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一级在线观看,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亚洲,免费一级欧美大片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運營商企業業務市場動態 → 正文

中移動:你為啥這么招人恨?

責任編輯:editor004 |來源:企業網D1Net  2014-04-03 11:23:21 本文摘自:百度百家

2014年4月2日,中移動再次出現在了新浪微博的熱詞榜上。

當天,中國經濟網發表了一篇文章《中移動香港套餐走紅:內地生活水平比港高100倍?》(本文結尾附有轉載),隨后,這篇文章被人民日報官方微博轉載,并迅速引發熱議,短短數小時內沖上新浪話題榜的第二位。

事實上,如果不考慮官方特意提升權重至第一位的“新浪微博上市”,#中移動香港套餐# 已迅速躥升為當日晚間時段的最熱話題。

這篇文章稱,“近日,中移動在香港的68港元(約54元人民幣)套餐在網絡走紅:1700分鐘通話,10000條短信,上網流量不限。而價格相似的中國移動內地58元套餐:350分鐘,10MB流量。”并指責中移動內地和香港享受的通訊服務存在差距巨大,“有內地用戶質疑‘難道我們的生活水平比香港高100倍?’”

對此,中移動在短短數小時后,就向多家媒體發出了一份極為詳細的回應聲明(本文結尾附有轉載)稱,香港電信市場和大陸電信市場在行業監管政策、產品設計、資費結構、定價模式等方面存在諸多不同,可互相借鑒,但不宜作簡單的價格對比,并列出多條詳細理由。

中移動的回應為何如此有效率?

這是因為,它已經不是第一次回應這個問題。

“還近日呢,這已經是一年多以前的話題了。”@我是二姐夫 發微博如此感嘆——事實上,中國移動官方聲明中所引用的論據,絕大部分都脫胎于這位資深的行業觀察者在2013年3月28日撰寫的文章《詳解中國移動香港"逆天"套餐:別以為他真便宜》。

可問題是,為什么一年前就已經有詳細分析的事情,直到一年后,又被翻出來成為熱點呢?

原因很簡單:中移動已經成為消費者眼中的壟斷與剝削代名詞,所以對于很多媒體來說,要想紅,罵中國移動,已經成為一個顛撲不破,百試不爽的真理。

同樣以新浪微博為例,關于截止2014年4月2日21點,#中移動香港套餐#這個話題的討論總數已經超過81萬,而此前24小時內的討論僅有17000次左右,即使是此前一周,獲得的討論也只有24萬左右。

這個數據再一次證明,這個話題已經被翻來覆去討論過了很多次。

這還不是全部。

資深獨立分析師@付亮的競爭情報應用 在最近的一篇文章里回顧,僅在2013年,中移動就經歷了央視炮轟、“流量清零”質疑、寬帶服務、壟斷+利潤第一、香港公司資費等多個不同角度的,規模較大的輿論危機。

而且,這些指責幾乎每隔幾個月,就都會被媒體翻出來添點油,加點醋,再爆炒上一番。

如果算上更多話題的爭議與指責,可以說,中移動幾乎每天坐在隨時噴發的民意火山口上。

客觀地來看,在這些輿論爭端中,有一些中移動“罪有應得”,但也有一些其實大有商榷余地,甚至在一些問題上,如果真說道理,中移動其實也能理直氣壯。

但問題是,當前已經形成的一個態勢就是,不論誰與中移動發生糾紛,不論對錯,對方都是媒體與民眾一面倒支持的奧特曼,中移動則已被貼上標簽,成為那只人人喊打的“小怪獸”。

可以說,已經很少有人去聽中移動的解釋,不管它是在講述事實,或是在巧言掩飾。

作為一家曾經處在中國改革最前沿的超級公司,中移動為何淪落到如此境地?

在我此前的文章中(您可以訂閱微信公眾號“科技雜談”查閱)已經有過分析,這里簡單概括:

1、中移動已經成為民眾反對國企情緒的祭品。

與其他國企相比,通信更貼近民生,比如兩桶油,其消費者相對社會階層較高,所以對價格敏感度較低,而電信行業已經普遍服務化,大量用戶對資費與服務極為敏感,而且這個層面的用戶對國企的抵觸情緒更強;再加上中移動的規模與利潤都是排名第一,不罵你,罵誰?

