嚇倒,在增值業務領域二者合作空間還是很大的,尤其在移動互聯網領域,民企優勢非常明顯。
前幾年中國移動推出的飛信,壟斷了手機及時通信市場,中國聯通、中國電信都無還手之力。騰訊的微信出來后,移動用飛信反擊,中國電信推出翼聊,效果均不理想。此外,三大運營商也想在手機支付等小額支付市場有所作為,紛紛成立支付公司,但發展都不理想。市場上3000多家小額支付公司,絕大部分比三大運營商的支付公司做得好。又如,服務器托管等數據中心(IDC)業務如火如荼,很多專門提供此服務的上市公司做得風生水起,三大運營商也投巨資加入競爭,在有帶寬資源優勢的前提下,大多是賠本賺吆喝。
在移動互聯網市場,國企應變能力弱,體制機制僵化,在競爭中難以勝出。但是三大運營商畢竟有渠道資源,只要放下國企架子,只參股不控股,引進民資搞合資合作大有可為,民企也是求之不得。
線上線下一體化
當前,移動浪潮洶涌澎湃,線上線下(O2O)一體化漸成大勢。三大運營商都在進行轉型,但效果仍不明顯。目前三大運營商業務銷售主要依賴于實體店,網上銷售不到10%;用戶繳費也同樣依賴于實體店,電子渠道繳費不超過20%;客戶服務依賴于話務員的電話服務。因此營業網點、營業員、話務員呈現三多現象。而國際運營商,如歐洲沃達豐(WODAFONE),線上比例接近80%,美國AT&T、日本DOKOMO、韓國SK等線上比例也都比較高。有關統計數據顯示,三大運營商實體網點(含社會合作)每家均不低于20萬個,自營網點不低于2萬個。如果對照國際運營商將線上比例調整為60%,線下比例40%,那么三大運營商線下的營業網點至少得關閉一半,削減營業人員分別不少于萬人,節省的房租等運營支出不會低于百億元級,同時效率會更高,服務會更好。
綜上所述,如果監管部門積極轉變思維,強化監管,運營商順勢而變,理性務實,通信業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又將迎來發展的春天,三大運營商也將走上利潤持續增長之路。筆者預測,今后三年,中國移動的年利潤將維持在1200-1800億元區間,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的年利潤將同時跨入300-500億元門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