2、中移動自身問題的積聚爆發。

如今的中移動,已經不是10年前輕身快跑的中移動,過去的規模與成績;龐大的用戶與利潤;曾經規模與質量傲視全球,但如今已跟不上時代的2G網絡;已經復雜臃腫的管理層級,都是一個又一個包袱,拖累中移動的自身發展與客戶服務。

有一句話說得好,用槍打仗拿不回來的東西,要用嘴談判拿回來,難度是從地到天,同樣,如果企業業務、服務等自身基礎出了問題,要靠新聞宣傳來挽回企業形象,也是難上加難。

3、行業競爭無規范。

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

在電信行業,尤其是基層,惡性競爭已經到了一個無節操無下限的地步,三家運營商往往相互拆臺,如同馬克·吐溫《競選市長》一文中那樣,不擇手段彼此破壞對方形象,最后導致的結果就是,三家運營商都一身污水,整個行業都輸了。

以上三個因素相互作用,內外疊加,最終造成中移動的極度被動局面。

對此,我對中移動的建議是:

1、聞過則改,誠心提升自身服務。

2、如果無過,則加勉之,反正被罵啊罵的,早就習慣了。

3、其實吧,從另一個角度想,被罵也是好事——只有風口上的那只豬,才會知道被風刮是很疼的,要是有一天,其他國企或者騰訊超過中移動了,大家的靶子跟著轉移了,那時的中移動,或許反而會懷念現在呢?

附錄1、中國移動官方回應

香港電信市場和大陸電信市場是兩個不同發展階段的市場,兩者在行業監管政策、產品設計、資費結構、定價模式等方面存在諸多不同。

兩個市場有可互相借鑒之處,但不宜作簡單的價格對比。

中國移動在香港推出的68港元(約55人民幣)3GLite套餐,是香港3G向4G轉換過程中的一個臨時的特殊營銷案例,使用這個套餐也有附加條件。

(一)該套餐實際價格是80港元。因為使用這個套餐必須每月繳納12港元港鐵、隧道、移動電話服務牌照及行政費。

(二)要享受該套餐,必須簽約承諾使用套餐至少一年,且原有已選擇的優惠方案或者簽約期間有更加優惠的方案,客戶不能更改套餐。

(三)該套餐所包含的通話、流量還是短信僅限于本地,出港另行收費,出港就比照國際漫游資費收費。按照大陸國際漫游1/2/3元(人民幣)資費區估算,香港國際漫游資費的平均資費是中國移動大陸用戶資費水平的近10倍!

(四)該套餐的本地數據傳輸最快速度為每秒384kbps。這一速度僅是目前中國移動香港公司的3G最大傳輸速率42Mbps的1%。

(五)該套餐流量不可用于網絡分享及P2P功能 ,不能做服務器,只能自己手機使用。

(六)套餐流量不可用于顯示屏大于7寸之裝置,即既不能使用筆記本電腦、也不能使用pad。

(七)10000條短信不包含跨網短信,跨網短信0.6港元一條。香港主流運營商就有5個,要享受免費,必須確保發送對象與你在同一個運營商網絡上。

3GLite套餐比較適合數據需求低、很少出港的客戶,是中國移動香港公司在4G推出后制定的一個特殊營銷舉措,中國移動在大陸也經常會階段性推出一些類似的特殊營銷舉措。

正如大家都親身感受到的,中國移動手機資費綜合單價與十多年前相比下降幅度已超過80%。與此同時,中國移動還不斷加強與國際運營商的談判,下調美國、韓國、新加坡等242個出訪國家和地區的漫游費;而對全球80個熱門出訪國家和地區實行漫游上網業務“3元/6元/9元”新資費,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全球國際漫游上網資費整體居高不下的現狀,把“簡單、實惠、方便”回饋給了廣大客戶,較好的避免了客戶在國際漫游過程中,因為漫游地運營商結算價格過高而出現“天價流量”。

附錄2:中國經濟網“炮轟”文章

中移動香港套餐走紅:內地生活水平比港高100倍?

中國經濟網4月2日訊(記者 張浩然)近日,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以下簡稱中國移動)在香港的68港元(約54元人民幣)套餐在網絡走紅:1700分鐘通話,10000條短信,上網流量不限。而價格相似的中國移動內地58元套餐:350分鐘,10MB流量。面對內地和香港享受的通訊服務存在如此大的差距,有內地用戶質疑:“難道我們的生活水平比香港高100倍?”

經記者調查發現,同樣作為中國移動的用戶,內地與香港不僅在套餐資費標準方面內外有別,在包月流量清零和攜號轉網方面也被區別對待,內外不一的政策無疑引起了巨大的爭議。

有業內人士表示,“倡議運營商從優化流量套餐、取消剩余流量過期清零、允許攜號轉網等突出矛盾入手,促動通信業的消費業態同步成熟。”

中國經濟網記者就此致電中國移動有關工作人員,截至發稿,記者仍未得到正式回復。

爭議一:資費標準內外有別 香港套餐被稱“逆天”

近日,網上爆出中國移動在香港地區的68港元套餐:1700分鐘通話,10000條短信,上網流量不限。有用戶拿中國移動在內地推出的58元3G套餐進行對比:350分鐘,10MB流量(各地不一),短信則單獨收費。同是中國移動用戶,花幾乎同樣的錢,套餐的資費標準差距卻如此之大,被調侃為中國移動的“一國兩制”也就不難理解了。

經記者調查了解,上述走紅的套餐在中國移動香港公司的官網上可以查到,套餐名為“3G Lite服務計劃”,據其宣傳語介紹,“每月只需68港元,即可享用3G服務”。記者發現,其實68港元的套餐價格實際應為80港元(約64元人民幣),因為還須每月繳納12港元的港鐵、隧道、流動電話服務牌照及行政費。

不過,80港元套餐的確包含了1700分鐘通話、10000條短信和不限流量上網,即使該套餐的本地數據傳輸速度被限制為最高每秒384kb,如此優惠依舊讓用戶驚呼“逆天”。

有身在香港的內地留學生這樣評價,“同一家公司一墻之隔,差距不免讓人心寒”。

其實,不僅僅是3G套餐,記者調查發現,中國移動在香港推出的4G套餐,也比內地優惠不少:128港元的套餐(約102元人民幣),包含1G數據流量及1800分鐘的本地通話時長;218港元的套餐(約174元人民幣),包含5G數據流量及無限使用的本地通話時長。

而中國移動在內地推出的4G飛享套餐中,138元的套餐包含600M的國內數據流量及500分鐘的國內主叫分鐘數;238元的套餐包含1G國內數據流量及1000分鐘的國內主叫分鐘數;388元的套餐包含2G國內數據流量及2000分鐘的國內主叫分鐘數。

由此看出,同樣100元左右的套餐消費,中國移動香港4G套餐的數據流量幾乎是內地的兩倍,通話時長為內地的三倍多,而對于辦理了200元及以上套餐的用戶來說,兩地享受的流量和通話服務差距更大。

除此之外,中國移動在內地各省市區套餐中的數據流量,僅限在內地使用,不包含港澳臺地區。而有媒體指出,中國移動在香港則推出了一項特色服務,無論是1G還是5G的套餐流量,均可在香港和內地共享使用。另外,內地4G套餐外流量按照0.29元/M收取,而在香港,根據所選套餐的不同,套餐外流量則分別為0.06元/M和0.03元/M。

爭議二:流量清零內外有別 慣例難掩區別對待

運營商通行的包月流量月底清零政策至今一直飽受詬病。此前曾有湖南律師劉明將長沙移動告上法院,認為手機上網套餐流量月底清零不合理,“我花錢買流量,可是為什么超出的流量要交費,沒用完的流量不累計?難道沒用完的流量我沒交錢嗎?”中國移動方面則回應稱,套餐優惠本身已將流量費用大大降低,而相應限制使用時間,剩余業務量不結轉至次月,也是國內外電信業的通行做法。

但消費者對此并不買賬,深圳市消委會近日發布的《深圳市信息消費滿意度調查分析報告》顯示,近七成消費者認為運營商手機流量按月清零做法不合理。

而根據《南華早報》2013年12月20日的消息,中國移動香港公司已推出了一個“50px”數據交易平臺,允許4G用戶向其他用戶出售沒用完的數據套餐流量。

據了解,用戶通過該平臺,可以1GB為單位交易未使用的套餐流量。賣家能自己定價,每單位流量的價格為15港元至60港元之間。而且賣家可以隨時查詢交易情況、調整價格和新訂單數量,該平臺會為買家自動搜索最合適的套餐,買入的數據于當月使用即可。

有內地用戶指出:“同一個中國移動,在大陸包月清零,在香港不但不清零還允許你賣多余的。這都還在國內沒出國呢,能不能不這么的一國兩制”。

據悉,2014年1月,上海三大運營商宣布推出手機上網流量季度計費方式,率先打破“流量清零霸王條款”。但有用戶對此并不買賬,曾有人在網上發起“對于手機流量季度包,你怎么看”的調查,162個參與網友中,56%的人認為這個新政策是換湯不換藥,希望每月都不清零。

“盡快修改諸如‘流量清零’等消費者普遍反對的規定,允許消費者把吃不完的‘雞腿’留到下一餐。”3月25日,廣東省消委會攜同廣州市消委會、深圳市消委會向通訊運營商發出倡議,“盡快推出按季度清零、半年清零及年度清零等多種流量計費周期套餐,逐漸過渡到允許消費者將未用完的流量沿用至下一個計費周期繼續使用。”

爭議三:攜號轉網內外有別 何時實現仍屬未知

“攜號轉網的好處在于不但使消費者可以根據自己的個人情況自由選擇運營商,合理分配通訊費的支出,還可以通過這一措施促使各運營商之間良性競爭,為消費者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深圳市消委會這樣表示。

據了解,目前內地絕大部分城市的各大通訊運營商為保證用戶的忠實度,均不支持攜號轉網功能。消費者要選擇別的通訊運營商就必須換號,這就極大限制了消費者的自由選擇權。

而在深圳市消委會的一項調查中,58.6%的受訪者表示贊同推行在不同運營商之間的攜號轉網,只有一成不贊同。

據媒體報道,香港地區的中國移動用戶目前則可以實現攜號轉網。在香港按年簽約的用戶,如果對正在使用的運營商服務不滿意,只需繳納500港元違約金,就可以立即中止合約,保留手機號碼轉去另一家運營商入網,而非簽約用戶更是可以隨時免費更換通訊運營商。

經記者調查發現,早在2006年10月,原信息產業部就已發布630號文件《信息產業部關于保障中國移動電話用戶資費方案選擇權的通知》,該文件被業界稱為“攜號轉套餐”或“攜號轉品牌”政策。但直到今天,中國內地移動通訊市場因為三家運營商之間的利益糾葛,仍未能真正落實這一政策。2010年11月22日已經啟動的天津和海南本地網面向移動用戶的號碼攜帶實驗,之后卻不了了之。

廣東省消委會呼吁:“為推進通訊企業良性競爭,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建議通訊運營商盡快開展攜號轉網業務,切實維護法律賦予消費者的自主選擇權。”

關鍵字:中移動號轉網套餐資費綜合單價

本文摘自:百度百家

x 中移動:你為啥這么招人恨? 掃一掃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當前位置:運營商企業業務市場動態 → 正文

中移動:你為啥這么招人恨?

責任編輯:editor004 |來源:企業網D1Net  2014-04-03 11:23:21 本文摘自:百度百家

2014年4月2日,中移動再次出現在了新浪微博的熱詞榜上。

當天,中國經濟網發表了一篇文章《中移動香港套餐走紅:內地生活水平比港高100倍?》(本文結尾附有轉載),隨后,這篇文章被人民日報官方微博轉載,并迅速引發熱議,短短數小時內沖上新浪話題榜的第二位。

事實上,如果不考慮官方特意提升權重至第一位的“新浪微博上市”,#中移動香港套餐# 已迅速躥升為當日晚間時段的最熱話題。

這篇文章稱,“近日,中移動在香港的68港元(約54元人民幣)套餐在網絡走紅:1700分鐘通話,10000條短信,上網流量不限。而價格相似的中國移動內地58元套餐:350分鐘,10MB流量。”并指責中移動內地和香港享受的通訊服務存在差距巨大,“有內地用戶質疑‘難道我們的生活水平比香港高100倍?’”

對此,中移動在短短數小時后,就向多家媒體發出了一份極為詳細的回應聲明(本文結尾附有轉載)稱,香港電信市場和大陸電信市場在行業監管政策、產品設計、資費結構、定價模式等方面存在諸多不同,可互相借鑒,但不宜作簡單的價格對比,并列出多條詳細理由。

中移動的回應為何如此有效率?

這是因為,它已經不是第一次回應這個問題。

“還近日呢,這已經是一年多以前的話題了。”@我是二姐夫 發微博如此感嘆——事實上,中國移動官方聲明中所引用的論據,絕大部分都脫胎于這位資深的行業觀察者在2013年3月28日撰寫的文章《詳解中國移動香港"逆天"套餐:別以為他真便宜》。

可問題是,為什么一年前就已經有詳細分析的事情,直到一年后,又被翻出來成為熱點呢?

原因很簡單:中移動已經成為消費者眼中的壟斷與剝削代名詞,所以對于很多媒體來說,要想紅,罵中國移動,已經成為一個顛撲不破,百試不爽的真理。

同樣以新浪微博為例,關于截止2014年4月2日21點,#中移動香港套餐#這個話題的討論總數已經超過81萬,而此前24小時內的討論僅有17000次左右,即使是此前一周,獲得的討論也只有24萬左右。

這個數據再一次證明,這個話題已經被翻來覆去討論過了很多次。

這還不是全部。

資深獨立分析師@付亮的競爭情報應用 在最近的一篇文章里回顧,僅在2013年,中移動就經歷了央視炮轟、“流量清零”質疑、寬帶服務、壟斷+利潤第一、香港公司資費等多個不同角度的,規模較大的輿論危機。

而且,這些指責幾乎每隔幾個月,就都會被媒體翻出來添點油,加點醋,再爆炒上一番。

如果算上更多話題的爭議與指責,可以說,中移動幾乎每天坐在隨時噴發的民意火山口上。

客觀地來看,在這些輿論爭端中,有一些中移動“罪有應得”,但也有一些其實大有商榷余地,甚至在一些問題上,如果真說道理,中移動其實也能理直氣壯。

但問題是,當前已經形成的一個態勢就是,不論誰與中移動發生糾紛,不論對錯,對方都是媒體與民眾一面倒支持的奧特曼,中移動則已被貼上標簽,成為那只人人喊打的“小怪獸”。

可以說,已經很少有人去聽中移動的解釋,不管它是在講述事實,或是在巧言掩飾。

作為一家曾經處在中國改革最前沿的超級公司,中移動為何淪落到如此境地?

在我此前的文章中(您可以訂閱微信公眾號“科技雜談”查閱)已經有過分析,這里簡單概括:

1、中移動已經成為民眾反對國企情緒的祭品。

與其他國企相比,通信更貼近民生,比如兩桶油,其消費者相對社會階層較高,所以對價格敏感度較低,而電信行業已經普遍服務化,大量用戶對資費與服務極為敏感,而且這個層面的用戶對國企的抵觸情緒更強;再加上中移動的規模與利潤都是排名第一,不罵你,罵誰?

2、中移動自身問題的積聚爆發。

如今的中移動,已經不是10年前輕身快跑的中移動,過去的規模與成績;龐大的用戶與利潤;曾經規模與質量傲視全球,但如今已跟不上時代的2G網絡;已經復雜臃腫的管理層級,都是一個又一個包袱,拖累中移動的自身發展與客戶服務。

有一句話說得好,用槍打仗拿不回來的東西,要用嘴談判拿回來,難度是從地到天,同樣,如果企業業務、服務等自身基礎出了問題,要靠新聞宣傳來挽回企業形象,也是難上加難。

3、行業競爭無規范。

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

在電信行業,尤其是基層,惡性競爭已經到了一個無節操無下限的地步,三家運營商往往相互拆臺,如同馬克·吐溫《競選市長》一文中那樣,不擇手段彼此破壞對方形象,最后導致的結果就是,三家運營商都一身污水,整個行業都輸了。

以上三個因素相互作用,內外疊加,最終造成中移動的極度被動局面。

對此,我對中移動的建議是:

1、聞過則改,誠心提升自身服務。

2、如果無過,則加勉之,反正被罵啊罵的,早就習慣了。

3、其實吧,從另一個角度想,被罵也是好事——只有風口上的那只豬,才會知道被風刮是很疼的,要是有一天,其他國企或者騰訊超過中移動了,大家的靶子跟著轉移了,那時的中移動,或許反而會懷念現在呢?

附錄1、中國移動官方回應

香港電信市場和大陸電信市場是兩個不同發展階段的市場,兩者在行業監管政策、產品設計、資費結構、定價模式等方面存在諸多不同。

兩個市場有可互相借鑒之處,但不宜作簡單的價格對比。

中國移動在香港推出的68港元(約55人民幣)3GLite套餐,是香港3G向4G轉換過程中的一個臨時的特殊營銷案例,使用這個套餐也有附加條件。

(一)該套餐實際價格是80港元。因為使用這個套餐必須每月繳納12港元港鐵、隧道、移動電話服務牌照及行政費。

(二)要享受該套餐,必須簽約承諾使用套餐至少一年,且原有已選擇的優惠方案或者簽約期間有更加優惠的方案,客戶不能更改套餐。

(三)該套餐所包含的通話、流量還是短信僅限于本地,出港另行收費,出港就比照國際漫游資費收費。按照大陸國際漫游1/2/3元(人民幣)資費區估算,香港國際漫游資費的平均資費是中國移動大陸用戶資費水平的近10倍!

(四)該套餐的本地數據傳輸最快速度為每秒384kbps。這一速度僅是目前中國移動香港公司的3G最大傳輸速率42Mbps的1%。

(五)該套餐流量不可用于網絡分享及P2P功能 ,不能做服務器,只能自己手機使用。

(六)套餐流量不可用于顯示屏大于7寸之裝置,即既不能使用筆記本電腦、也不能使用pad。

(七)10000條短信不包含跨網短信,跨網短信0.6港元一條。香港主流運營商就有5個,要享受免費,必須確保發送對象與你在同一個運營商網絡上。

3GLite套餐比較適合數據需求低、很少出港的客戶,是中國移動香港公司在4G推出后制定的一個特殊營銷舉措,中國移動在大陸也經常會階段性推出一些類似的特殊營銷舉措。

正如大家都親身感受到的,中國移動手機資費綜合單價與十多年前相比下降幅度已超過80%。與此同時,中國移動還不斷加強與國際運營商的談判,下調美國、韓國、新加坡等242個出訪國家和地區的漫游費;而對全球80個熱門出訪國家和地區實行漫游上網業務“3元/6元/9元”新資費,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全球國際漫游上網資費整體居高不下的現狀,把“簡單、實惠、方便”回饋給了廣大客戶,較好的避免了客戶在國際漫游過程中,因為漫游地運營商結算價格過高而出現“天價流量”。

附錄2:中國經濟網“炮轟”文章

中移動香港套餐走紅:內地生活水平比港高100倍?

中國經濟網4月2日訊(記者 張浩然)近日,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以下簡稱中國移動)在香港的68港元(約54元人民幣)套餐在網絡走紅:1700分鐘通話,10000條短信,上網流量不限。而價格相似的中國移動內地58元套餐:350分鐘,10MB流量。面對內地和香港享受的通訊服務存在如此大的差距,有內地用戶質疑:“難道我們的生活水平比香港高100倍?”

經記者調查發現,同樣作為中國移動的用戶,內地與香港不僅在套餐資費標準方面內外有別,在包月流量清零和攜號轉網方面也被區別對待,內外不一的政策無疑引起了巨大的爭議。

有業內人士表示,“倡議運營商從優化流量套餐、取消剩余流量過期清零、允許攜號轉網等突出矛盾入手,促動通信業的消費業態同步成熟。”

中國經濟網記者就此致電中國移動有關工作人員,截至發稿,記者仍未得到正式回復。

爭議一:資費標準內外有別 香港套餐被稱“逆天”

近日,網上爆出中國移動在香港地區的68港元套餐:1700分鐘通話,10000條短信,上網流量不限。有用戶拿中國移動在內地推出的58元3G套餐進行對比:350分鐘,10MB流量(各地不一),短信則單獨收費。同是中國移動用戶,花幾乎同樣的錢,套餐的資費標準差距卻如此之大,被調侃為中國移動的“一國兩制”也就不難理解了。

經記者調查了解,上述走紅的套餐在中國移動香港公司的官網上可以查到,套餐名為“3G Lite服務計劃”,據其宣傳語介紹,“每月只需68港元,即可享用3G服務”。記者發現,其實68港元的套餐價格實際應為80港元(約64元人民幣),因為還須每月繳納12港元的港鐵、隧道、流動電話服務牌照及行政費。

不過,80港元套餐的確包含了1700分鐘通話、10000條短信和不限流量上網,即使該套餐的本地數據傳輸速度被限制為最高每秒384kb,如此優惠依舊讓用戶驚呼“逆天”。

有身在香港的內地留學生這樣評價,“同一家公司一墻之隔,差距不免讓人心寒”。

其實,不僅僅是3G套餐,記者調查發現,中國移動在香港推出的4G套餐,也比內地優惠不少:128港元的套餐(約102元人民幣),包含1G數據流量及1800分鐘的本地通話時長;218港元的套餐(約174元人民幣),包含5G數據流量及無限使用的本地通話時長。

而中國移動在內地推出的4G飛享套餐中,138元的套餐包含600M的國內數據流量及500分鐘的國內主叫分鐘數;238元的套餐包含1G國內數據流量及1000分鐘的國內主叫分鐘數;388元的套餐包含2G國內數據流量及2000分鐘的國內主叫分鐘數。

由此看出,同樣100元左右的套餐消費,中國移動香港4G套餐的數據流量幾乎是內地的兩倍,通話時長為內地的三倍多,而對于辦理了200元及以上套餐的用戶來說,兩地享受的流量和通話服務差距更大。

除此之外,中國移動在內地各省市區套餐中的數據流量,僅限在內地使用,不包含港澳臺地區。而有媒體指出,中國移動在香港則推出了一項特色服務,無論是1G還是5G的套餐流量,均可在香港和內地共享使用。另外,內地4G套餐外流量按照0.29元/M收取,而在香港,根據所選套餐的不同,套餐外流量則分別為0.06元/M和0.03元/M。

爭議二:流量清零內外有別 慣例難掩區別對待

運營商通行的包月流量月底清零政策至今一直飽受詬病。此前曾有湖南律師劉明將長沙移動告上法院,認為手機上網套餐流量月底清零不合理,“我花錢買流量,可是為什么超出的流量要交費,沒用完的流量不累計?難道沒用完的流量我沒交錢嗎?”中國移動方面則回應稱,套餐優惠本身已將流量費用大大降低,而相應限制使用時間,剩余業務量不結轉至次月,也是國內外電信業的通行做法。

但消費者對此并不買賬,深圳市消委會近日發布的《深圳市信息消費滿意度調查分析報告》顯示,近七成消費者認為運營商手機流量按月清零做法不合理。

而根據《南華早報》2013年12月20日的消息,中國移動香港公司已推出了一個“50px”數據交易平臺,允許4G用戶向其他用戶出售沒用完的數據套餐流量。

據了解,用戶通過該平臺,可以1GB為單位交易未使用的套餐流量。賣家能自己定價,每單位流量的價格為15港元至60港元之間。而且賣家可以隨時查詢交易情況、調整價格和新訂單數量,該平臺會為買家自動搜索最合適的套餐,買入的數據于當月使用即可。

有內地用戶指出:“同一個中國移動,在大陸包月清零,在香港不但不清零還允許你賣多余的。這都還在國內沒出國呢,能不能不這么的一國兩制”。

據悉,2014年1月,上海三大運營商宣布推出手機上網流量季度計費方式,率先打破“流量清零霸王條款”。但有用戶對此并不買賬,曾有人在網上發起“對于手機流量季度包,你怎么看”的調查,162個參與網友中,56%的人認為這個新政策是換湯不換藥,希望每月都不清零。

“盡快修改諸如‘流量清零’等消費者普遍反對的規定,允許消費者把吃不完的‘雞腿’留到下一餐。”3月25日,廣東省消委會攜同廣州市消委會、深圳市消委會向通訊運營商發出倡議,“盡快推出按季度清零、半年清零及年度清零等多種流量計費周期套餐,逐漸過渡到允許消費者將未用完的流量沿用至下一個計費周期繼續使用。”

爭議三:攜號轉網內外有別 何時實現仍屬未知

“攜號轉網的好處在于不但使消費者可以根據自己的個人情況自由選擇運營商,合理分配通訊費的支出,還可以通過這一措施促使各運營商之間良性競爭,為消費者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深圳市消委會這樣表示。

據了解,目前內地絕大部分城市的各大通訊運營商為保證用戶的忠實度,均不支持攜號轉網功能。消費者要選擇別的通訊運營商就必須換號,這就極大限制了消費者的自由選擇權。

而在深圳市消委會的一項調查中,58.6%的受訪者表示贊同推行在不同運營商之間的攜號轉網,只有一成不贊同。

據媒體報道,香港地區的中國移動用戶目前則可以實現攜號轉網。在香港按年簽約的用戶,如果對正在使用的運營商服務不滿意,只需繳納500港元違約金,就可以立即中止合約,保留手機號碼轉去另一家運營商入網,而非簽約用戶更是可以隨時免費更換通訊運營商。

經記者調查發現,早在2006年10月,原信息產業部就已發布630號文件《信息產業部關于保障中國移動電話用戶資費方案選擇權的通知》,該文件被業界稱為“攜號轉套餐”或“攜號轉品牌”政策。但直到今天,中國內地移動通訊市場因為三家運營商之間的利益糾葛,仍未能真正落實這一政策。2010年11月22日已經啟動的天津和海南本地網面向移動用戶的號碼攜帶實驗,之后卻不了了之。

廣東省消委會呼吁:“為推進通訊企業良性競爭,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建議通訊運營商盡快開展攜號轉網業務,切實維護法律賦予消費者的自主選擇權。”

關鍵字:中移動號轉網套餐資費綜合單價

本文摘自:百度百家

電子周刊
回到頂部

關于我們聯系我們版權聲明隱私條款廣告服務友情鏈接投稿中心招賢納士

企業網版權所有 ©2010-2024 京ICP備09108050號-6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9343號

^
  • <menuitem id="jw4sk"></menuitem>

    1. <form id="jw4sk"><tbody id="jw4sk"><dfn id="jw4sk"></dfn></tbody></form>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宜都市| 文昌市| 东丽区| 金沙县| 云梦县| 凯里市| 都兰县| 凤山县| 利辛县| 长乐市| 昭通市| 本溪市| 偃师市| 宣化县| 富阳市| 从江县| 台南市| 清涧县| 陆河县| 江门市| 泸州市| 犍为县| 横峰县| 巴林右旗| 巴东县| 武鸣县| 蓬莱市| 抚顺市| 玛曲县| 华容县| 集安市| 湄潭县| 寿阳县| 阳朔县| 乌鲁木齐县| 平陆县| 太谷县| 昌平区| 讷河市| 于都县| 洛阳市|